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180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8月0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8月09日
- 标 题:2021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18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促进我市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1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18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促进我市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
关于滕州市政协编号155185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文
尊敬李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 接到《关于促进我市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现已办理完毕,办理情况如文,请审阅。您对办理工作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函(或电话)告知。
特此函告。
承办单位盖章
联系电话:5599031 2021年5月31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委市政府督查局
关于滕州市政协编号155185号提案
的 办 理 情 况
接到《关于促进我市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着眼绿色城镇、生态产业、环境治理三大任务,顺应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将提案内容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线发力、合力攻坚,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PM2.5现状浓度5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4%;PM10现状浓度9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7.9%;优良天数224天,同比增加58天。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部门专线联控。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多次进行现场督导、夜查,召开专项会议16次,印发实施了《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百日决战方案》。9条专线牵头部门统筹联动,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二是源头管控污染,精准实施治理。围绕重点行业区域,确定了680个涉气污染源,并编制了清单,实行属地镇街、主管部门“双派员”帮包制度,推进源头防控。根据监测微站数据每日向有关部门和镇街推送分析报告,明确污染严重区域,指导开展针对性排查整治。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摸底调查,筛选211家重点企业,邀请省环科院专家团队进驻,帮扶指导156家企业编制“一厂一策”整治方案,有效提升了治理精细化水平。三是问题查处及时,示范引领到位。2020年配合枣庄市百日决战帮扶组开展工作,累计收到并办结转办件326件。大气指挥部抽调有关部门人员成立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纪委监委派员全程跟踪督查,期间,累计检查整改问题186个,印发督办6个、问题通报3个、决战专报34期,问责党政干部11人,有效传导了工作压力。在强化反面问题查处的同时,积极树立正面典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筛选连银山水泥等企业作为标杆企业,组织召开现场交流会,通过积极引导,商混行业治理得到根本提升,涌现了像鲁南中联骨料生产线等一大批高标准、规范化企业,切实提升了治理水平。
二、背水一战、决战决胜,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我市群乐桥、王晁桥、洛房桥3条国控断面水质所有指标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污水综合治理做法在中环报报道。
一是各级领导亲自督战。针对王晁桥断面水质不稳定问题,马市长亲自安排、亲自调度,市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进行现场视察、召开调度会议。省厅宋厅长、崔厅长,淮河流域监管局程局长来滕调研时,均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给予肯定。枣庄、滕州两级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时,高度评价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二是部门镇街广泛联动。会同水务、综合执法等部门成立专班,构建联动机制,根据水质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各部门分工协作、联防联控,合力推动工作落实。每天关注河流断面数据,一旦发现超标现象,采用“朔源法”对河流沿线进行排查,在敏感点位提取水样,分析超标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整治措施。督促河长制办公室,强化小清河、小冯河和北沙河沿线责任落实,打捞清运水面垃圾漂浮物200余吨。三是治污项目提速增效。市政府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王林水库生态修复应急工程、赵坡人工湿地进出水系统改造工程、北辛大干渠智能分流井工程,并由第三污水处理厂出资2319万元新建高效沉淀池及配套设施,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投资3200余万元,建设了北沙河、城郭河流域(鲍沟段)人工湿地和小魏河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官桥湿地),对河流水质进行深度净化,特别是官桥湿地通过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已成为滕州南部的亮点工程,得到省、枣庄及滕州三级领导高度评价,其他区均来参观考察。