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3-00069
  • 主题分类:滕州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 发布机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7月10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3年07月10日
  • 标  题: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3年度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3年度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2023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6件、政协提案20件,接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后,局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途径、解决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载体、做好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工作的动力源泉,采取多项措施认真办理,截止目前,6件人大代表建议、20件政协委员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已全部被吸收采纳,并已联系代表、委员进行了面复完成复文。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关于垃圾分类知识培训普及先行的建议》和《关于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建议》

()强化顶层设计,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盯紧“落点”。一是积极推进立法工作。按照枣庄市人民政府2023年立法工作安排及立法程序要求,619日,在我市开展了《枣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座谈活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顾问参加了活动,与会人员围绕立法调研工作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出台可操作性的《枣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献言献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印发《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试行)》《2023年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责任人制度》等系列文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四是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市、镇(街)、村庄(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格局。通开展主题党日、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五是加强培训指导。垃圾分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人员业务水平。编印《滕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南》,先后组织6000余人/次观看学习《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线上讲座和在线学习培训、考试,使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熟悉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突出宣传引领,在改变习惯的基础上筑牢“基点”。一是开展“随机式”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万余份,调查人群覆盖机关单位、沿街门市、学校、医院等各领域。通过调查摸底,全市有95.5%的市民对垃圾分类持支持和赞成态度。二是开展“进式”宣传活动。印发生活垃圾分类系列宣传资料,组织综合执法队员、环卫工作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开展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等“六进”活动,面对面、零距离宣传,今年以来,累计增设垃圾分类宣传版面300余处,举办各类活动20余场次,形成强大的宣传态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开展“体验式”现场互动累计建设城乡垃圾分类科普体验场所(含公园、站、馆)15,组成综合式省级环保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形成了“室内+户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城市+农村”的立体式、全方位覆盖城乡的垃圾分类宣传格局。累计接纳体验群众80余万人次,让市民群众在互动体验中直观感受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全流程

()坚持示范带动,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凸显“亮点”。是试点先行。通过细致摸底调查,选择具备条件的小区、学校进行试点,在完成第一批39处垃圾分类示范样板点创建的基础上,逐步逐批增加,垃圾分类示范带动效果初步显现。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打造了玫瑰园小区、善国璟园清华园小学、南沙河北池村、张汪镇杨楼村等垃圾分类示范点,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经验和模式。三是注重成效。2021年我市清华园小学垃圾分类工作方法被推广为全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典型经验组织实施的《城乡废弃物无害化收运综合技术研究》,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2211我市《“六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赋能“关键小事”擦亮城市生态文明底色”》案例被山东省改革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山东省总工会评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152个案例中唯一生活垃圾分类案例)。20231月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张汪镇杨楼村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被推广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典型案例。

()拓展创新应用,在全面推动的基础上打破“堵点”。垃圾分类关键在“开端分类清、中端转运快、末端处理强”,滕州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配齐基本设施,强化技术创新,规范运转、稳步推进。一是组建分类收运专线。城区主次干道为主线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专线,实施“登记、建档、入户、宣传、指导、收运”六同步,有效解决分类垃圾收运过程中的“先分后混”“混装混运”“不分乱运”难题。目前,城区配置其他垃圾转运车辆50余部、有害垃圾收运车辆5部、可回收物收运车辆5部、厨余垃圾收运车辆6部。二是完善末端处理设施。高标准建设了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引进有害垃圾处理资质企业2家。全面落实省、市探索易腐垃圾就地处理模式要求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创新研发了农村易腐垃圾(餐前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分类闭环回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垃圾分类亭(房)407处、垃圾中转站45处、垃圾分类示范街区21处。三是强化数据统计支撑。开展城区生活垃圾构成成分采样分析、开展全市废品收购网点调查摸底,全面统计生活垃圾物理构成成分数据及收集情况,累计开展采样分析3次,为科学设计、调度、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依据和基础。

二、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管护的建议《关于打通人行道(含盲道)断头路,缓解交通压力,促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建议》

(一)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工作责任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科学划分单元网格和工作责任网格,实行定人、定岗、定标、定责,确保无缝隙、全覆盖管理。由专职受理员不间断受理巡查上报和热线等渠道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依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督办落实的工作流程,确保办结率,提高城管智慧化水平,切实提升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二)城市道路和公园广场设施维修情况。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完成北辛路、善南路、河滨路、大同路、塔寺路、荆河路、解放路等路段的坑槽、车辙、沉陷等问题的修补工作,提高了道路平整度和通行质量,截止目前共修补沥青路面2600平方米,人行道2100平方米,整修更换路沿石920余米,更换整修荆河沿岸、北辛植物园、高铁广场等区域损毁木栈道和护栏880平方米,保证了设施完好。

(三)城市桥梁设施维修情况维修龙泉路跨郭河桥、大同路跨荆河桥、解放大桥、善国大桥、荆河桥、鲁班桥等桥梁人行道;更换荆河路立交桥两侧护栏;整修了高铁东站铁路高架桥、红荷大道跨京沪铁路立交桥、解放路高架桥的防抛网;在解放大桥、善国大桥等桥梁两侧安装了限高架,确保车辆的安全通行;加固维修北辛路跨郭河桥桥墩。

