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3-00750
- 主题分类:文字解读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3年11月3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11月30日
- 标 题:【文字解读】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解读《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
- 效力状态:有效
【文字解读】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解读《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
为切实加强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作为技术单位开展《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编制工作,在征求市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意见后,经专家组评审后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文本,现将编制情况报告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和重要载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部门先后组织以省、市、县为单元,组织开展了生态示范区(1995-1999年)、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13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3年-2016;2017-至今)的示范创建,逐步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地方“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自2017年起,生态环境部启动了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六批次468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其中山东省共创成2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9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数量居全国前列。同时山东省积极营造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氛围,从2021年起开展了三批次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截止2022年底,共命名了36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加快推进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2021年4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编制组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和《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梳理确定资料清单,开展了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并多次到有关部门走访对接,为规划编制奠定良好开端。
(二)编制阶段
2022年3-8月,编制组基于前期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资料补充收集和《规划》初稿编制。在对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问题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要求,构建了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分析了指标达标情况,据此明确了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的重点任务措施,针对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划措施,合理安排重点工程项目,论证工程项目实施后的指标可达性和规划落实的各项保障措施。
(三)征求意见阶段
《规划》初稿形成后,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2022年8月,生态环境局发文征求相关部门及镇街意见建议,5个部门提出的19条修改意见均被采纳。2023年1月,再次发文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编制单位根据5个部门反馈的35条修改意见,对规划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
(四)评审阶段
2023年8月15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在滕州市组织召开《规划》专家评审会,滕州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的5位专家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与会专家对《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规划》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编制组围绕评审意见,与相关部门及镇街进行了深入研讨,并进一步补充完善规划资料,对专家所提出的14条书面意见均进行了认真修改及说明。最终形成《规划》报批稿。
三、《规划》重点内容
重点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板块:
(一)第一板块
包括前言和第一、二章,是总论部分。阐明编制依据和重大意义,分析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提出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前言:主要阐明《规划》编制的背景、依据和效力。
第一章:工作基础与形势分析。梳理了滕州市区域特征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基础、存在的主要问题、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规划总则。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滕州市特点和定位明确指导思想,确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问题导向,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文明引领、全民参与”的基本原则。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围绕建设“美德滕州、文明滕州、富强滕州”的总要求,推动滕州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强化滕州市绿色内涵,提出了规划创建目标指标体系,设置6大体系包括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节约与利用、产业循环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观念意识普及10类36项指标,其中包括19项约束性指标和17项参考性指标。
(二)第二板块
第三至九章,是主体部分。围绕建设“美德滕州、文明滕州、富强滕州”的总要求,明确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体系建设的任务举措措施。包括:
第三章建设绿色创新的生态制度体系。(1)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构建资源高效利用制度;(3)构建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4)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5)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第四章构建优质稳定的生态安全体系。(1)推进碳达峰行动;(2)强化大气污染防治;(3)深化三水统筹;(4)推进土壤、地下水系统防治;(5)加强生态保护修复;(6)强化风险防控。
第五章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空间体系。(1)严守生态保护红线;(2)严格保护基本农田;(3)优化城市空间布局;(4)加大城市生态网络建设。
第六章建设低碳绿色的生态经济体系。(1)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2)推进工业产业强基增效;(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4)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5)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第七章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生活体系。(1)推进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2)推进绿色城镇化建设;(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4)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第八章培育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1)打造特色生态文化载体;(2)推进生态文明宣传教育;(3)推动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第九章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梳理确定重点工程项目共53项,总投资144.67亿元。
(三)第三板块
第十章,为结束语部分,突出强调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加大资金投入、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参与等五个方面,明确《规划》实施保障体系。
四、解读部门、解读人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机关:枣庄市生态环境局滕州分局
首席解读顾问:王珊珊
政策咨询电话:0632-551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