四是农村污水治理稳步推进。积极争取专项资金1542万元,成立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精心谋划,精准施策,建成了50个村的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连片治理项目。各镇因地制宜,坚持“八个优先”,大胆创新、一村一策,摸索出“高起点引领、多渠道保障、多模式推行、多维度结合、多元化治理”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治理完成村居538个,占总数的51.4%,受益人口56.5万,工作经验被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在全省推广,工作成效得到了省级领导的好评,在替代其他区120余个村居任务的情况下,治理考核结果依然位居枣庄市第1名,该工程已经人大代表票选为2021年滕州20件惠民实事之一,财政将投资6000万对完成村实施巩固提升,并开展11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三、服务提效、项目快批,助推全市经济快速复苏。2020年累计审批项目576个,是2018年审批数量的2.2倍、2019年的1.86倍,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79.6亿元,为疫情影响下的全市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的绿色动力,经验做法被省厅和中环报报道。
一是推动服务群众“零距离”。为进一步转变职能,提升服务效率,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将原行政许可科、环评科、总量办职能和人员进行整合,成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心,既解决了人员不足造成的项目审批慢难题,又通过优化职能配置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为今年环评审批服务提速、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确保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方式“零距离”,推进“网上便民”活动,所有依申请事项全部“一网通办”,认领182项政务服务事项,服务对象登录山东政务服务网即可办理环评审批等事项,赢得了办事群众的一致认可。二是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针对洪绪、鲍沟等镇中小企业数量多、办理环评难的实际情况,对少数已开工建设企业,采取“首次不罚”或“首次轻罚”,按照《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有关情形,对企业免于处罚,并按程序完善了环评审批手续。将污染物排放量小、环境风险低、生产工艺先进的小微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取消现场勘验、公示审查等环节,办理塑料加工、玻璃加工、金属制品等承诺制项目123个,推动了中小企业绿色健康发展。三是助力全市经济“快复苏”。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在项目审批服务中坚持“提前介入、并联审批、临时豁免、总量调剂”四步走,保障了中科蓝天年产20万套空气源热泵、新盈泰文化旅游光大美铭康养温泉小镇、尚品家居工业4.0智造产业园、华电滕州滨湖15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大项目、好项目早落地。坚持等量倍量替代,年均削减化学需氧量617.088吨、氨氮67.584吨、二氧化硫1811.94吨、氮氧化物2057.472吨,否决不符合审批条件的项目32个,腾出更多总量指标用于重点项目建设,为兖矿鲁南化工30万吨已内酰胺项目、北玻院(滕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航天特种聚合物材料生产线等项目调剂了总量指标,完成总量确认项目370个,保障了项目及时开工建设。疫情防控中,指导大明科技防疫消毒产品应急储备仓库项目,临时性豁免环评手续,最大限度支持医疗卫生项目建设。
四、严格执法、消除隐患,切实保障辖区环境安全。通过持续高压监管,全市企业问题发现率大幅下降,整改到位率明显提升,企业的主责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案件查办质量高。持续强化执法检查,2020年以来坚持开展全员夜查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200余人(次),检查企业2200余家(次),立案 156 件,罚款1888余万元,移交公安机关13起,治安拘留12人、刑事拘留4人,查封扣压5起,联合法院执结6 件,催缴罚款64万元,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深入推进“清废行动”和固废危废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涉重金属行业治理,转移危废5.8万吨。联合公检法协同办案,查处非法倾倒危废固废案件6起,先后到安徽阜阳、江苏盐城等地追查倾倒事件5次,责成倾倒公司清理1400余吨,为财政节省处置资金2000余万。治安办在配合执法过程中,第一时间介入,及时沟通配合,有效发挥了联勤联动执法作用。二是问题整改抓得实。圆满完成了生态环保部3个月的夏季VOCS帮扶,枣庄市近4个月的大气污染百日攻坚帮扶,省执法局的3次综合执法检查,省区域办的8次督察,同时对16家重点企业实施驻厂帮扶,期间,累计反馈问题387件,已全部整改到位,且基本未出现问题反弹,一大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维护了辖区环境安全。三是信访化解效果好。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利用市长信箱、12369环保热线和环保微信群,接受群众环境信访举报,2020年收到并及时办结环境信访1531件。针对投诉集中的信访件,盯住靠上做工作,配合公安机关化解了鲁化、盛隆、新源热电等非法访和重复访。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
2021年5月31日
市党政分管领导签字:
承办单位领导签字:
责任承办人签字:
提案人对办复结果的意见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