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4-00003
- 主题分类: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14年01月0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4年01月05日
- 标 题: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4)
- 效力状态:有效
政 府 工 作 报 告(2014)
——2014年1月5日在滕州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 长 远 义 彬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二○一三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与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瞄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定位,科学应对,积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逆势增长、晋位升级、重点突破、亮点纷呈”的良好态势。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面临的挑战比预计的要大,取得的成绩比预期的要好。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达到905亿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0亿元,达到61亿元,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1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增幅连续五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5︰53.5︰39。滕州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列第22位,比上年提升3个位次;在2013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中列第12位,比上年提升18个位次。
(一)转型升级、优化结构,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面对土地、环境、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日益趋紧的现实,我们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充分发挥2亿元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作用,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集中优质要素支持企业发展,与企业共渡难关。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总数达到490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实现1350亿元、140亿元,分别增长10%、12.7%。产业集群优势更加突出。煤化工、机械机床向千亿元产业集群迈出坚实步伐。煤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482亿元。总投资180亿元的联想控股化工基地项目快速推进,全年完成投资48亿元,是全省同期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16.7亿元的鲁南化工聚甲醛和丁醇项目竣工投产,与杭氧股份合作实施了总投资10亿元的空分一体化工程,实现了园区公用配套市场化运营的突破。全市已建在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581亿元,其中过30亿元的达到6个,基本形成产品上下连接、企业优势互补、园区功能配套的良好格局。机械机床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633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辰阳精密超精密数控机床项目快速推进,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项目”;国家机床质检中心通过验收,成为全国唯一设在县级的国家机床质检中心;总投资26.8亿元的国际机床市场一期建成使用,成功承办了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和全球机床高峰论坛,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检测、销售于一体的机械机床产业体系。百亿元产业板块进一步壮大。玻璃深加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100亿元,达到102亿元;总投资36亿元的中国玻璃城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我市被命名为中国制镜业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威智医药项目一期试生产;总投资13.7亿元的烟厂易地技改、总投资15亿元的今缘春酒业生态酿酒园项目进展顺利。龙头企业培植初见成效。盛隆化工主营业务收入率先突破100亿元,成为我市首家“百亿企业”;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年新发展中小微企业1660家、个体工商户7800户。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实施过千万元重点技改项目105项、技术创新项目280项;新设立院士工作站2家,总数达到7家;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总数达到22家;威达重工的立式加工中心成为我市首次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项目。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4件、山东名牌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园区载体作用明显增强。“一区十园”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达到323家,在13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中首次跻身十强,列第8位,比上年提升5个位次,成为枣庄市唯一进入前十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二是服务业规模档次明显提升。引进了一批知名品牌,红星美凯龙、沃尔玛、家乐福等商业品牌,全聚德、肯德基等餐饮品牌,喜来登、格林豪泰等酒店品牌落户滕州,我市国内外知名品牌达到59个,成为鲁南地区服务业知名品牌最多、最集中的县市。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微山湖古镇一期展示区投入运营,总投资36亿元的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我市被评为全省首批首个优秀旅游城市。总投资110亿元的义乌真爱商城项目快速推进,成功列入“全国重点培育市场”;总投资100亿元的兴盟国际商城列入中国市场“百城万亿”增长计划重点培育项目;总投资15.4亿元的杏花村嘉誉干杂海货市场扩建项目建成运营,年交易额突破400亿元;总投资11.5亿元的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及专供市场成功列入省重点项目,创造了由检测服务带动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建设的新模式。总投资12亿元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建成运营,我市各类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到41家。在福布斯2013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中,我市货运总量首次超过浙江义乌,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区域性商贸中心初步形成。
三是农业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2万亩,新增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05亿元;新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300家,合作社总数达到1200家,位居全省县级首位。粮食单产、总产再创新高,我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滕州马铃薯”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大幅拉动了市场、提升了价格,实现农民增收超过10亿元;“刘村酥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盈泰集团肉鸡地下立体智能生态养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实施全国小农水重点县等水利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1个,扩大改善灌溉面积6.2万亩;成立了山东农科院(滕州)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阳光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
(二)科学规划、务实行动,城乡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高标准科学规划,务实理性建设,全年开工城建项目195个,完成投资198亿元;城市发展框架扩大到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7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4.2%,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跨入新四线城市的县级市。
