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2-00191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2年07月01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2年07月01日
  • 标  题:2022年度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第6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 加快城市数字化发展打造智能融合‘智慧滕州’议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2年度滕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第66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 加快城市数字化发展打造智能融合‘智慧滕州’议案)


尊敬的张敬文10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城市数字化发展打造智能融合‘智慧滕州’议案”已收悉。该提案由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中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办理。在接到提案后,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中心)积极组织人员做好办理工作,安排大数据中心综合室、规划发展室具体负责办理落实。经市政府办公室(市大数据中心)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滕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总体情况

近年来,滕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借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契机,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强基”总目标,结合省“一个平台、一个号(码)、一张网络、一朵云”要求,加强统一的云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深化数据“聚、通、用”,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统管”,为流程再造、领导决策、社会治理等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把“数字滕州”建设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重大举措来推进实施,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核心,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为支撑,以政府治理和惠民服务数字化应用为重点,科学谋划、超前布局,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目前,数字滕州的基础架构已经初具规模,滕州大数据中心目前是江北地区唯一的县级数据中心,智慧滕州运营指挥中心功能不断完善,滕州大数据产业园聚集孵化效应日益增强,工业互联网、智慧政务、时空信息云平台、数字城管、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一大批应用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议案中涉及的具体工作措施

(一)关于“顶层设计,统筹城市数字化发展”的答复

我市于2016就已成立了“智慧滕州”建设领导小组,聚焦聚力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把“数字滕州”建设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重大举措来推进实施,先后出台了《滕州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等,重点围绕装备制造、产业指数、教育健康、文旅交通等方向孵化大数据企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网络安全保障为支撑,以政府治理和惠民服务数字化应用为重点,科学谋划、超前布局,不断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关于“机制健全,完善数字治理体系”的答复

近年来,市大数据中心牵头出台了《滕州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探索可持续、可评价的项目运营模式,打破传统信息化项目建设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统筹全市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一口化”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估核算机制,从服务目录、服务价格、服务费用等方面对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进行科学化评估核算,节约政府资金投入。

通过数据治理,赋能社会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整合“雪亮工程”“数字城管”、视频监控等数字资源和业务系统,开发社会治理指挥平台,打造“e呼善应”社会治理品牌,智慧文旅、智慧住建、智慧监管、时空大数据平台等一系列特色应用相继落地。开发“爱山东·枣庄·滕州”App、电子证照库,接入“爱山东”便民服务事项43个,为“一个平台、一个号”打下了坚实基础,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展市直68个部门共计5881项共享数据资源目录及库表资源推送,完成市直52个部门1082条开放数据的归集,并推送至枣庄市公共数据开放网,让群众共享数据资源。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完成全市25家单位的141项电子证照完成编目及测试工作,梳理明确了全市246个电子证照应用场景。“爱山东”“爱枣庄”app分别接入便民服务事项56个和72个,实现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让群众共享大数据发展“红利”。

(三)关于“核心攻关,加快新型基层设施建设”的答复

近年来,市大数据中心统一规划建设覆盖市镇村三级2000余节点的大型光纤城域网,整合优化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和专用通讯三张网络,完成政务外网公共服务域和行政服务域升级改造,为全市110家单位敷设了网络专线,配置防火墙等安全设备220余台套。建成5G基站698处,城区重点公共区域覆盖率达到100%。投资2.1亿元建成T3+高标准数据中心一座,互联网四通道IT带宽,1100机架,云资源3168核、内存10956G,存储空间1178T,协同办公、社会治理、时空大数据云平台等205个应用全部上云。中心与鲁南大数据中心高速互联、互为灾备,通过上网行为管理对下载进行限速,对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在汇聚路由器上对高危端口进行双向进出限制,在交换机上绑定IP,发现问题精准定位,根据感知平台提供的信息对失陷终端进行封堵7*24小时专业团队运维、全面三级等保、数据审计安全动态感知、安全漏扫等人防技防措施,确保云网及数据安全,“一张网络、一朵云”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

(四)关于“智能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答复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核心,聚焦聚力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目前主要聚集在三个领域:一是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制造方向,主要代表企业为恒瑞磁电、山森数控、嘉诺电子等;二是大数据和云计算方向,主要代表企业是移动大数据中心、齐纳数据、品诺信息等;三是信息技术服务业方向,主要代表企业是九五科技、今斗云信息山东东讯等。据测算,2022年,我市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0亿元。当前,以美生智能制造、中信云网、翰林经纬等为代表的一批新招引企业正在快速建设发展之中,将于今年逐步投产运营。

1.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产业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我市骨干企业是恒瑞、山森,规上企业11家,培育专精特新的重点企业23家。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大产业、大企业、大园区、大平台、大投入”要求,依托华为(滕州)工业智能创新中心提升工业能力,引导我市企业与华为、浪潮等国内龙头企业拓展生产性紧密合作。

