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9-05910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医疗保障局
- 成文时间:2019年06月2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9年06月28日
- 标 题:2019年度滕州市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217号的答复(关于优化滕州市医疗保险资源的几点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19年度滕州市医疗保障局关于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217号的答复(关于优化滕州市医疗保险资源的几点建议)
滕州市医疗保障局
关于对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217号提案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滕州市医疗保险资源的几点建议》(第153217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目前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状况
自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以来,全市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金运行较为平稳,初显了医疗保险“既保群众健康、又保行医规范”的良好效果。截至目前,我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6.78万人,其中职工医保17.67万人、居民医保129.48万人;全年可筹集医保基金15.23亿元,其中职工医保5.65亿元、居民医保9.58亿元。
二、具体作法
(一)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一是提高保障水平,建立了大病保险制度,居民医保最高支付上限达到了55万元,精准扶贫人员达到65万元。2018年,居民大病保险补偿25446人次、5294万元。二是扩大了药品目录, 2017版医保药品目录扩大至2819种,新增432种;将36种国家谈判药、18种靶向药纳入居民大病保险及特殊用药范围。三是加大弱势群体保障力度,将“低保、五保、重残、贫困人员”等八类困难人群纳入财政资助范围,及时精准落实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倾斜政策(起付线减半降低至0.6万元,分段报销比例增加5%,最高支付50万元),今年共落实财政代缴政策36.58万人、5028万元。四是确保血友病、尿毒症肾透析患者特殊人群医保待遇不降低,整体报销比例不低于85%和76%。五是缩短报销周期,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全面实现省内及跨省异地联网即时结算。六是积极配合卫计部门建立医疗联合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参保患者合理就近就医。七是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将生育保险和职工医保制度进行整合,减轻企业社保缴费成本,不断提高女职工生育待遇保障水平。
(二)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情况。一是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编制医保基金收支预算;二是全面推行协议化管理,对所有定点医院、药店实行协议化管理,将管理内容细化到协议,对违规事项明确罚则,建立健全医保控费指标体系,配合卫健部门严格医院住院医疗费用增幅;三是优化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按照各级医疗机构的有效服务量,结合同级同类医疗机构费用发生情况、基金总体规模,在和医疗机构谈判的基础上,形成了“总额控制为主,兼顾人头付费、床日付费、单病种付费、协议指标付费”的复合式医保付费方式,建立了“结余留用、超支分摊”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了基金合理支出。2018年,职工医保人均住院费用下降232元,年节约住院医疗费727万元;四是按照枣庄市要求,实施了150个病种的医保单病种结算。
三、委员们关注的问题回答
(一)居民医保非集中缴费期补缴。按照枣庄市医保政策规定,非集中缴费期缴纳居民医保费的,需缴纳个人部分和各级财政补助(2019年为220+490元),缴费满30日以后享受医保待遇。这一规定是枣庄市统一规定的,关于等待期的设定符合社会保险“权力与义务对等”原则,如果大家都是带病参保,无法筹集到规模的医保资金,将无法保证制度持续、健康运行。
(二)商保与社保合作。我市已将居民意外伤害、大病保险等业务交至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目的是借助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力量,提高为参保人员服务效率。
四、根据委员的建议下步工作重点
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医保、人社、卫计等部门要继续密切配合,各自扬长避短,将医改推向深入。总额控制作为支付制度的基础,其建立是付费方式改革的开始,任重道远。任何一个结算办法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不断完善和改革,我市建立的总额控制下复合式付费办法相对科学合理,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发挥医保团购优势。针对目前高值耗材、药品价格虚高的现状,下一步切实发挥医保团购优势,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的制定上,进一步发挥医保团购的优势,取消中间环节,直接配送至定点医院,挤压价格虚高空间,会大大节约医保基金,减轻老百姓个人负担。
(二)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更好地保障参保人员权益、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充分发挥医保在医改中的制度性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在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和医保付费总额控制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较改革前明显降低。
(三)通过卫生强基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共体制度的建立,完善医保支付配套政策等措施,将进一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按照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我市医疗保险资源,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