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8-09692
- 主题分类: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东沙河镇
- 成文时间:2018年07月06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8年07月06日
- 标 题:东沙河镇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的实施意见
- 效力状态:有效
东沙河镇关于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的实施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乡村振兴工程,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省、两级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主要任务目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一)立足产业兴旺,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1.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北部粮食主产区,南部果蔬集中区,东部现代观光农业区及杂粮产区,西部墨子湖观光区四个区域。集中优势发展花生、小麦、核桃等原始农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集中资源,以狐山区域开发为基础,打造以鲁班小镇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为主的现代观光农业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以南水北调调蓄水库墨子湖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增加节水灌溉面积,提倡发展节水农业。
2.加快推进质量兴农。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强与业务局联系,定期开展农业执法,建立从地头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镇域内食品安全达标。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基地,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畜禽规模养殖科学化,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实现环保达标。
3.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推进步云庄茶树菇、利民黄粉虫、磨坑大养德花生、向阳山核桃等产品的品牌认证和绿色无公害化产品认证,打造一批上的市场、入的民心的品牌产品。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农民,推进科技兴农工程。
4.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启动狐山区域郊野公园建设,以华辰恒产农业有限公司为主体,打造猕猴桃种植示范园,争创市级及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以狐山郊野公园、鲁班小镇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墨子湖为中心,打造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发展磨坑、向阳山、刘岗、步云庄村、单村、党桥等村休闲农业区。
(二)着眼生态宜居,推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5.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抓好节水、节肥、节药和省工、省力、省时的“三节三省”示范工程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40%以上。
6.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严格依法落实秸秆“全年禁烧、全域禁烧”制度,深化“九六五二一”模式,整建制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建设秸秆收贮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点。做好粮改饲试点,培育种养一体化示范企业。
7.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规划优先、“多规合一”,统筹编制城乡规划、城市乡村建设规划、特色小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基本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坚持协调发展、科学施策、群众主体、突出特色、生态优先五大原则,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完成耿楼、马河口2个A类美丽乡村建设,完成宋庄、江楼、韩楼、党吉山、康村、鲍庄等6个B类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全面开展文明村创建,力争2018年完成1/2市级及以上文明村创建,2019年基本完成上报村创建工作,力争2020年80%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
8.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农村道路、厕所、供电、学校、住房、饮水等改造工程。2018年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148户,基本实现全覆盖;完成3户危房改造;完成60公里、20万平方米的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2020年前完成30公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20公里乡村道路实现提档升级。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河道、湖区管理监督,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力争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加快推进农村冬季清洁供暖,2018年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养老院、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实现冬季清洁供暖,2020年70%的村庄实现清洁供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2020年底建成现代农村电网。加强村内路灯建设和维护,2020年实现主要道路路灯全覆盖。
(三)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9.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农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稳妥推进国家批准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持续推进农民房屋权属登记试点。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进一步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
10.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工作。严格农村集体产权股份设置和股权管理。年度内完成14个村改革,力争2019年完成全部行政村改革,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权。全面完成农村集体清产核资工作,澄清家底,盘活资金,资产,资源,为乡村振兴打牢经济基础。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使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
11.完善财政支农体制机制。深化“区镇税收共治行动”,做好招商选资,结合高铁新区建设,在引项目、壮大骨干产业方面,实施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真正形成以重点企业纳税为支撑的财税收入格局;继续深化零散税源管理模式,“化点为网”提升税收共治的力量,加大本地税源培植建设,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税格局,实现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向重点税种、征管盲区的延伸。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推广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参与管护。争取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新型经营主体。
