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2718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3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31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1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脱胎换骨提升传统产业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1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脱胎换骨提升传统产业的建议)
您提出的关于脱胎换骨提升传统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注。针对提案中“享机遇赢口碑,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市营商环境提升工程专班高度重视,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聚焦聚力“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和“工业倍增”计划,创新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智慧监管、标准监管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同时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诚信自律,鼓励参与诚信建设活动,加大监管执法,严守安全底线,为各类市场主体高效开展经济活动提供保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一、深化综合监管改革,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聚焦重点民生领域,以高效管好一件事为目标,按照业务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系统数字化的工作思路,实施系统性、集成性、一体化的监管改革,构建部门联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综合监管体系。梳理了258项重点民生领域监管事项,编制下发《滕州市重点民生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事项清单》,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消费、健康服务、餐饮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建设项目、交通新业态等 6 个重点领域进行综合监管,通过多部门、多环节联手,形成多方参与的共治新格局。通过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强化部门协同配合,着力推动各部门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转变,打好双随机监管“一套拳”,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确保监管效能最大化,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二、强化信用分类监管,营造诚信营商环境。方面加强涉企信用信息收集公示,做好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和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以及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列入、移出工作,加大对长期不经营企业的清理力度,提高企业社会信用水平,推动社会诚信持续向好,营造良好营商发展环境。有效运用“风险+监管”模式,深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的实际应用,对信用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频次,对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查频次,不断提高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度,实现抽查任务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100%,进一步提升市场监管有效性。
三、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护航市场主体成长。积极参与枣庄市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制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涵盖食品、药品、广告等重点领域20条,进一步明确不予处罚和应当、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均被采纳。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不断提高执法温度。严格执行免罚清单制度,对列入清单的事项,依法做出不予立案、不予处罚、减轻处罚的决定;深入落实违法情节轻微不罚、首违不罚、无过错不罚的规定,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有效保护和激发市场活力。
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一是企业开办便利度大幅提升。把企业开办全流程7个事项压缩合并为1个环节,在1个窗口全部办结,创新实施企业开办“5021”工作法,商事主体登记实现“即来即办、当场办结、只跑一次”。全面推行企业营业执照与许可证件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三联办”。二是工程建设审批效能显著增强。聚焦建设项目高效推进,推动行政审批协同自然资源、规划编研、住建、综合行政执法等十余个有关部门单位,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勘验、联合审查、联合验收,助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三是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稳步提升。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要求,做好市、镇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系统梳理、维护、发布工作。四是“跨域通办”朋友圈持续扩大。积极落实“跨域通办”各类事项,与24省504家政务服务单位开展了跨区域合作,实现了477项高频事项的跨区域办。五是智慧政务跑出加速度。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山东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大力推行“爱山东枣庄”APP掌上办和“智能辅助审批”系统。推进政务大厅智能升级,完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好差评”管理、“一件事”链条式审批等系统功能。六是帮办代办水平全面提升。发挥“善跑腿”品牌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作用,构建主动型政务服务模式,做到全面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联动服务、无偿服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店小二”式和“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