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任务目标
进展情况
存在问题
进度标识
(√完成或基本完成,↑快,→正常,↓慢,○无进展)
18
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制度。持续开展项目集中开工、亮屏督导,推动山海锂电、富利森二期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进奥达科、三维装备、亿盛气体等项目早竣工早达效,确保117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年内竣工45个以上,完成投资320亿元以上。
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对接,开辟重点项目环评办理“绿色通道”,简化流程,缩短时限。
√完成
20
深入研究对接环境容量、能耗等相关政策,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统筹使用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将腾出的污染物总量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54
持续巩固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1.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100件,已全部办结;反馈意见整改任务18项,已分解责任部门落实。
2.省级环保督察信访件494件全部办结,反馈意见整改任务37项,已全部完成整改。
55
强化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治理,一体推进控煤、治气、降尘等措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1.保障空气质量,严格管控工业企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散煤污染、面源污染、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禁售;开展有机化工企业现场排查与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评估,开展对除有机化工行业外的涂装、人造、板材等行业涉挥发性有机物工序现场监测评估。
2.走航监测城区及周边镇,排查治理高值区域。
3.开展柴油货车尾气排放路检路查,累计检查1810辆。
4.抽检矿山、企业非道路移动机械,累计检查1229台。
5.2022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4.8%;空气优良天数243天,同比增加12天。
56
加大对瓦渣沟、小龙河等非骨干直接入湖河流河道治理力度,持续改善入湖河流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国控、省控河流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
1.排查河道水质,加强重点点源管理,对城郭河、北沙河、新薛河等国控断面加强日常监测,3个国控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
2.瓦渣沟河道治理工程河道已清理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调试运行。
3.小龙河生态修复项目已通过生态环境部评审,进入中央项目库。
4.九村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小冯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已完工。
5.实施硫酸盐、全盐量专项治理,分类防治工矿企业污染。
57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加大对非法倾倒固废、危废巡查力度,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1.固体废物智慧监管平台一期已建成投入运行,对涉危废企业实现智慧监管。
2.我市35家企业纳入枣庄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
3.开展非法倾倒固废、危废定期排查,发现官桥镇、木石镇境内共2处非法倾倒点位,已完成清理。
101
实施水源地专项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实现100%。
1.利用无人机对水源地进行巡查。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
重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完成100个美丽乡村薄弱村的整治,巩固提升农村公厕410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居543个、村内供水管网升级改造43个村、镇级生活垃圾中转站25处,每个镇建设不少于1条镇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编写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申请市财政786万元(3万元/村)启动资金,并争取各级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3.260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全面完工,已全面完成枣庄市下达的2022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4.统筹考虑2022年和2023年需要完成的治理任务,积极与中铁十局沟通,采用EPC+PPP模式实施全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EPC项目工程建设已完成。剩余村庄的治理任务积极包装PPP项目,项目总投资13.98亿元,己完成立项审批,12月5日,PPP项目入库申请已得到省财政厅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