一是城乡规划体系不断完善。我们舍得投入资金高水平编制规划,舍得投入精力深入研究规划,完成了全省首个县级全域城镇化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城市综合交通、城市亮化、城市色彩、商业网点等各类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76项。投入1000万元聘请国内外知名的7家专业机构,采取国际竞赛的方式,编制高铁新区概念性规划;完成了高铁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城市设计。
二是为民建城管城成效显著。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着力抓好看不见的“下地工程”建设,实施了雨污分流,努力解决城市汛期内涝问题;启动实施了总投资3.65亿元的南线高温热水供热工程,全部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城市冬季供暖问题;完成了54个村、5.3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新铺设供水管道40.5公里、排污管网20公里,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竣工,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新建、续建、改建20条城市道路,启动了4座桥梁建设。104国道、济枣路木石至枣庄段升级改造工程完工,3条县乡道路竣工通车,新建村级公路586.5公里。开通了城区到红荷湿地、龙山龙湖等6条城乡、镇村公交线路,方便了群众出行。城市档次品位进一步提升,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建林荫停车场20处,渠化改造道路交叉口15处,首座环形天桥竣工启用;杏坛广场基本建成,实施了秀美荆河和小清河市民休闲长廊建设,拓展了群众健身休闲活动空间,人民群众从一点一滴中感受到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居住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整治老旧小区11个、背街小巷7条;回迁安置房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回迁面积的50%以上。55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20户。以打通振兴路和荆西商贸城改造为起爆点,启动了滕西城区大规模建设,滕西建设滞后的局面逐步改善。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界定了市政、园林、环卫等方面的管理责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有效解决了区域不明、职责不清、交叉扯皮和管理盲区等问题。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村居全覆盖,枣庄市级示范村、标准村达到722个。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全面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4.5%,COD、二氧化硫分别削减2.25%、5%。碧水工程,建设了新薛河流域应急安全防控体系和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对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的工业废水进行深度净化,把最危险的地方变成最安全的区域;建设了东郭水泥公司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创造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的“滕州模式”;顺利完成了马河水库网箱清理;取缔了水源地保护区内30余家土小企业,保障了饮水安全。蓝天工程,全面关停了供热管网范围内的燃煤锅炉,对29家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绿地工程,新增成片造林5.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9.9%,我市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省首批“森林城市”。
(三)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在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坚持民生投入的力度不减、项目不少、标准不降,办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去年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全面完成。
一是民生保障持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万人,安置公益性就业岗位300人,“双零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在全省县级率先实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和工资发放“一卡通”,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九连增”。城乡低保、新农合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0万元。
二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处;本科录取6198人,录取率达到52.2%,高出全省8.5个百分点;考取北大、清华和国际名校27人,山东省理科状元、枣庄市文科状元均出自滕州,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卫生事业,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建成使用,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中医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晋升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6处镇街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投入使用。突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免费孕检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项重点,持续保持低生育水平。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全覆盖,新博物馆完成主体工程;舞蹈《闯关东》和《运河绣娘》获全国十艺节“群星奖”。在全国县级组建了第一支乙级职业足球队,承办了国家和省级比赛7项,我市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平安滕州建设,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市;投资1.3亿元,建设了覆盖全市的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开展“打黑恶、反盗抢”等系列行动,有力守护了群众平安;信访化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形势保持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我市被评为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县市”“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示范市”。同时,政府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年来,我们围绕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优化环境,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抓“四风”整治。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297件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167项;市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60个单位的448项许可、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进驻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了“三集中、三到位”,极大方便了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把市级全额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综合预算改革范围。开展了“电视问政”活动,做好政务信息公开,认真办好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畅通了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到,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注重超前科学谋划,较好地争取了工作的主动权和发展的先机;我们坚持注重理性务实抓落实,着力做好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我们坚持注重改革创新,解决了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注重以人为本,办成了一批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实事。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大力支持,更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尤其缺乏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快;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大,公共服务相对滞后;财政收支矛盾依然较大,镇街财政质量不高,政府的债务负担较重;发展的要素制约仍很突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〇一四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突破之年。