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1169
- 主题分类:通知公告
- 发布机构:滨湖镇
- 成文时间:2024年01月2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1月20日
- 标 题:滕州市滨湖镇关于印发《滨湖镇2024年经济工作要点》的通知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滨湖镇关于印发《滨湖镇2024年经济工作要点》的通知
滨湖镇2024年经济工作要点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滨湖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成势之年。做好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聚焦“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和工业倍增任务目标,按照“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要求,以市委“1523”工作思路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和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遗余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促稳提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持稳定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聚焦强工兴产,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聚焦“化机锂医数”和文旅六大产业,全力以赴推动镇域经济实现量质双升。
1.精准开展招商引资。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瞄准世界、中国 500 强、行业百强等企业,深入开展以商招商、以链招商活动,充分发挥“天南地北滨湖人”的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乡贤回家投资兴业,同时加强招商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效。力争年内招引实施过亿元项目1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2个。
2.全力攻坚项目建设。实施好1个省级新型城镇化项目和9个滕州市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华电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二期)、总投资5亿元的坤鸿机械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及总投资10.8亿元中星九州300MW/600MWh独立储能电站等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同步推进滕州新港二期工程和集装箱码头改建,积极争跑滨湖通用机场项目审批。
3.加快培育优质企业。持续开展“一企一策”培育帮促和“对标登高”行动,完善“四上”、“准四上”企业科级干部“一对一”包保服务制度,扶持中兴金属、华电光伏、江楠教育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年内新增“四上”企业2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
4.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企呼政应、接诉即办”,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闭环运行”的服务机制,践行一线工作法,健全完善“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坚持每周到帮包企业(项目)现场服务一次,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服务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5.整合盘活闲置资源。深入实施闲置和低效用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长期闲置、粗放利用的建设用地,以及多年没有效益、不符合产业政策、无效供给的项目,建立“筑巢”台账,制定“引凤”方案,在挖潜和增效上做文章。重点做好国有资产清理盘活工作,让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焕发新机。
二、推进乡村振兴,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6.做大湖特产品培育。发挥好“红荷花”“盛世红荷”“微湖三宝”等品牌优势,以入选省级蛋制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聚合效应,做大做强鸭蛋、藕粉、荷叶茶、莲子、菱米和芡实等湖特产业链条,集中连片实施好农渔互补生态观光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滨湖特色的种植养殖基地。
7.做强特色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航天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鲁南“白猪”新品种培育等项目建设,持续擦亮西马村“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特色品牌,健全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机制,引导现有农业加工企业技改扩规,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由材料供应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8.做优示范引领带动。加大协同联动,高效推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微湖渔家”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确保示范区建设工作在省、两级市有位次;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结合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建设要求,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力配合做好莲微绿道旅游公路建设,积极争创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
9.规范村级“三资”监管。纵深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推动沉积资源转为可用资产,带动集体和农户实现“双增收”。全域推进“跨村联建”,充分盘活农村低效闲置用地,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持续打好“破十攀百”攻坚战,确保集体经济收入村均增长17%以上。
10.创新农业发展模式。牢牢抓住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关键,创新实施典型带动、引入外力、产业融合、模式再造等措施,探索村级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快推动土地成建制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流转土地2000亩,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90个村全覆盖。
三、办好民生实事,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严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工程,扎实办好为民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11.提升村容村貌。持续深入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结合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积极开展山体、河湖、塌陷地生态修复专项行动,统筹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和“三件实事”办理,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以美丽滕州建设为契机,稳步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
12.提高教育质量。深入推进省级“强镇筑基”试点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本领,加快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积极争创滕州市级智慧校园建设应用典型案例学校,全力筹备枣庄市学生午休“舒心躺睡”工作现场会和新课堂达标现场会。
13.提升卫生服务。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优化美化镇域内居住和生活环境,积极争创国家级卫生镇。进一步健全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行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扎实开展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卫生院和卫生室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14.丰富文化供给。挖掘传承传统民俗内涵,发挥郁郎、田桥等庄户剧团的优势带动作用,推广民俗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进村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和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四德工程”“文明家庭”和“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宣传推介“滨湖善事”“尚善滨湖人”,倡树文明社会风尚。
15.关爱弱势群体。扎实推进群众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健全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工作,常态化开展低保、五保、困境儿童清查,确保救助对象更精准。完善镇村退役军人服务站和双拥文化广场建设,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规范退役士兵公益性岗位管理。
16.加强基层治理。加快完善“雪亮工程”和网格员队伍建设,真正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进一步加大夜间巡逻管控力度,持续提升街面见警率。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努力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
四、守牢底线工作,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系统观念,科学把握“稳”与“进”的节奏,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扎实守好“一排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7、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坚决落实省安全生产“8抓20条”创新措施,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压实监管和主体责任,全力维护辖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守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依托镇消防工作站,完善镇村联动消防体系,坚决防范各类火灾事故发生。
18、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全力推进耕地“非粮化”图斑整治攻坚工作,时刻保持打击砂石盗采高压态势,严厉整治各类双违双控行为,确保土地管理形势持续向好。高效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积极推进“散乱污”企业、道路扬尘和无组织焚烧整治,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和秸秆禁烧监管力度,着力打造天蓝、水碧、山青的宜居环境。
19、严守信访稳定底线。持续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化解,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全面抓好社会管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扎实做好初信初访和积案化解,高效利用“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平台,持续巩固枣庄市级信访工作示范镇阶段性成效,争创零信访镇街。
五、加强党的建设,打造铁军干部队伍
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20.加强政治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化党员“淬火提质”行动,铸魂强基,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判断、领悟、执行能力。
21.筑牢思想防线。夯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全面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把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列入党委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巡察、干部考核、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统筹抓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舆情管控等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话语权。
22.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的制度,正确处理一把手和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形成了事事有章可循、人人按制度办事的好风气。
23.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行动,做实村级班子年度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分类定级,扎实开展党建、“三件实事”观摩评比、“擂台比武·以绩定优”等活动,奖优罚劣,促进村干部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规范党内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28日党员活动日”制度。发挥党性教育基地、党校分校作用,创新采取“课题+实践”“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年内举办培训活动5期以上。
24.推进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快高实优严”的工作作风,常态化推进干部思想能力作风建设,让高效干事成为习惯、让勇于担当成为常态。坚持把项目建设一线作为锤炼干部的战场,实行激励和监督结合、严管厚爱与奖优罚劣并重,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推动广大镇村干部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勇争一流。
25.从严执纪问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锲而不舍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坚决纠治“四风”突出问题。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岗位、重点环节权利行使的监督,把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媒体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前移监督关口,凝聚监督合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严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全面营造风清气正、干净干事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