目前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共分5大类11小类34个领域,上游是网络通信、标识解析、基础平台、安全产品,中游是工业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下游是边缘计算、系统集成和工业数据服务,具有小行业、大市场,小产品、大应用的特点,滕州的主要骨干企业是生产射频码的山东芯一代、生产工控系统的山森、生产工业仪器的瑞虹化仪。受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的影响,在国家建立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市数字经济相关制造类企业将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解决在政策、人才、资金方面的瓶颈制约,扶持恒瑞进一步发展壮大,辅助山森建设国家级实验室,引导企业小升规,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争取2022年再增加5个规上企业。

2.大数据产业和云计算方面。近年来,滕州市着力构建城市数字底座,推进城市资源要素“一网统管”,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骨干企业是中国移动滕州大数据中心、华中数控鲁班云,目前有机架1000套,已加电运营400套,完成了窄带互联网建设,2022年将着重发展新基建,大力推动IPv6规模化部署,优化提升大数据中心能力,建设鲁南大数据中心滕州分中心(灾备中心)。大数据中心产业链的上游是基础设施及硬件设备商,中游是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是数据流量用户。大数据产业链的项目主要是依托华中数控的鲁班云、中信云网、浪潮云洲、华为(滕州)工业智能创新中心的能力输出,建设城市感知网络,推动各类资源开放和数字化改造,整合住建、城管、公安、政法、环保等部门物联网、互联网、视频网等多维度城市数据,推动城市资源数字化,完善智能感知、预警、决策和调控体系,加快创建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全面支撑城市智慧化应用,实现城市各类资源要素“一网统管”。

3.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方面。近年来,我市以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大数据产业园二期和滕州市人才大厦已于2020年投入使用,大数据产业园荣获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和省大数据人才实践基地称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业链的上游是生产原材料的企业,中游是提供加工服务、通用产品及开源技术企业,下游是服务政府、电信运营商和企业的开发类企业。通过积极引导本地企业与华为、中软国际、中科曙光等国内一流公司的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和产业集中度,提高大数据人才市场的补给能力,为滕州提供更多的“蓝领”工人

(五)关于“创客教育,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的答复

近年来,我中心先后牵头制发了《滕州市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着重就引进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给予创业扶持资金、鼓励滕州籍大学生回乡创业、个人所得税奖励减免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截至目前滕州大数据产业园已有山东大学大数据研发中心等5家科研院所落户,50余家企业成功入驻,箭波通信等8家企业完成“双软”认证,山森数控系统等28个产品完成软件产品著作权认定先后吸引各类大数据专业技术人才300余名。滕州市大数据产业园被评为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省级众创空间、省级人才平台载体。

2020年11月,山东省第二届数据应用创新创业大赛“移动云杯”枣庄数据应用大赛在滕州启动。大赛以“数聚赋能,智惠山东”为主题,采取“1+4”模式,在数据供给方和数据需求方之间形成常态化对接机制,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融合发展,吸引到了来自全国范围内涉及大数据创新应用的企业、科研机构、院校、创客等单位的积极参与,共计696人参赛,提交作品3476件。

、下一步工作打算

构建城市数字底座,推进城市资源要素“一网统管”。统筹建设城市感知网络,推动各类挂高资源开放和数字化改造,整合住建、城管、公安、政法、环保等部门物联网、互联网、视频网等多维度城市数据,推动城市资源数字化,完善智能感知、预警、决策和调控体系,加快创建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全面支撑城市智慧化应用,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社会救助等一系列特色应用落地,实现城市各类资源要素“一网统管”。

构建一体化数据平台,推进政务民生服务“一网通办”。持续深入推进数据治理,打破数据壁垒,推动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汇聚共享开放,实现各级、各部门智慧应用与指挥调度的横向互联、纵向贯通及条块协同,建设数据统管、平台统一、系统集成和应用多样的“城市大脑”,数据赋能流程再造,实现政务民生服务“一网通办”。

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搭建机械机床产业创新协同服务平台,推动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二级标识解析节点及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应用,以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产业化,打造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

建设云上产业园,提升滕州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打造聚智云·园区大脑。自主研发打造以滕州双创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包含公共基础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人才服务等平台的聚智云·园区大脑,通过物联网、云服务、大数据、视频会议等技术手段,为虚拟入驻企业链接社会生产所需资源,调动市场中的经济发展势能汇聚“云”上数字经济园区,让政企银校各类资源能跨地域合作,实现互联共享,为企业提供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平台项目分包、线上线下培训、本地推广宣传、软件开发人才整合、全过程软件咨询、行业交流会、专题研讨、行业讲座等服务。构建“1+3+6+N”的创新生态体系。1个中心指山东省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滕州大数据产业园);3大产业指大数据应用及软件外包;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6个平台是指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金融配套服务平台、技术支撑服务平台、政策支持服务平台、市场拓展服务平台、园区公共服务平台。N个企业是指汇聚N个企业(计划200余家)形成特色创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圈、企业集聚区、高端人才集聚区。

下一步,我们将以各位代表提出的“打造智能融合‘智慧滕州’议案”新的起点,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部署,高位推进、统筹协调,加快提升“数字滕州”建设水平,确保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县级新型智慧城市样板。

最后,感谢您对大数据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希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滕州大数据工作。

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2022年6月14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