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更趋激烈,我市在西部经济隆起带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多重的政策机遇:中央全面推动深化改革,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滕州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枣庄市委、市政府明确支持滕州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战略部署,立足自身的基础优势,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滕州就一定会谱写产业大发展、城市大变化、民生大改善的新篇章!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总目标,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域城镇化为引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纵深推进全域城镇化、工业集群化、服务业专业化、农业现代化、镇域特色化五大发展战略,不断强化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平安建设、党的建设五项保障,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扩大在西部经济隆起带县市中的领先优势,努力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城乡美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实现986亿元,增长9%,力争增长1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7.3︰52.2︰40.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6.5亿元,增长9%,力争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75%,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2.5%、3.6%,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达到全省较好水平,在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一)着力推进全域城镇化,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继续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精品城市、民生城建、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扎实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实现城乡建设跨越式发展。实施好236个城建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48亿元。
一是继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更加重视提升规划的水平,按照“全覆盖、成体系、管到底、建到位”的要求,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评估;抓好城北、城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搞好龙山龙湖风景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秀美荆河、墨子大道景观等城市设计;编制7个镇的镇域规划。加强批后监管,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规划管到底,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
二是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围绕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继续在扩容提质上做文章。在“扩容”上,实施“东跨、西改、南延、北拓、中疏”战略:“东跨”就是抓好高铁新区11平方公里起步区的建设,规划实施落凤山大道、腾飞路东延线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拉开东城区城市发展框架。“西改”就是抓好义乌真爱商城建设,实施瑞达化工、瑞达焦化、铁路货场易地迁建工程,打通振兴南路、解放路,提升西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南延”就是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开发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北拓”主要是实施善国北路拓宽改造工程,促进城市向北拓展;加大对龙山龙湖的生态保护和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打造城市后花园。“中疏”主要是依托荆河、小清河,修建一批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实施道路渠化,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高铁新区建设是今年城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与中铁置业的合作,采取土地一级开发联动二级开发的模式,统筹推进路、水、电、气、热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儿童用品产业园,强化产业支撑;启动实施8个村庄的搬迁整合,重点抓好凤凰湖、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新校、联想化工总部及专家公寓等项目建设,尽快聚集人气、商机,打造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在“提质”上,重点抓好“五化建设”:精品化工程,加强与绿地、保利、红星美凯龙等大集团的洽谈合作,建设一批对形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有聚核作用的高端城市综合体,引领带动城市建设提品质、上水平。景观化城市,重点打造解放大桥至茂源大桥区域城市新空间,抓好秀美荆河、小清河生态休闲长廊建设,做好“绿、水、文”三篇文章,实施北辛路、大同南路等绿化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墨风公园、生态绿道等重要节点,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以荆河、小清河为轴抓好沿河建筑亮化工程,扮靓城市夜景。多元化商业,在大力发展品牌商贸业、高端服务业的同时,统筹抓好夜市和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打造一批时尚购物街、美食街、酒吧街,培育发展沿河商业街,积极引进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繁荣活跃城市经济。便利化生活,调整优化教育、卫生、市场资源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集便民商业、居民生活和社区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新建改造农贸市场8处,新建放心粮油超市、快餐店10家,建设农副产品平价直销店10家,打造10分钟便民生活圈。推进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设立租赁点30处,购置自行车1200辆,方便市民出行。精细化管理,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机械深度保洁水平,主次干道机械化作业率达到60%。扎实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围绕清脏、治乱、拆违、造靓、便民,持续抓好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三是扎实推进镇村建设。按照全域城镇化规划,加快构建“一主四副”的空间布局和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位一体”的城镇体系。抓好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居住向社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思路,充分发挥7个示范镇的龙头带动作用,引导各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努力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注重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努力建设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特点相适应的新村庄、新社区。重点抓好13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完成小城镇开发建设面积120万平方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重点推进城乡道路、供水、污水处理、环卫、公交、燃气六个一体化,努力让广大农民过上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延伸,新铺设供水管网20公里,104万城乡居民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新铺设污水管网20公里,4个镇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新建改造天然气管网25公里,新建天然气加气站4座。
