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195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7月0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7月05日
- 标 题:2021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6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镇域路域环境整治建议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1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6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镇域路域环境整治建议的提案)
关于滕州市政协第155068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文
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的建议》的提案,现已办理完毕,办理情况如文,请审阅。您对办理工作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函(或电话)告知。
特此函告。
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滕州市政协第155068号提案的
办 理 情 况
尊敬的吴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的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安排专人对提案内容进行认真研读,对提案中指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梳理,现结合我局职责,回复如下:
一、抓重点、攻难点,着力整治“脏乱差”
自镇域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先围绕“三高、九纵、七横、五河”等公路、铁路、河流沿线等区域实施重点整治,抓好镇村接合部、集贸市场、居住小区、公园广场、学校周边等区域整治,确保可视范围内的环境干净整洁。随着工作的深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又以“突出重点、特色打造、全域提升、长效管控”为原则,重点巩固镇域环境整治取得的各项成果,深入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园林绿化提档升级、环境保洁深度提升、空间立面规范整洁、镇容路域整齐有序、示范片区(路段)特色打造”6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镇域路域环境整治的重心放在提升上,要求全市各镇街至少打造1条行道树修剪示范街;建成区各街道办事处至少打造样板“生态街巷”5条,其他镇街在镇驻地区域至少新建生态街巷5条,全市范围内打造至少4个环境示范片区,长效保持镇域路域环境畅、安、舒、美,为广大群众打造良好的出行环境。
二、抓基础、补短板,着力完善“硬设施”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70公里自然村庄通达工程完成126.683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188.284公里,完成78个行政村的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硬化平交路口1600余处,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示范街29条,设置垃圾分类站点400余个,建设各类停车位3600余个。二是提升园林绿化水平。根据季节变化,各镇(街)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增绿补绿工作,栽植补植各类苗木420余万株,新增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打造生态街巷200余条,积极推进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建设工作。三是环卫保洁深度提升。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纵深推进机械化深度保洁,配齐配全各类环卫设施,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四是推动空间立面提升。各镇(街)对重要道路沿线“十乱”现象进行大力整治,清理各类违法违规广告4万余处,规范户外架空线缆5万余米,立面改造及粉刷墙面30余万平方米。五是持续规范镇容路域秩序。严格按照《枣庄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规定,深化镇容路域秩序整治,拆除乱搭乱建10余万平方米,取缔占道经营5000余处,实现数字城管三级联网镇(街)全覆盖。六是高标准建设示范片区、路段。各镇(街)将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垃圾分类、生态街巷、公园游园、林荫道路等融入其中、统筹推进,深入推进机械化深度保洁作业转变。七是开展美丽乡村提标行动。按照“一村一主题、一区一风貌”的思路,2020年投资3.44亿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644个,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示范片区。官桥镇上魏楼村被评为“山东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村)”,官桥镇倪楼村、南沙河镇北池村、柴胡店镇安后村荣获枣庄市“十佳美丽乡村”称号。洪绪镇团结村、张汪镇杨楼村、滨湖镇南陈村荣获枣庄市“十佳宜居乡村”称号。
三、挖资源、显特色,整治融入地方文化元素
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我市确立了突出抓好立面风貌改造,充分挖掘地方元素,凸显镇街特色文化内涵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国书画之乡”的优势,会同书法家协会组织当地书法名人题写商铺门头字号,并由镇街协助制作,一改过去印刷体同质化、模块化的格调,增添了全新的文化元素,推动了商业门头牌匾个性化,营造了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同时,各镇街在镇域环境整治中也深挖当地文化资源,重要路域沿线立面改造工程中,对所涉及到的建筑楼幢、商铺,以及沿街建筑外立面、防盗窗外伸、空调外机等实施了整改与美化。全面提升8处与济宁市交界的界域节点,打造出体现滕州特色、展示区域文化、凸显城市风貌的界域亮点。
四、抓建设、促长效,认真落实农村公厕运维工作
我市按照省、市2020年底前人口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普及率达到100%的要求,坚持“建管并重、高压推进、精心组织”的原则,我市于2019年全面启动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厕建设工作,现全市共建设、改造农村公厕410座,全面超额完成农村公厕建设任务。为建立农村公厕长效管理机制,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农村公厕“一厕、一档、一所长、一管理员”的四一管理模式。一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有序运行。制定印发了《滕州市农村公厕管理办法》,确保农村公厕管好、用好,长期稳定发挥实效。二是推行所长制度、明确主体责任。村(居)或社区的党总支书记为厕所所长,确保农村公厕正常使用、内部设施齐全完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三是配备管理人员、全面维护到位。推行一座公厕至少配备一名管理员制度,实现定人、定岗、定责,确保农村公厕“日间全时段”对外开放。公厕内外全天候保持整洁、干净,设备设施正常使用保持完好。四是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为了确保农村公厕各项制度的落实,每个公厕将《公厕管理规定》《公厕管理标准》、所长和管理人员、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版面在厕所醒目位置进行张贴对外公示,全面接受社会监督。五是严格督导考核、确保责任落实。镇(街)、村(居)加强对农村公厕日常保洁和维护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置相关问题,并保留相关检查记录。市级组织相关部门采取“四不两直”和“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农村公厕日常保洁和维护管理情况进行督查考核,考核情况全市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