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199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7月0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7月05日
- 标 题:2021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5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多点发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1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5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多点发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提案)
关于滕州市政协第155055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文
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提出的《多点发力,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案,现已办理完毕,办理情况如文,请审阅。您对办理工作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函(或电话)告知。
特此函告。
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滕州市政协第155055号提案的
办 理 情 况
尊敬的马艺轩、孙崇文、陈昂昂、张浩、徐同伟、颜成亮委员:
您的《多点发力,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案收悉,感谢一直以来对环卫事业的关心与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实施“五同步”收运创滕州垃圾分类收运新体系
2021年,环卫管理服务中心围绕“开端分类清、中端转运快、末端处理强”垃圾分类关键,积极谋划、勇于尝试,以城区主次干道为试点,创新实行垃圾分类“五同步”收运举措,探索符合中小城市(滕州)实际的“可推广、可借鉴、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第一步试点先行,逐步建全专线收运队伍。环卫管理服务中心对责任区域75条主次干道路和10个公园广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依托6辆已有餐厨垃圾转运车,创新制作6台专用分类收运箱体,抽调专职收运人员8人,实施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上门收运,复新其他垃圾分类车辆30余辆,组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等5条收运专线。逐铺逐店,实现城区75条主次干道(路段)垃圾分类收运全覆盖,服务入户12260家商铺,截止现在已完成第四轮收运工作。
第二步精细计量,科学详实提供数据支撑。城区主次干道试点以来,专线运行高效,有害垃圾与可回收物专线已收集转运有害垃圾4.1万余件(个),其中过期药品107盒、灯具23根、化学喷剂瓶18个、纽扣电池类40750个。收集转运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电子产品等可回收物百余件,纸制品、废金属类100kg。大件垃圾专线,累计拆分沙发、床垫等废旧家俱283件,破碎园林树杈、树干类绿化垃圾117车。餐厨垃圾专线,日均收运餐厨垃圾量54吨。数据统计,为下步垃圾分类站点设置、车辆投入、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第三步规范管理,确保分类专线高效运行。分类专线按照“统一收运车辆、统一人员着装、统一技能培训、统一分类标识”四统一的方式构建规范管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收运专线实行逐店逐铺上门宣传、收运。其他垃圾收运队伍由4家保洁公司负责管理,29辆其他垃圾分类车辆负责收集转运。大件垃圾由环卫管理服务中心巡查收运,抽调2辆小型货车进行转运。厨余垃圾由枣庄中科安佑环保有限公司负责收运,每天定时定点上门收集。
第四步标准收运,扎实有效推进分类工作。以打造中小城市垃圾分类收运示范体系为目标,对现有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进行升级优化,解决收运专线中的“先分后混”“混装混运”“不分乱运”难题,扎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工作。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收运专线,采用“定时+预约”相结合的方式定人定点上门收集,实施“登记、建档、入户、宣传、指导、收运”六步法,做好分类收运工作。其他垃圾收运专线积极探索每天早中晚3次上门收集转运方式,餐厨垃圾收运专线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线”四定收运方式。
第五步一站多用,建立功能齐全收转基地。依托大同北路垃圾中转站,创新建设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宣传为一体的多功能垃圾分类公共投放转运站点,完善了我市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暂存设施配套建设,解决了垃圾分类收集暂存难题。对于可回收物,一方面,联系再生资源总公司收纳可回收物进入资源回收处置系统。另一方面践行“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无废城市理念,循环利用回收废旧材质进入物尽其用创新创意项目。传承工匠精神,积极利用部分回收废旧材质,设计制作滕州特色农产品、立体雕塑景观、花草树木等各类创意型作品,让市民在观赏学习中真真切切享受到物尽其用之美。
二、提升精细化管理标准,不断提高城市洁净度
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始终秉承“清洁城市、造福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狠抓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规范化运营”的三化管理机制,主要承担着800万平方米道路保洁;164座公共厕所和48座垃圾中转站管理;每天1000余吨生活垃圾收运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40多处建筑工地和422余辆渣土车的扬尘污染治理;两路、两园、三馆的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对生活垃圾处理厂、市场化保洁公司的监督管理等工作任务。