四是加快构建大交通格局。加强与周边县市区的沟通对接,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形成对周边县市区的吸引聚集效应。东部抓好北留路升级改造,积极争取滕平路改造建设,增强对山亭、平邑的辐射带动;北部加强与济宁的沟通协调,争取开通到邹城的城际公交和微山湖古镇到济宁的旅游公交;南部加快推进到薛城的一级路改造,争取开通到微山的城际公交;西部抓好枣鱼高速公路及跨微山湖大桥的争跑工作。同时,抓好盛隆化工铁水联运码头、新奥液体化工码头等港口规划建设,形成路港优化、布局合理、衔接高效、安全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
(二)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纵深推进工业集群化战略。巩固发展我市的工业优势,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今年要深入实施“265”产业培育和“5633”企业培植两大工程,以“工业发展服务年”活动为主线,持续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打造工业经济的“升级版”。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增长10%以上。
深入实施“265”产业培育工程。紧紧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提升产业规划水平,完善产业配套,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优化增量,调整存量,扩张总量,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两大千亿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重点抓好联想控股化工基地、中盛化工环氧乙烷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鲁化与深圳芭田股份、杭氧股份、香港煤基合资合作,促进煤化工产业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方向发展。力争煤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50亿元。机械机床产业依托国家机床质检中心,积极筹建鲁南机床研究院,加快辰阳精密超精密数控机床、威达数控铣镗床、大地特种机床等项目建设,推动机械机床产业向高端精密数控方向发展。力争机械机床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积极培育“六大百亿产业板块”。 力争玻璃深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居装饰、汽车配套、不锈钢制品等六大产业板块主营业务总收入达到410亿元。启动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进3—5家企业入园发展;加快中国玻璃城建设,力争6月份完成一期建设和招商工作,创建国家级玻璃质检中心;支持青啤公司扩大产能,尽快达到40万千升生产能力;加快推进烟厂易地技改、今缘春酒业生态酿酒园、红荷专用汽车、华奥斯二期等项目建设。扶持发展“五个五十亿新兴产业”。立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新优势,对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逐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集中培植一批产业链核心项目。重点推进威智医药二期、中科蓝天地源热泵、深圳能源光伏发电、田陈生物质秸秆发电、北斗车载卫星导航终端生产、绿色建材联盟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尽快形成聚集效应。
深入实施“5633”企业培植工程。围绕培植盛隆、鲁化、辰龙、新能、联想5个百亿元航母企业和6个过50亿元、30个过10亿元、300个过亿元企业群体,优化完善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骨干企业“二次创业”,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上市融资、战略合作、品牌建设等方式壮大实力、提档升级,着力培植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力争年内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6家,其中过百亿元的1家、过50亿元的2家。大力鼓励全民创业,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培植创业典型,力争新发展小微企业1000家、新注册个体工商户8000户。大力实施名企品牌战略,加快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提升产品、企业、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逐步实现由“滕州制造”向“滕州创造”“滕州标准”“滕州设计”转变。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3件,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8—10件。引导企业充分利用新三板扩容和IPO重启的机遇,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年内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新增在新三板和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企业5家。
深入开展“工业发展服务年”活动。积极为企业送政策、提信心、理思路、解难题,千方百计为企业做好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企业树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从重视产品生产向为客户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售后等全程服务转变,鼓励企业加快由“传统产品制造商”向“现代工业服务商”转变,以服务争取客户、占领市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争取设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3家;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技术创新项目200个。深入实施“滕州英才”计划,充分发挥1000万元人才专项基金的作用,灵活采用“挂职兼职”“院士服务团”等方式,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300人以上。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专题培训、外出学习考察,培养一批有胆识、有见识、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二是纵深推进服务业专业化战略。抢抓省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机遇,以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尽快完成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规划及物流、市场、商业业态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大力实施“双千亿”工程,力争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专业市场群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抓好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沃尔玛商业广场、中万国际广场家乐福超市、德意君瑞国际广场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实施更多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项目,吸引和带动区域消费,打造“商贸名城、购物天堂”的品牌形象。做大做强物流仓储业。围绕构建公铁水联运大格局,加快推进怡之航国际物流产业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铁路货场易地迁建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仓储型物流企业,着力弥补物流仓储发展的短板。推动专业市场提档升级。按照“新建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义乌真爱商城、兴盟国际商城、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及专供市场等项目建设,促进专业市场拓展、延伸、提质;建立杏花村干杂海货批发市场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巩固全国最大的干杂海货市场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加快微山湖古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龙头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游客体验型、参与型的高端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改厕改厨”工程,提升“农家乐”“湖上人家”“山上人家”民俗休闲旅游品质,促进旅游由传统观光型向现代休闲度假型转变。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景区升级、服务创优,打造全国优秀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着力在搭建平台、引进人才、完善政策、配套设施等方面下功夫,实施万户“实体店铺+电子商铺”工程,抓好伦达国际商贸城、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以电子商务拉动传统市场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鼓励企业二三产分离,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研发设计、工程装配、运输流通、信息商务等服务业。