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0-01331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
  • 成文时间:2020年08月07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0年08月07日
  • 标  题:2020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关于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5415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环保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0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关于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5415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环保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关于滕州市政协第154153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文

尊敬的李培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环保工作的建议的提案,现已办理完毕,办理情况如文,请审阅。您对办理工作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函(或电话)告知。

特此函告。

承办单位盖章

联系电话:5535056             2020年6月11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委市政府督办中心

关于滕州市政协第154153号提案

的办理情况

尊敬的李培永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做好环保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经市政府转批我局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并安排专人办理,现将有关办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保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宣传曝光和普及教育相结合,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教活动,社会各界的生态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切实营造了全民参与生态环保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了 “六·五”环境日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了新时期生态部门的良好形象。开设了“大气污染防治曝光台”,累计曝光各类问题47期;滕州日报“大气污染防治在行动”专栏刊登8期,通报镇街空气质量排名53期。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信息40余篇,其中4篇被《中国环境报》采用。二是群众积极参与。举办了“政府公开日”活动,邀请群众和企业代表、媒体记者“零距离”接触生态环保工作。利用市长信箱、12369环保热线和环保微信群等平台,畅通问题反映渠道,2019年及时办结各类环境信访件1962个,化解1起5年以上积案;今年已办结信访件664个。三是各级普遍认可。去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先后专题听取工作汇报6次,召开大规模生态环保会议7次,市人大、市政协开展视察活动7次,四大班子领导对生态环保工作高度重视,对取得的成效给予肯定。在全市高质量双招双引考核中,我局获评三等奖;先后8人被省、枣庄及滕州市授予先进个人。

(二)坚持联防联控和重点治理相结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在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付出了很多心血、倾注了很大精力,确保了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一是积极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6次,成立了书记、市长任指挥长的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组建7个由县级干部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队,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均前所未有。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累计解决涉气环境问题900余个,特别是通过不断规范提升,全市建筑工地从原来的尘土飞扬转变为现在的“八个100%”抑尘措施全面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遏制,不仅实现了市里提出的单月不交纳200万元的目标,空气质量也持续向好,2019全年综合考核列枣庄市第5位;今年1月,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列第5位;2月,排名列第2位;3月,排名列第3位;4月,排名列第3位。二是全力确保河流断面水质达标。在去年5月份出现劣五类水体极端被动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决策、综合施治、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国控断面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的标准要求。今年以来,针对三污上游污水管网不配套、污水溢流直排河道造成的王晁桥断面水质不稳定问题,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准确分析问题原因、科学提出应对措施,同时联合督办中心对重点水污染防治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督导,推动了小冯河、小清河沿线等区域各项整改措施落实。认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市502个村(居)已完成治理,完成率为43.9%,顺利完成枣庄市下达的40%年度考核任务要求;同时,提炼做法、总结经验,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在省生态振兴专班通报中作为典型推广。三是有序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配合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对我市55家重点工业企业用地信息进行采集,逐一核实涉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名单,全面掌握了全市土壤污染重点企业分布情况。建立了污染地块名录,确定了原瑞达焦化等9家企业场地为污染地块,盛隆化工等7家企业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

(三)坚持从严管理和优质服务相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优化。通过靠上工作、跟踪服务,一些企业从原来的不理解、不配合,逐步转变为理解、支持,外部工作环境不断优化,企业认可度显著提升。一是把关口,减少增量。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无法实现达标排放、不符合产业政策或规划布局要求的项目坚决不批,去年以来,共否决项目25个,受理总量确认项目312个,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新增量。二是提效率,优化服务。出台滕州环保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环评审批实行容缺受理,进一步提高了审批质量和效率,2019年批复项目310个,较2018年增加55个;今年疫情期间,坚持环评审批“网上办”,快速批复项目273个,展现了生态环保支持全市企业复工复产的绿色速度。三是抓重点,跟踪帮扶。针对不同企业的环境治理需求,采取因地制宜的整治措施,企业污染治理措施逐步规范,厂区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创新提出驻厂帮扶理念,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重点企业驻厂监管,进驻2家企业“面对面”指导整改环保问题,此举早于枣庄市“千人帮扶行动”8个月。对工业园区逐个排查整治,邀请省、市专家对大坞生物医药园区企业进行会诊,有效解决跑冒滴漏和异味污染等问题。在经济开发区实施地毯式排查整治,实行“一厂一策”,通过车载走航系统及时锁定污染源,第一时间督促整改,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鲍沟玻璃基地手续不齐全的企业,按程序依法采取断电、查封酸洗池等措施;对15家有环评手续的实施停产整治,在自备水井架设流量计,安装视频监控,并与滕州环保智慧平台联网,实施远程动态监控,目前4家企业已符合废水不外排、循环使用标准,允许试生产;5家企业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正在验收。

