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3-00002
- 主题分类:镇街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西岗镇
- 成文时间:2013年01月1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3年01月10日
- 标 题:西岗镇2013年经济工作要点
- 效力状态:有效
西岗镇2013年经济工作要点
西岗镇2013年经济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我镇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做好2013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加快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幸福西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央、省、两级市部署,结合西岗实际,今年我镇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域城镇化为引领,以省级示范镇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转型跨越发展这一中心,突出综合实力增强、社会更加和谐两大重点,大力实施一城、一园、一港三大战略,统筹打好工业发展转型、服务业发展升级、城镇建设提质、农村改革深化、生态环境优化、民生事业改善、基层党建创新七大战役,加快建设滕州副中心城市,努力争当全省镇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为尽早跨入全国百强镇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生产总值实现75亿元,增长20%,力争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6亿元,增长25%,力争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增长20%,力争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力争增长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位居全市镇街前列,经济发展质量达到全市较好水平。
一、突出产业支撑,打好工业发展转型战役
牢牢把握我镇作为工业镇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产业兴镇”战略,坚持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着力打造以煤化工为主导,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服装加工、高新技术为骨干的“1+4”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0亿元,增长35%以上。
1、全面加强煤化工苯制品园区建设。完成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尽快完成区域环评,争取获批省级工业园区。积极探索村庄建设用地置换作为项目用地的可行性路子,待条件成熟后力争尽快启动园区内两个村居的搬迁,为园区发展拓宽空间。完善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尽快达到“七通一平”,增强园区承载能力。
2、做大做强煤化工主导产业。按照全市打造煤化工千亿元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依托枣矿集团等大企业集团,膨胀现有企业规模,引进下游和配套项目,着力培育煤化工“百亿盛隆、五十亿盛源、十亿世纪通泰和宏泰化工、亿元精细化工企业群体”四大板块,形成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规模效益的产业集群,确保盛隆化工公司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全市率先实现“打造百亿级航母企业”目标。
3、大力发展优势板块产业。机械制造业,重点在扩张产业规模上下功夫,突出发展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加强枭隆铸造公司、煤城机械公司等骨干企业与大企业集团、科研院所的联营合作,促进产品更新、技术创新;积极培植新的机械制造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和特色优势,努力打造滕州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服装加工业,重点在提升产业集中度上下功夫,依托雅仕外贸服饰龙头企业,推动整合全镇和周边20余家小型服装加工企业,组建服装加工行业协会,进行订单式、专业化、集团化经营,打造鲁西南最大的服装加工出口基地。新型建材业,重点在提升产业层次上下功夫,引导华恒建材、国中建材、安客卫浴等企业增资扩产,实施技改,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打造滕州重要的新型墙体材料、高档装饰装修材料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形成产业集群上下功夫,主动对接全市“百项技改”和“双百创新”工程,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引导悦悦温控阀、金阳太阳能等企业扩张规模、示范带动;支持洗煤储煤企业和煤炭运销企业转型转产、二次创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4、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坚持咬住项目不放松,盯紧项目不动摇,加快推进投资4.2亿元的盛隆合成氨、投资4亿元的盛源重苯深加工、投资7600万元的荣达煤气净化工程、投资5000万元的固泰矿用非金属安全材料、投资2000万元的煤城机械制造等项目,力争年内建成投产。跟踪推进投资10亿元的世纪通泰焦化技改、投资1.3亿元的荣达水泥添加剂、投资1.2亿元的宏泰高档硅胶等项目,力争年内落地建设,努力形成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力争全年实施过亿元工业项目5个,过千万元项目15个,完成项目投资25亿元。
5、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围绕壮大煤化工、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把握重点,主动出击,实施专题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和以企招商,全年组织招商活动10次以上。积极参加两级市组织的“石榴节”、“红荷节”、“墨子文化节”等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做活节会招商,增强招商实效。力争全年利用境内资金突破2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突破300万美元,增幅均达到30%以上。
6、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对接全市“千企升级”计划,落实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争取10家企业进入全市重点培育的200家中小微企业行列,促进企业不断扩规模、上水平。力争全年新发展民营企业70家,总量突破500家。
二、坚持镇村一体,打好城镇建设提质战役
抢抓我镇被列入省级示范镇重大机遇,立足建设“滕州副中心城市”目标定位,牢固树立全域统筹、宜居城镇、现代管理、协调发展“四种理念”,以城市的标准规划建设城镇。力争城镇化率突破50%,达到52%。
1、完善规划体系。完成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现建成区控详规全覆盖。启动道路交通、电力电信、环卫设施、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形成完备的总规、控详规、修详规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即法”意识,严格落实规划区域内建筑许可制度,加大违法建设查处整治力度,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2、扩张城镇规模。加快“中心城社区—香舍里花园”建设,继续完善“政府主导、村居主体、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运作模式,加大资金协调力度和工程建设进度,本着“边拆边建边回迁”的原则,确保完成南王庄、西岗三居2个村居的回迁上房,力争实现孙寨村的回迁上房;再局部或整体拆迁1--2个驻地村,实施栾庄等3--4个压煤村和驻地村的新村建设。探索多元投入的城镇建设资本运营机制,鼓励驻地矿企加大棚户区改造,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实施住宅小区开发,吸引矿企职工和周边农民进镇居住。力争全年新建社区面积30万平方米,推动城镇建设的良性、有序、滚动发展。