抓好留学生创业园和国家软件创意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节会经济、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形成具有滕州特色和富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是纵深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抓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两区一试点”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农业产出水平。围绕西南部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40万亩整建制粮食高产示范区,带动粮食持续增产,力争总产突破100万吨。围绕北部精细蔬菜产业带,建设20万亩设施农业高效示范区,打造高端设施蔬菜区;办好2014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暨第六届马铃薯节。围绕东部畜牧林果产业带,建设10万亩农牧循环示范区。提升农业物资装备水平。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扩大改善灌溉面积6万亩;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7%;建设滕州马铃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抓好农业物联网系统的运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积极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推广设施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提升农业经营水平。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50家以上;重点培育10家农业综合性服务组织,新增规模经营面积13万亩。提升农业支持水平。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农业项目统一规划、统一审核、统筹使用和分类管理的资金整合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发展标准化基地4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个;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执法、检测、监控、农资配送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增强招商实效,强化以产业规划引领招商,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0强及央企,实行小分队定点定向招商,突出以企招商、产业链招商。建立项目综合评审机制,集中优质要素资源,向少占地、高投入、高产出、高税收、高就业的大项目、好项目倾斜,切实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10亿元,其中境外资金5500万美元。
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快速推进、早见成效。超前谋划推进一批有助于区域经济板块隆起和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全年实施过亿元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360亿元。
三是提升开发区的竞争力。围绕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开发区的承载功能和“磁场效应”。全面推行项目清单制度,对低质低效项目,坚决清理整合,腾出空间安置高质高效项目。重点抓好港台机床工业园、中俄高科技产业园、香港工业园、智达立公司等长期闲置资产的盘活工作。同时,加强木石高科技化工、西岗苯制品、大坞生物医药、级索新能源等十个特色园区建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板块。
(四)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滕州”。坚持铁腕治污、综合执法,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滕州。节能减排工程,强化源头控制,重点整治“三高两低”和“五小”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施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管齐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推进6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场、建筑垃圾消纳场等项目建设。空气清洁工程,突出抓好城市扬尘、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化工异味治理,全面取缔中心城区及各镇驻地燃煤锅炉,加快煤改气推进步伐。建立大气污染预测预警体系和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系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水质清澈工程,加快推进4处河流湿地工程和5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出境水质安全;切实抓好水污染防治七大亮点工程建设,确保我市代表山东省迎淮核查实现“七连冠”。严格水源地保护,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绿化提升工程,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为抓手,加快推进水系造林、绿色通道、封山育林、农田林网、镇村绿化、城区裸露土地绿化等工程建设,新增成片造林4.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2%。生态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平方公里,复垦整理土地1.6万亩,争创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抓好湿地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地及破损山体、采石场和地质灾害治理,努力让滕州的山和水焕发蓬勃生机。美丽乡村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建成美丽村居160个。
(五)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建设“幸福滕州”。
一是筑牢社会保障体系“解民忧”。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10万名农民工养老保险扩面。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慈善救助、残疾人保障等制度,推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衔接,切实把社会保障体系的“网底”编实结牢。加快镇街敬老院、社区和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民间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投资,新增床位1600张,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多元化养老格局,努力实现“老有善养”。
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惠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和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持续提升高中教育水平,统筹抓好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全省规范化中职学校建设,努力实现“学有优教”。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抓好市中心人民医院、新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重点医院和镇街卫生院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努力实现“病有良医”。强化计生基层基础工作,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全面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新建、改造镇街综合文化站10个、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100个,开展好“送文化下乡”“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做好新博物馆、规划展览馆陈列布展,年内对外开放。扶持发展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葫芦套影视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企业,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努力打造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完成340个村居、10个老旧小区体育设施的改造提升,启动体育中心跳水游泳馆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身体素质。
三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保民安”。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治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滕州”建设,全面抓好社会治安、严打整治、信访稳定,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主体和部门监管责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加快建设智慧城市,重点抓好“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国家试点、“滕城一卡通”“智慧城管”“智慧行业”“智慧社区”和“智慧园区”试点工作,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上善之地、大爱滕州”的城市品牌。