(四)坚持科技治污和严格执法相结合,全市生态环境安全得以保障。全体干部职工坚持“局队合一、全员作战”,坚持“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促进了我市生态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科技治污。整合企业在线监测系统、空气水质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在枣庄市首创集环境监测、监控、执法及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环保智慧平台。布点建设了123个城区空气监测微站,快速、及时、准确锁定污染区域,为查找污染源、整改污染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红荷路和104国道建设了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目前正在与公安交警部门对接联网。这些前沿平台设备的搭建使用,有力推动了我市治理污染的模式从“人防”向“技防”的重大转变。二是全面摸排。利用近2年的时间深入开展了污染源普查,完成3176个数据核实,222个地理位置补充采集,809个产排污系数核算,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全市污染深度治理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对河流断面、水源地和噪声开展了例行监测,出具水质数据1760个,噪声数据276个;提供环境信访、案件办理等委托监测数据2241个,补齐了立案调查证据链。三是严格执法。为破解执法力量不足难题,坚持内部挖潜,统筹全局力量,前期划分5大战区,后期转为镇街帮扶和南北片区攻坚,全体机关人员在兼顾业务工作的同时,深入一线、全年攻坚。大队和攻坚组协同作战、多线发力,2019年共立案215件,罚款1800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拘留22人,较2018年分别增加76个,371万元,12人;今年以来,以双随机抽查和信访案件查处为重点,开展多次专项检查,立案57件,罚款475万元,查办1起偷排强酸典型案例,切实保障了环境安全。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两级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借助电视、电台、报刊等融媒体,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的宣传作用,通过发放明白纸、制作宣传牌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要认真组织好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借助庆“五一”、迎“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企业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和绿色环保企业评选活动,增强企业参与生态环保的积极性。要加快筹备优秀标兵颁奖工作,高质量拍摄事迹展示视频,全面提升滕州生态环保对外形象。

(二)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疫情期间,我们实行环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和“不见面”审批,采取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与企业、环评编制单位进行沟通,提供技术指导等便捷服务;实行“零接触”现场踏勘,批文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发送,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今年,要克服一切困难,全面启用网上环评审批系统,通过项目单位网上申报、审批单位网上办理,真正实现“零跑腿”。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对企业的帮扶和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污染治理中遇到的难题,坚决避免一罚了之、以罚代管。

(三)要进一步推进污染综合治理。抓好水污染防治,督促相关部门加快配套完善城区北部污水管网,逐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科学合理调配一污和三污进水量,解决管网不配套、污水收集率低、污水溢流等问题。督促加快实施二污提标改造工程,对污水管网进行提档升级,对管网内的垃圾、粪便、杂物等进行清理,及时修复破损、塌陷的污水管网。河道沿线的村庄优先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将我市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县,最大限度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郭河流域(鲍沟段)、小魏河湿地工程建设,确保按期建成发挥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力争在姜屯王林和九村建设2处人工湿地,对河道水质进一步净化。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充分发挥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指挥部的统领作用,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加快北辛中学空气站点搬迁,选定长久适合我市的新址实施搬迁。强化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审核和管控,在排气筒试行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和在线监测设施,与滕州环保智慧平台联网,并做好机动车遥感监测联网、抓拍等工作,实时监控尾气排放情况,源头防控机动车尾气。抓好科技治污,推进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有机融合,提高污染治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在200余家企业,试点建立远程视频巡查与生产设备、治污设施用电管控系统,强化非现场执法,有效解决企业数量多、执法人员少、执法效率低等问题,实现实时监控、实时留痕,全面提升监控预警能力和科学治污水平。目前,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进展较慢,要切实加快工作进度,确保9月中旬全面完成。

(四)要进一步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坚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推进差异化监管,对守法意识强、管理规范、信用良好的企业,建立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执法频次;对群众反映多、存在问题多、违法违规多的企业,列入负面清单,加密检查频次,并进行公开曝光和失信惩戒,让违法者身败名裂。突出抓好重金属及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防控,督促企业完善危废暂存间建设,从源头上消除污染隐患;健全大气污染预测预警体系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系统,完善急处置预案和应急管理制度,年内开展1次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环保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沟通,加大典型案件查处力度,形成执法合力,对移交法院强制执行但未执行到位的积案,联合法院等部门开展集中强制收缴行动;对2019年罚款未缴纳到位的企业,要加大执法检查频次、盯紧靠住,想方设法催缴到位,坚决打掉违法企业的侥幸心理,切实提高环境执法的强制力、威慑力,推动守法成常态

(五)要进一步在业务培训上下功夫对干部职工,要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好党组理论中心组、党支部学习计划,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教育,引导坚守初心使命,提升政治站位对企业群众,要发挥企业的治污主体作用,年内至少开展2次企业培训班,重点针对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管理制度、治污设施运行和台账记录等方面,为企业负责人和环保管理员集中授课,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要落实好企业环保管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对经培训合格人员颁发上岗证,凡未取得上岗证的,不得从事企业环保管理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的关心和支持,请您继续监督我市的环保工作,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市党政分管领导签字:

                                                       承办单位领导签字:

                                                       责任承办人签字:

                                                       提案人对办复结果的意见及签字: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