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3-00052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6月3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6月30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13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13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提案)
尊敬的任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的提案,现已办理完毕,办理情况如文,请审阅。您对办理工作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函(或电话)告知。
特此函告。
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滕州市政协162135号提案
的 办 理 情 况
尊敬的任涛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就您提出建议作以下答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在系统谋划的基础上盯紧“落点”。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坚持不懈的加以推动,我市坚持目标牵引、问题导向,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议,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对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印发《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试行)》《2023年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滕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责任人制度》等系列文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二是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为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在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协调推进、检查指导、监督考核等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镇街均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三是突出党建引领。建立党建引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市、镇(街)、村庄(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格局。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对垃圾分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升人员业务水平。编印《滕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南》,先后组织6000余人/次观看学习《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线上讲座和在线学习培训、考试,使全市垃圾分类工作人员熟悉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突出宣传引领,在改变习惯的基础上筑牢“基点”。垃圾分类是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市从培养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入手,开展深入调查和广泛宣传,筑牢垃圾分类基础。一是开展“随机式”抽样调查。为真实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滕州市发放调查问卷8万余份,调查人群覆盖机关单位、沿街门市、学校、医院等各领域。通过调查摸底,全市有95.5%的市民对垃圾分类持支持和赞成态度。二是开展“六进式”宣传活动。印发生活垃圾分类系列宣传资料,组织综合执法队员、环卫工作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开展进社区、进村庄、进家庭等“六进”活动,面对面、零距离宣传,今年以来,累计增设垃圾分类宣传版面300余处,举办各类活动20余场次,形成强大的宣传态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开展“体验式”现场互动。累计建设城乡垃圾分类科普体验场所(含公园、站、馆)15处,组成综合式省级环保科普教育基地,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环保科普教育基地,形成了“室内+户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城市+农村”的立体式、全方位覆盖城乡的垃圾分类宣传格局。累计接纳体验群众80余万人次,让市民群众在互动体验中直观感受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全流程。
(三)坚持示范带动,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凸显“亮点”。一是试点先行。通过细致摸底调查,选择具备条件的小区、学校进行试点,在完成第一批39处垃圾分类示范样板点创建的基础上,逐步逐批增加,垃圾分类示范带动效果初步显现。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打造了玫瑰园小区、善国璟园、清华园小学、南沙河北池村、张汪镇杨楼村等垃圾分类示范点,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经验和模式。三是注重成效。2021年我市清华园小学垃圾分类工作方法被推广为全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典型经验。组织实施的《城乡废弃物无害化收运综合技术研究》,获评2022年度山东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22年11月我市《“六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模式 赋能“关键小事”擦亮城市生态文明底色”》案例被山东省改革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山东省总工会评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152个案例中唯一生活垃圾分类案例)。2023年1月市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张汪镇杨楼村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被推广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典型案例。
(四)拓展创新应用,在全面推动的基础上打破“堵点”。垃圾分类关键在“开端分类清、中端转运快、末端处理强”,滕州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城市经验,配齐基本设施,强化技术创新,规范运转、稳步推进。一是组建分类收运专线。以城区主次干道为主线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专线,实施“登记、建档、入户、宣传、指导、收运”六同步,有效解决分类垃圾收运过程中的“先分后混”“混装混运”“不分乱运”难题。目前,城区配置其他垃圾转运车辆50余部、有害垃圾收运车辆5部、可回收物收运车辆5部、厨余垃圾收运车辆6部。二是完善末端处理设施。高标准建设了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大件垃圾处理中心,引进有害垃圾处理资质企业2家。全面落实省、市探索易腐垃圾就地处理模式要求,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创新研发了农村易腐垃圾(餐前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分类闭环回路。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垃圾分类亭(房)407处、垃圾中转站45处、垃圾分类示范街区21处。三是强化数据统计支撑。开展城区生活垃圾构成成分采样分析、开展全市废品收购网点调查摸底,全面统计生活垃圾物理构成成分数据及收集情况,累计开展采样分析3次,为科学设计、调度、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依据和基础。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做实做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分类宣传,大力营造分类宣传氛围。一是全面建立“市、镇(街)、村”三级垃圾分类宣讲、督导、志愿服务队伍,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良性开展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村居、物业等部位宣传培训,指导和规范生活垃圾分类。三是充分发挥“工、青、妇”、学生联盟、志愿者、义工组织等力量,开展“六进”志愿服务活动,激发公众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热情。四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各类载体设立宣传阵地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和典型案例,引导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五是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新建(提升)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格局。六是加强垃圾分类学校教育,开展中小学生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多渠道、多手段开展社会宣传动员,提高市民参与度。
(二)强化资金支持,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生活垃圾分类不是一次性投资项目,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运营工程,处理设施建设、运输车辆购置、收集容器投放、队伍组建及后期日常运行等方面投入资金较大,为让垃圾分类这项惠民工程,落实落地、良性运转、长效运行,各级财政应该设立专项列支,采取多元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垃圾分类的设施设备配置建设,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三)强化全民参与,明晰责任人责任分工。垃圾分类工作涉及环节、领域、事项众多,须统筹、协调诸多部门合力,非任何单一部门所能胜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分工,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优势,统筹调度、监督指导好本行业单位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沟通协调制度,加强信息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群众和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社会监督作用,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
(四)强化严格执法,助推垃圾分类强制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靠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执法队伍的严格监管,相关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进行严格执法,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有效制约各类违反生活垃圾分类不良行为发生,进而促进群众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
(五)强化分级监管,建立分级考核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优势,强化分级监管和考评机制,实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节的全程监管,确保全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持续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