3、强化基础配套。推进社区幼儿园、休闲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社区管道煤气、高压输电线路、垃圾中转站等各项基础设施。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处理模式,率先在镇驻地周边村居建设垃圾收集点,推进生活垃圾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实施香舍里社区两条主干道路向东向南打通延伸、东环和南环延伸对接等20公里主干道路建设,拉开“四纵六横一环”的城镇路网框架,实现城镇、驻地煤矿、苯制品工业园的有效连接、融合发展。
4、实施精细管理。探索社区化管理服务模式,建立集“文化娱乐、卫生医疗、计划生育、治安警务”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物业公司、社区服务中心共同为居民服务的管理体制。完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规范商业步行街、新港路商贸房牌匾广告,加强交通秩序、集贸市场、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集中治理运煤货车扬尘污染、污水污染现象,严格限制载重货车在城镇内主干道路通行,保持城镇整洁优美的良好形象。
三、优化产业结构,打好服务业发展升级战役
坚持把服务业作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集中精力做活商贸业、做强物流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
1、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投资2.8亿元的商贸步行街上房运营,开工建设投资3亿元的两座城镇综合体,启动原供销社区域的商业开发,打造辐射全镇、带动周边的商业核心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对镇驻地专业市场和柴里矿商业街进行规划提升,力争引进1家国内外知名服务企业落户我镇,推进服务业向专业化、品牌化转型。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农超对接”工程,扩大消费需求。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600家,增加从业人员2000人。
2、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提升公路物流,鼓励零散运输户联合组建物流公司,培育形成1--2家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港航物流,加快推进投资7.5亿元的铁水联运港口项目,力争年内立项批复,启动航道和港池建设。同步规划推进占地1.5平方公里的临港物流园区,加快打造集“交易、配送、展览、仓储、流通加工”五位一体的百亿元综合物流基地。
3、统筹发展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吸引济宁银行、滕州村镇银行等到我镇设立机构或拓展业务,积极推动政银企对接,加大信贷投放,破解融资难题。积极培育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等民生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和服务外包业,拓宽服务领域,开发就业岗位,提升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四、持续强农惠农,打好农村改革深化战役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两区”建设,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大力培植“粮食种植、大棚蔬菜、肉牛养殖”等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规模化生产,力争全年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再有2--3个村居实现整建制流转,形成“成方连片、多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实施好万亩粮食高产创建、6000亩良种繁育田、千吨设施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400亩现代农业果菜项目,新改建规模养殖小区2处,加快高效农业的基地化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产业化发展,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资本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家。
2、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力争新发展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家,办理抵押贷款1000万元以上,确保合作社覆盖到每一个村居。积极推进抵押范围由基本农田向宅基地、农村建设用地延伸,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探索三农社会化服务改革,引导建立3--5家服务型合作社,为农民群众提供收、种、管“全程托管式服务”。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探索搬迁村“整建制村改居”、农民以宅基地置换住房等改革路子,吸引鼓励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居住生活、安家落户。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投资3100万元的城郭河治理、投资1800万元的涝洼地综合治理、投资1200万元的2.4万亩全国千亿斤粮食增产等农田水利工程;对接我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积极争跑政策资金,力争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
五、集约节约发展,打好生态环境优化战役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资本,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西岗。
1、强化节能减排。把好项目入口关,坚决杜绝引进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和限制类产业,确保新上项目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加大企业环保投入,支持企业加强节能改造和开发综合利用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彻底取缔土小企业,力争万元GDP能耗下降4%,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5%,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2、加强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北环、东环和西转盘至西环绿色通道,城郭河绿色长廊,九龙湾人工湿地公园等绿化工程,提升城镇形象,改善生态环境。加强林木管护和林业资源保护,创建枣庄市级生态文明乡镇,力争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40%。
3、严格土地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用地行为。完成郭庄、栾庄两个村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积极争跑采煤塌陷地复垦等项目。收集、整理企业占地信息,落实强制性节地措施,突出抓好园区项目置换清理、存量土地整合工作,切实提高用地效率。积极推进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确保按时圆满完成挂钩任务。