同时,开展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抓好审计、气象、史志、档案、老龄、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红十字会、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民生是为政之本。今年,我们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实事”:①创业创新工程,设立5000万元专项基金,推动创业促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以上。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改造20处中小学、15处幼儿园,新建校舍、餐厅10万平方米。③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启动6处镇街卫生院门诊病房楼建设,完成60所村卫生室配套建设。④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城区道路渠化7处、人行道改造提升5条,新建林荫停车场10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铺设供水管道75公里,解决62个村、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⑥集中供热工程,完成南线高温热水供热一二期工程建设,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⑦安居工程,新建保障性住房55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00户;加快回迁安置房建设,回迁率达到80%。⑧居住环境提升工程,整治老旧小区10个、改造提升背街小巷14条。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新建公交换乘中心7处、港湾式公交站点80个、新增更新公交车100部,开通城乡公交线路4条、城际公交线路1条。⑩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厕48座,购置环卫保洁车辆20辆。
各位代表,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始终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我们将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努力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全面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府及所有工作人员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始终带着责任和感情,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深化改革。我们必须科学把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意图,结合我市实际,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打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突出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按照“应减尽减、能减则减”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真正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建立“绿色通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提高经营效益;重点推动辰龙集团等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建设领域国有企业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税收征管机制,努力提高税收占比特别是“四税”的比重;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三公”经费公开等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促进节支增效。深化农村改革。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扎实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集体资产产权、集体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等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扶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型金融组织有序发展。健全政府投融资机制,发挥好城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等平台作用,探索政府投资主体盈利运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益。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快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建立教师和医护人员基层遴选制度,完善教师、医护人员下基层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镇街之间有序流动。
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优化环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转型发展”的理念,以“你投资我服务、你创业我帮助”的亲和姿态,以互利互惠、共生共赢的和谐氛围,吸引更多的名企、英才到滕州投资创业发展。大力倡导“投资创业者是英雄、纳税奉献者是上帝”的社会风气,建立健全“企业直通车”和联系企业家制度,千方百计为投资者排忧解难,尽心竭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加大政务服务创新力度,坚决整治中梗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切实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对一切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零容忍”,把滕州打造成为全省审批项目最少、效率最高、收费最低、服务最优的县市。
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勤政履职。职责所系,不容丝毫懈怠;重任在肩,更当百倍努力。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创业的激情、进取的锐气,始终做到事业为先、责任为重,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措施推动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彻底打破陈旧观念和固有思想的束缚,不断推动思想再解放、理念再更新。在发展理念上实现新转变,进一步克服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倾向,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在发展定位上实现新转变,进一步摆脱过于看重经济总量排名的纠结,努力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变,进一步改变过于依赖资源扩张规模的增长模式,把改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在发展途径上实现新转变,进一步扭转产业结构偏重、层次偏低的状况,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在考核导向上实现新转变,进一步防止过于偏重依靠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显绩识别干部的现象,用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挥棒”推动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自觉地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信箱、电视问政、政风行风热线等互动平台的作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转变作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狠抓工作落实,敢于担当、勇于担险,努力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完成在一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全面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位代表,富民强市责任重大,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激发争先进位的昂扬斗志,凝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坚定信心、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扎实苦干,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幸福滕州、早日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滕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4年1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