【健康科普】终结结核病 自由健康呼吸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肺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所患的疾病被称为肺结核。
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二位。感染了肺结核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痰中带血或咯血,此外,还可能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全身症状:午后低热、盗汗、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等。
肺结核是怎么传播的?
春季是肺结核的高发期。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吐痰时,会将含有结核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
肺结核的检查方法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之一。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肺部浸润性病灶、空洞形成、纤维化等。
胸部CT检查:对于X线检查不明确的病例,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病变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和评估病变范围。
实验室检查:
痰液检查: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金标准”。
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能发现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沉增快可提示病情活动性,但并非特异性指标。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通过皮内注射PPD,观察48-72小时后的皮肤反应。阳性反应提示机体曾感染过结核菌。
γ -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免疫反应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
如何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可防可治,感染了肺结核不用怕,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规范全程治疗。
肺结核治疗关键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切忌自行停药或漏服,避免复发或耐药。全程治疗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全程治疗为18~24个月。肺结核患者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患者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免疫力。
手术治疗适用于经合理化学治疗后无效、多重耐药的厚壁空洞、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和大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者等情况。
怎么预防肺结核?
0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治疗患者是关键。若咳嗽、咳痰超 2 周,应尽快就医排查。
0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防止病菌扩散;居住和工作场所应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不要随地吐痰;患者尽量少去人员密集、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需佩戴口罩。
03保护易感人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
04接种疫苗:卡介苗对儿童预防肺结核有一定作用,尤其是预防严重类型的肺结核,如结核性脑膜炎等。
05预防性服药: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免疫力低下人群等,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
防治结核
任重道远
让我们共同努力
期望有一天终止结核流行
人人自由健康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