一是大力推行机械化深度保洁。科学调配车辆,实行“联合编组”和“网格化”作业相结合,全面推行机械化深度保洁,对城区75条主次干道每天4-6次洒水、1-2遍洗扫,启用3辆雾炮车加大喷雾抑尘力度,成立人行道冲洗专职队伍,每周对人行道进行循环冲洗,基本达到了“夏秋无积水、春冬不起尘、常年保湿润”的工作标准,进一步降低了道路扬尘污染,提升了城市洁净度。
二是改变传统作业模式,推行“两人一组”作业模式。严格落实“一天两普扫”制度,加强人工快速捡拾,最大限度地降低垃圾落地时间,确保卫生效果,真正实现机械和人工保洁的无缝衔接。我们执行主干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4小时、次干道不低于12小时的工作标准,夜间增加巡回捡拾,延长保洁时间至晚21:00,同时在商业繁华区和人流量大的区域,抽调外围保洁员轮流值班,保证夜间卫生不下滑。
三是严格执行道路保洁网格化帮包责任制。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网格化帮包责任管理体系,对城区主次干道划分83个网格,班子成员带头帮片,中层干部包线,考核员和工人全部坚守各自片区路段,做到网格到人、责任到人、职责到人。同时,督促网格员用好城管手机APP,发现问题及时上传数字化城管系统,不断提高环卫热点难点问题的回复率和整改及时率。
四是创新道路保洁作业模式,定期冲洗人行道。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地市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创新思路,购置启用一批小型机械设备,每周对慢车道和人行道进行循环冲洗。通过冲洗,保证了慢车道和人行道的卫生质量,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降低道路扬尘污染,提高了城市洁净度。
五是加强垃圾上门收集力度,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在做好道路保洁的同时,我们按照路段区域划分,安排电动垃圾上门收集车对城区主次干道沿街商户早中晚至少3次定时上门收集垃圾,有效缩短了垃圾滞留时间,同时确保了240型垃圾桶随满随清运。加大垃圾清运力度,科学调度车辆,加强与乡镇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各乡镇垃圾产量,明确专门车辆,定人定车转运乡镇垃圾,根据路况情况及时调整行车路线,加快清运及时度,有效确保了全市每天1000余吨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工作效率。
六是加大城区中转站和公厕管理。目前环卫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监管管理的城区中转站有20座、公厕164座,在日常管理中严格实行星级化管理,部位班子带班巡查、双签字工作制度,每周中转站公厕严格实行一人一厕、一人一站管理模式,公厕实行每天2遍大水冲刷,加强对中转站卫生的巡回检查频次,确保公厕和中转站干净、整洁、无异味。
七是强化建筑工地和渣土运输管理。为强化监管,启用无人机对城区在建工地进行高空巡查航拍,实行“一对一”派驻执法队员管理,督促城区施工项目严格按照“八个100%”和“四个一”标准进行施工,不断加强对城区建筑工地的管理。利用现有城管数字化平台,拓展建设渣土车监管系统1套,实现对422辆渣土运输车辆在线实时监控,对未按规定路线、时间行驶、沿途抛洒造成扬尘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实现由“人管”到“技管”的转变。
三、巩固“厕所革命“成果,提升服务质量
为了响应我市关于厕所革命号召,打造国家级旅游公厕,提高市民如厕满意度,环卫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升级改造公厕164座,实行专人专厕管理方案。
一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行“一人一厕”全日制保洁制度,确保厕所卫生质量标准达到“六无六净”要求(即墙壁净、地面净、隔离板净、小便池净、便沟槽(便池)净、蹲位净,无乱涂、乱贴,无污物蛛网,无粪便积存,无蚊蝇恶臭,无堵塞积水,无尿垢水锈)。同时,重点强化公厕夜间保洁,延长时间至21:30。加大蚊蝇消杀力度,积极为全市人民营造“干净、舒适”的如厕环境。
二是提升公厕管养标准。按照三级考核管理制度,环卫管理服务中心针对管养的164座公厕,实施层层监管制度,强化对公厕的维修维护,保证设施设备齐全和正常使用。同时,结合《旅游厕所质量等级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在每座厕所管理间公布了《管理和保洁人员的岗位职责》《保洁程序和质量规范》《保洁人员培训制度》《设备维修管理规定》《消耗品使用规定》《管道疏通作业操作规范》等;在厕所入口处公示厕所名称或编号、开放时间、保洁人员姓名、监督电话等。对厕所的建设及运行做好有关记录和档案保存,如:保洁巡查、维护保养、污物排放、设备检查等记录。
三是提升公厕管理的宣传力度。环卫管理服务中心通过积极联系滕州日报、滕州电视台等融媒体多次对公厕管理、卫生状况以及公厕基础设施人为破坏、被盗、盗用公厕用水等情况进行报道,倡导市民参与、监督公厕卫生管理、呼吁市民爱护公共设施,文明如厕。
四、加强市政设施养护管理
根据滕州市人民政府的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建成区内市政园林环卫设施管理养护责任的实施意见》(滕政发〔2017〕86号)规定,市政工程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城市建成区(含经济开发区)内已经纳入城建管养范围的主次干道、公共区域等市政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城市建成区内各镇街负责城市建成区内未纳入城建管养的次干道以及各村居背街小巷的道路、排水、路灯照明等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背街小巷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所属街道实施。
为应对车辆多、车位少、停车难等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报请市政府批准,编制了停车专项规划,实施智慧停车建设项目,去年实施善国路、平行路、青啤大道人行道停车场改造和龙泉广场停车场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府前路、大同路、振兴路停车场,建成停车位2000个。智慧停车系统正在联网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