(四)城市路灯设施的维修情况加大路灯维修力度,排除照明设施安全隐患,拆除腾飞路部分锈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腰灯;在爱家豪庭东侧的高杆灯安装了驱鸟器;共维修各类路灯1400余盏,整修各类景观亮化设施1600余套(次),处理线路故障650余处,维修路灯变压器2台,更换故障电缆1280米,极大地提高了灯明率,有效改善了广大市民晚间的出行环境。

三、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在市区西部区域增建公厕的建议》

(一)公厕建设和管理情况。近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将提升城市公厕设施水平,改善市民如厕卫生环境作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数年将新建、改建公厕列为惠民工程之一。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全面加强城区公厕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公厕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群众如厕需求。2016年升级改造公厕115座,2017年新建公厕9座,2018年新建改建公厕7座,2019年新建公厕10座。截止目前,所管辖的城区公厕达到176座。同时,大力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厕所免费对外开放,全市98家单位加入公厕联盟向市民敞开了单位内部厕所的大门,极大改善了市民群众如厕问题

目前,滕州市城区176座公厕全部参照国家二类标准进行管理,严格执行“一人一厕”管理模式,人流量大的公园广场公厕实行“两人一厕”管理,加大保洁冲洗频次,按标准进行消杀消毒,实行全天候免费对外开放,延长公厕夜间保洁时间,确保公厕干净、整洁、无异味。同时,为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公厕精细化保洁水平,大力推行公厕管理市场化运作,目前共有130座公厕交由市场化保洁公司负责保洁管理,市场化保洁公厕招标控制价为3.5万元/·年,所需费用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公厕数量仍有不足。按照国家住建部发布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公厕按照城市道路400-1200米设置一座,滕州市城区75条主次干道总长约210公里,按照平均700米设置一座计算,应有公厕300座左右,而实际仅有173座,缺口较大。造成公厕数量不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中未预留环卫设施建设用地。尤其在公厕需求强烈的老城区、商业区,旧城拆迁改造时没有配套建设足够数量的公厕,后期由于没有预留建设用地、邻避效应等原因无法增设。荆河路、善国南路、平行中路等个别路段无公厕可用二是公厕布局不够合理。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规定,按城镇道路人流量确定公厕设置间距为:“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米,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与规定相比,我市公厕布局不合理现象,集中体现在老城区人口密集区域公厕数量不足,特别是城区商业区公厕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由于我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城区拆迁区域较多,有部分公厕被拆除,公厕拆除容易,原址复建却非常困难,造成公厕布局不合理,给群众带来不便。三是使用者的素质有待提高。公厕等环卫设施在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也将一道素质考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2016年城区公厕升级改造以来,由于人流量大、使用频繁,加之人为破坏等原因,城区部分公厕墙壁、隔断板等配套设施陈旧破损严重,需重新升级改造。在公厕管理中,经常发现有少数使用者社会公德意识较差,不珍惜公共资源,在公厕墙壁乱写乱画,或随意破坏水龙头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这些情况不仅给公厕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增加了公厕维修管养成本,还给城市形象抹了黑。

(三)下步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是加大新建公厕规划力度。按照枣庄市2023年惠民实事安排部署,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区1座公厕新建任务和35座公厕提升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城区改建公厕工程量进行摸底统计,编制工程量清单,联系财政部门报送相关资料,为后续建设工作做好准备。新建1座公厕正在选址准备阶段。统筹安排公厕等城市环卫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尤其在我市东部和北部新规划开发区域,更要在规划时考虑城市公厕等环卫基础设施的配套工作。对于不按规划配建公厕等环卫设施的建设单位,城市规划、建设部门不核发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对于取得许可证后不按照要求和标准建设公厕等环卫设施的,依法进行处罚,确保规划严格实施。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公厕开放工作,发挥资源合力,弥补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在规划和用地允许的区域新建一批固定独立式公厕,在荆河路、平行路等无地可用的区域探索设置占地面积较小的环保可移动式公厕,并对城区部分老旧公厕进行重新升级改造,满足市民如厕需求,让方便更“方便”。同时,积极探索运用社会资本和挖掘公厕本身经济效益,以弥补财政投资经费的不足,如采取PPP等模式进行公厕的建设管理,设置广告位等增加一定经济效益,拓宽公厕等环卫设施运行维护资金。三是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借助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引导市民文明如厕,自觉爱护公厕设施,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同时,探索设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市民举报投诉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真正形成“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局面。

四、2023年十件惠民实事落实情况

2023年十件惠民实事涉及我局的任务是12处口袋公园和12处绿化节点的建设。目前,龙泉路带状口袋公园6处、星尚城口袋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口袋公园、吾悦广场、锦园口袋公园等10处口袋公园已完工。荆河东路、墨子大道、北辛路与墨子大道跨北辛路立交桥辅道交叉口、滕龙路与红荷路路口、河阳路供销兰园等12处绿化节点已完工。

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工作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关心支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脚踏实地,提升建议办理能力,切实提高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市“强工兴产、项目突破”、实施工业倍增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3628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