六、加大民生投入,打好民生事业改善战役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民生社会事业,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提高全镇人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五保、低保、医疗、养老、住房“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200元。扎实做好慈善募捐、慈善救助等扶贫济困工作,形成社会救助的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2、统筹推进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把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健全20种重大疾病保障制度;强化镇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做好食品药品卫生监管工作,让群众用上放心药物、吃上放心食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年内创建“四德工程模范村”35个。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5个村居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新建体育健身广场3处、农家大院12处、农家书画大院5处。进一步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深化村民自治,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全镇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1%以上,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15以内,双女户控制指标达到38%以上。统筹发展政协、统战、档案、民兵预备役、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办好十件“实事”。① 投资2000万元,高标准扩建西岗中学,实施中学部塑胶操场、教学楼和小学部教学楼建设。投资500万元,新建祝陈小学及幼儿园教学楼。②投资3000万元,整体迁建镇中心卫生院,争创二级综合性医院。③投资700万元,完成“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建设。④完成10公里排污管网铺设,力争上半年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⑤实施14个村居的大管网自来水并网工程,惠及6000名群众。⑥完成12个村居的垃圾收集点建设。⑦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十”工程,新建美丽乡村10个,文明幸福村10个。⑧实施香舍里中心大街向南延伸至柴里矿、富盛路向东延伸至东环、东环延伸接轨至南环、东环向南延伸至蒋庄矿、付杨路、祝阁路等6条20公里主干道路建设,对80公里村村通道路进行修复提升。⑨投资200万元,建设视频网络监控中心,对全镇700余个电子监控探头全部联网,打造数字化社会治安动态监控平台。⑩完成15个村的电网升级改造。
4、加强“平安西岗”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全面推行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新居民“六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各级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抓好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隐患整治,争创“全国安全社区”。继续实行“信访基金”制度、重点隐患领导包案制度,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治安巡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强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七、强化工作保障,打好基层党建创新战役
围绕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积极打响“实力、活力、魅力、文化、和谐”五大党建品牌,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1、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分线作战、服务重点企业、帮包重点工程“三项机制”,对重点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集中落实。推进领导干部牵头制、部门责任制、个人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党总支、村居差异化考核和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党总支、村居定经济发展目标、定平安建设目标、定民生事业目标、定自身建设目标“四定”目标管理机制,对确定的目标全部登记台账,明确完成时限,定期督查调度,严格考核验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学习制度,办好镇村干部大学堂,推行每月28日的党员群众活动日制度,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眼界和境界,增强引领发展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大力培养高学历年轻干部,真正做到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施薄弱班子整顿计划,对排查出的空壳村、后进村、难点村,采取“能人回请”等方式,逐一进行整顿,切实解决没有带头人、班子不健全、软弱涣散等问题。强化激励措施,落实村居党支部书记津贴待遇和政治待遇,调动村居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强化群众监督、审计监督和纪检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领导干部“双联”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大力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文风会风,腾出更多时间精力抓落实。严格落实各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控制各种会议和庆典活动。机关干部一律不得在村居就餐,中午一律不准饮酒。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在各个方面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严禁坐收坐支,每年对所有村审计一遍,重点村随时审计,查实问题,严肃处理。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的实干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激励干部靠在一线工作抓落实、蹲在一线解难题。
4、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帮扶活动,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务。从严打击“三强五霸”、“地盘工程”、“吃拿卡要”等扰乱发展环境的行为,真正以“硬手腕”促进“软环境”不断优化,努力营造亲商、敬商、重商的社会环境。
5、加大督查调度力度。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通报情况,推动工作。对各项工作进展实行“周调度、月点评、季总结、年考核”,督导考核情况纳入各级责任人员年度绩效考核,营造比干劲、比发展、比实绩、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全镇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拼搏,为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加快建设幸福西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