12.创新金融支持和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履约保险和复垦保证金制度。稳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尽快实现镇域全覆盖,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严格管控金融风险。推进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改革。稳步推进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加快建设为农服务中心。
13.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和落实力度,结合领导干部五个一帮包,扎实做好引才引智工作,引导帮助企业和项目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全面落实人才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人才资料信息,建立完善乡村振兴人才信息库,利用春节等节假日,加强与在外人才的交流联系,完善人才储备、交流、招引平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主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他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他们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企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保持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四)创新农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善治
14.突出村级党支部建设。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强化村级党支部领导核心地位,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力度,建立村级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保障村级运转和为民服务工作开展。加强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发挥好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会计的教育培训力度,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活动,增强村级干部的为民服务意识和带动发展能力。
15.完善村民自治。逐步建立健全在党支部领导下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扩大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严厉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16.建设法治乡村。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镇、办事处、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法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涉农村公共事务。深化平安乡村建设,严厉扫除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非法组织,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民生福祉
17.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进“人民满意教育工程”,以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抓手,盘活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逐步解决“上好学”难的问题。加快堌堆、耿楼、千庄3所幼儿园和六合学校的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积极争取1所小学校舍改造、2所幼儿园新建工程。开展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评选表彰,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职称评定、培养培训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开发乡土特色地方课程,培养学生爱家乡、建家乡情怀。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严格校园安全监管,继续完善“七张清单”的制度内容,持续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和校园周边安全大检查,营造良好的校内外安全环境。
18.改善农村养老服务。加快六合养老院规划建设,结合东沙河镇作为枣庄市医养结合试点镇的政策要求,将中心卫生院与养老院毗邻建设,真正实现医养结合。规范壮大清水湾等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依法设立孝善基金、养老基金,解决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养老问题。推行邻里互助、结对帮扶、志愿服务、购买服务等方式,改善贫困老年人生活状况。做好“银龄安康工程”,积极为老年人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在全镇开展评比“十大孝星”活动,对不赡养老人行为进行行政、司法干预。依托农村幸福院项目,积极开展“医养结合村”建设。
19.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扎实开展“特殊人群关爱行动”,统筹救助体系,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开展“奉献一片爱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慈善捐助活动,进一步规范慈善救助流程范围,大力实施爱心助残、朝阳助学、夕阳扶老、康复助医、情暖万家等救助工程。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行动,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护理补贴,积极为残疾人争取资金和物质。认真落实双拥政策,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全面落实医疗保险政策,深入广泛宣传大病救助的有关政策,积极开展大病救助工作。合理优化报销流程,基本解决我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规范低保办理流程,严格落实“6+1”低保联审制度,认真开展“低保”、“五保”动态审核,做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
20.建设健康乡村。推进“健康卫生镇工程”,大力发展卫生计生和人民健康事业,加强卫生计生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夯实计生基础;深化开展“AB套餐”——“四合一”卫生计生免费送健康查体服务活动,提高群众健康保健和优生优育水平;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和疾病防控工作,积极申报“全国卫生镇”;加快与滕州工人医院等市级医院的合作,加快中心卫生院项目建设,探索“医共体”合作新模式;建立标准化卫生室26处,利用3年时间全部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推进鲁南人民医院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健全农村严重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患者登记和救助管理制度。
(六)抓好乡风文明,培育乡村新风尚
2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爱、诚、仁、孝“四德”工程,涵养淳朴向上的村风民风;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凝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优秀资源,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把“好家风家训”运用到农村社会治理中;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五老”、新乡贤等各类群体带动作用;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树社会新风,提升农村文明素养。
