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175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8月0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8月09日
- 标 题:2021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关于人大第十八届第五次会议第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郭河南支治理的议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1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关于人大第十八届第五次会议第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郭河南支治理的议案)
滕州市人大代表建议承办表
滕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第7号
案由 |
关于郭河南支治理的议案 | |||
提建 议 代表 单位 姓 名 |
南沙河代表团:孟凡让等10名代表 | |||
承办 单 位 |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 |
具体承办人 |
张光俊、自强 | |
办理
情况 |
首先对您们关注我市的环保工作并提出宝贵建议表示感谢,您们提出的“近几年先后在南街村段修建了橡胶坝、在前辛章村段建设了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物质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但剩余部分暂时未治理,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群众呼声越来越强烈。”的议案经市人大转我分局后,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讨论,并安排专人办理,现将有关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滕州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概况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人口、产业等不断增加,城市向周边地区扩展速度加快,但是仍旧不能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需求,环境污染、水资源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存,威胁到我们自身的健康发展。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不仅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多种物质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净化水源、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 我市于2008年开始申请上级环保专项补助资金,截至2020年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约2.1亿元,规划面积2万亩,处理水量29.5万方。共计有12个湿地项目,21个片区。目前,已建设完成10个项目,两个湿地项目正在建设中。建设区域涵盖城河、郭河、界河、北沙河、新薛河、小魏河等河流以及多处煤矿塌陷坑。2021年1月份,滕州市小冯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申请到上级环保专项资金17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 二、郭河流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情况 郭河流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现有三个工程,一是滕州市郭河流域(鲍沟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位于滕州市鲍沟镇吕坡橡胶坝上游的郭河及其支流河道、两岸滩地内,两期工程河道总长约8.4km,占地面积共681亩,处理水量为8万方/天。主要处理第二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一期投资500万元,于2020年11月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投资1500万元,目前正在施工中,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是荆泉水源地上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两个片区)荆泉水源地上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计划投资1560万元,湿地建设面积约1000亩,主要建设橡胶坝、溢流坝、生态滞留塘、湿地土方调整、植物种植及配套设施。污水处理总规模为12000方/天。工程共包括两个片区,其中幸福河湿地工程建设面积255亩,处理规模为2000方/天;城河湿地工程建设面积740亩,处理规模为10000方/天。三是郭河流域(南沙河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和中水回用工程,总投资2300万元,占地2000亩,其中水域面积1400亩,处理和回用中水20000m3/d。本工程建成投产后,不仅实现水质的净化,还可以将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的中水拦蓄回灌南沙河中东部缺水区,补给地下水,修复郭河河道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景观。该项目上游为郭河南北支流分流处,下游至津浦铁路桥,涵盖了郭河流域南沙河镇境内河段。因上级环保专项资金不支持同一河段重复申报人工湿地治理项目,所以南沙河镇境内郭河流域不能再次申请人工湿地治理项目,等到相关政策调整后有资金申请的机会时,我分局将督促南沙镇政府积极申请,争取专项资金拨付到位,进一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为全面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市政府正在实施山东滕州荆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工作。目前,正在实施的有滕州市郭河流域(鲍沟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二期)项目、滕州市九村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以及滕州市小冯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 (二)设立维护资金,确保湿地正常运行。由于部分人工湿地建设较早,缺乏管理经验,部分设备损坏严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目前,滕州市政府设立了人工湿地专项维护资金,每年投入近70万元用于全市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效改善了人工湿地的运行现状,基本确保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增强人民群众湿地保护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加大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增强了人民群众爱护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丰富和提升了湿地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层次,使保护湿地和环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和光荣职责。 (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发展生态休闲等特色产业,将对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湿地公园作为保护自然湿地的有效措施,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下一步,我市将通过建设湿地公园,逐步积累湿地保护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今后我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 |||
承办 单 位 主要 负 责 人 意见 |
分管 市 长 意见 |
|||
人大 代 表 反馈 意 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