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8-19007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综合行政执法局
- 成文时间:2018年12月14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8年12月14日
- 标 题:2018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人大双联活动第2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好创卫成果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18年度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人大双联活动第2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好创卫成果的建议)
人大“双联”活动代表所提建议承办表
类别 城建城管方面 第23号
建议内容 |
我市已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但在一些小区、路段出现了乱搭乱建、马路市场等反弹问题,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好创卫成果。 | ||
提出建议的代表组 |
北辛、龙泉代表小组 | ||
承办单位 |
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具体承办人 |
|
办理情况 |
详见附件 | ||
承办单位 主要负责人意见 |
| ||
人大代表组反馈意见 |
|
滕州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室印制
滕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双联活动建议的回复
人大北辛、龙泉代表小组:
接到“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但在一些小区、路段出现了乱搭乱建、马路市场等反弹问题,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好创卫成果”建议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即组织人员对存在的乱搭乱建、马路市场等反弹问题进行清理,并严格完善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创卫成功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进一步统一思想、查找差距、强化措施,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齐心协力巩固好创卫成果。
一、理顺体制机制,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一是严格执行规范化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建成区内市政园林环卫设施管理养护责任的实施意见》,明晰管理职权,保证管理无缝隙、全覆盖。二是强化镇街、社区(村居)属地管理责任。发挥镇(街)、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精心组织实施城市管理工作,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参与支持城市管理工作。三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完善《滕州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督导沿街企事业单位“包市容秩序、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形成了共管共建新机制。同时,将巩固创卫成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创城活动,以及城市违法建设治理、卫片执法专项整治、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提升行动等结合起来,掀起新一轮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热潮。四是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建立城市管理保证金、奖惩、责任追究等制度,对城区及周边8个镇街城市管理工作实行月考核,季度排名奖励,具体由市城管委办公室负责组织。考核情况与全市目标考核挂钩,干部选用、评先树优与网格管理挂钩,对年度成绩优异、城市管理工作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采取公开曝光、约谈问责等方式,对工作不落实、管理不到位、工作不达标的,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城市管理顽疾。针对“十乱”现象、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老大难”、易反弹问题,持续实施综合整治,该清理的清理,该拆除的拆除,确保整治不反弹。一是开展重点路段整治。积极与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联合,突出抓好平行路、塔寺路、杏坛路、府前路等路段的公共秩序治理,对限期不整改的实行严管重罚,集中整治后落实常态化巡查管理措施。二是开展户外广告整治。做好善国路、大同路等路段的户外广告整治工作,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设置行为,督促整改残缺污损的户外广告设施,有效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三是开展不文明行为整治。严格执行《关于加强城市管理 倡树文明新风的通告》,规范徒步健身活动,确保不扰民、不违反交通规则、不影响周边环境;出台城区养犬管理通告,规范宠物饲养行为;联合公安等部门,加强对禁燃时段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倡议全民不燃放烟花爆竹。四是开展餐饮业油烟污染整治。对现有饮食服务经营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保证油烟净化装置运行率达到100%,油烟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凡不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或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装置的,一律停业整顿,整改后方可继续经营。五是开展其他领域专项整治。整治全市网吧、KTV 等娱乐场所,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做好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占道经营整治,制止车辆乱停乱放、无照经营、使用液化气罐等行为;在全市三四轮车综合整治工作组领导下,加大对各类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惩戒力度,坚决清理非法三、四轮车辆,还文明交通秩序。
三、强化公共设施管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针对停车场数量少、道路损毁、灯明率不高、绿化缺株断株、公厕垃圾中转站分布不均衡等公共设施管养问题,近期,迅速制定设施管养维修方案,投资1.1亿元实施公共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市政设施管理。实施城市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重点改造和维修塔寺北路、育才路、青啤大道等17条道路,改造人行道和道路复铺45万平方米,提升道路使用功能;实施祥瑞路、新华后街、平行北路等36条道路路灯安装改造工程,新安装路灯2000套,切实提高道路灯明率。二是推进道路景观化改造。对善国路进行立面改造,拆除影响市容观瞻、违法、破旧的建筑物、构筑物,对建筑立面、色彩等进行景观化改造; 在府前东路建设1处林荫停车场,加快实施小清河下游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开展景观亮化示范点建设,实施主要道路和桥梁的亮化美化。三是提升环卫管理水平。结合夏季特点,实行“全方位洒水、机械化洗扫、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公交式收集”五位一体作业模式,确保城市道路洁净度100%;加强公厕、垃圾中转站管理,确保早、中、晚间不间断管理;启动城区9处公厕、2处垃圾中转站的选址建设,确保尽快开工。四是强化园林绿化管理。及时补植修剪苗木,做好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清理绿化带垃圾,确保花卉苗木长势良好,绿化带无裸露土地,无缺株死株现象。制定出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方面的规范性,开展社会化绿化美化活动,有效增加城市绿量,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五是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置,今年6月底前,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建成小区、沿街门市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8月全市四星级以上物业小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0月改造达标的三星级以下物业小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85%,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切实提高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领,引导全民参与城市治理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发挥好市民的主力军作用,引导市民积极投身巩固创卫工作,营造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人人支持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根据市创城办统一部署,继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宣讲有关政策,报道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二是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在主次干道、公共场所、餐饮店、社区等做好巩固创卫成果等内容的宣传,不断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三是畅通投诉受理渠道。设立24小时12319城管投诉热线,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1.6万条,形成了全民共治共建共享的创卫格局。四是开展公众参与城管活动。设立“城管体验日”主题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服务对象、媒体记者、学生代表等社会各界走进城管、深入一线,体验执法工作,增进沟通理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城市管理工作和干部职工执法服务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科学统筹、创新驱动,不断改善城市管理方式,着力从精细化、网格化、错时化、标准化和均等化管理五个方面提升工作水平。一是聚焦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大城市秩序管理力度,开展乱摆乱占、乱停乱放、乱贴乱画、餐饮业油烟污染、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道路机械化深度保洁工程,实施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实施扩绿增绿、鲜花靓城、裸露土地治理、社会绿化等工程。二是完善城市管理网格化。将城管部门重点管理的43条主次干道和部分公园广场划分为113个管理网格,充分发挥“四员合一”的作用,每个网格配备1-2名城管队员和环卫、市政、园林养护人员,化零为整,有效促进责任落实。三是坚持城市管理错时化。全局各部位实施“正常班+早中晚班”工作模式,全面加强对热点部位、重点区域的治理,确保不留空档。渣土执法等特殊管理工作,继续坚持24小时轮流值班制。四是探索城市管理标准化。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具体的精细化管理标准,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出台准军事化管理、请销假制度、基层中队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30余项,明确了公车使用、工作纪律等规定,切实把各项制度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五是推进城市管理均等化。牢固树立“白天晚上一个样,有无检查一个样、节假日平时一个样、道路街巷一个样”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标准,着力补齐城市管理的短板,全面提升执法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均等化进程。
下一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监督指导下,再动员、再部署,抓重点,攻难点,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切实为全市人民打造更加整洁有序、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为建设宜居宜业、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