22.提升农村综合文化水平。以镇综合文化中心为平台,定期开展各类文化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生活;选取具有典型农耕特质、民俗特色、传统民居特点的村,因地制宜筹划建设有特色的“乡村记忆馆”,记录乡村变革,留住乡愁记忆;以节日文化、乡风民俗等为着眼点,开展元旦春节民俗汇演、腰鼓比赛、王母殿戏曲庙会、送戏下乡等基层民俗文化活动,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挖掘镇域内宣德铜炉、木雕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守护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3.推进移风易俗。进一步巩固移风易俗工作成果,确保社会和谐文明。依照村级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移风易俗村规民约,督促和指导村级红白理事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在全镇掀起制止婚丧大操大办的高潮,严厉打击封建迷信遏制婚丧不正之风,规范婚丧用品市场的管理,全面实行火化。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对铺张浪费、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殡葬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新风尚。继续加强农村科普和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妇女“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推进家风家训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
(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全面小康
24.坚持现行标准、时限和重点。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现行标准,确保脱贫质量。2018年确保7户、1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本完成全市脱贫任务,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聚焦重点贫困村、贫困户,深化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政策保障、低保兜底、社会帮扶“五位一体”扶贫格局。
25.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采用到户帮扶、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形式,推动劳动脱贫致富。对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采取保障性扶贫方式。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保障范围。开展扶贫特惠保险。脱贫攻坚期内,对已脱贫人口脱贫不脱政策。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规范提升扶贫车间,帮助更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增收。
26.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考核监督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明确领导干部、机关干部、村干部等三级干部工作职责,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严格兑现奖惩。统筹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发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完善涉贫舆情处置反馈机制。把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和脱贫扫尾攻坚年。大力宣传和推广扶贫脱贫先进典型。争创全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将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摆在优先位置,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副科级领导干部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程领导小组,对乡村振兴工程进行全面领导,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各项具体措施稳步实施。
2.严格检查奖惩。坚持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的深入推进。对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隆重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造成相关领域工作推进缓慢,影响乡村振兴工程大局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3.切实改进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象工程,不刮风搞运动;坚持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加强日常督导,拓展信息渠道,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约谈提醒等组织措施,督促干部转变作风,提高执行力,推动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落实到位,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附件:东沙河镇乡村振兴工程领导小组
|
|

|
|

2018年7月3日
附件:
东沙河镇乡村振兴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第一组长:翟华栋党委书记
组长: 陈凡锋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 组 长:魏明人大主席、关工委主任、工会主席
夏波党委副书记
邓本义党委委员、副镇长
闵庆跃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王新国党委委员、组织科长
孙翠党委委员、宣传科长
张大伟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马昭浩人大副主席
裴伟副镇长
朱先婷副镇长
梁志明副镇长
梁栋计划生育办公室副主任
彭亚楠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朱超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倪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闫伟副主任科员、工会副主席
龙景周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朱杰派出所所长
成员: 秦召玉党政办主任
刘斌团委书记
李晨妇联主席
王芳友 纪委副书记、纪委办、
督查室、机关效能办主任
刘勇 信访办主任
王洪伟人大办主任
党萍政协办主任
杨艳茹纪委副书记、审计所所长
朱广亚文化站站长、综合文化中心主任
党金贵 经发办主任、旅服办主任
戚敬坡统计站站长
彭 鹏重点项目办主任、招商分局局长
董建环卫所所长
关伟安监办主任
周传金新型城镇化办公室主任、
规划所所长
周常营人社所所长
秦冠华环保所所长
苗贵河民政科科长
赵怀利农业办主任
李健扶贫办主任
张宝永农机站站长
李文波 水利站站长
王维礼 林果站站长
冯庆瑞 兽医站站长
郭勇经管站站长
王霞关工委办副主任
蒋嘉工会副主席
李涛道路办副主任
王洪梅农技站副站长
孙庆余财政所所长
杨国泉 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中队长
孙福斌国土所所长
徐华司法所所长
黄士义学区主任
王浩永食药所所长
马 波 卫生院院长
孙卓著交警中队中队长
韩宜忠交管所所长
龙 勇 广播站站长
赵军文 供电所所长
景涛国税分局局长
朱荣国地税分局局长
孔磊市场监管所副所长
朱正磊东沙河办事处党总支书记
邓庆溪堌堆办事处党总支书记
陈传磊吉山办事处党总支书记
崔德庆千庄办事处党总支书记
许西远小宫办事处党总支书记
神芳梅耿楼办事处党总支书记
张志六合社区党总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夏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邓本义、裴伟、朱先婷、梁志明、彭亚楠、朱超等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召开调度会议,检查督导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