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3035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8月3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8月30日
- 标 题:2025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228号提案的回复(关于滕州市基层医院及医保健康协同发展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228号提案的回复(关于滕州市基层医院及医保健康协同发展建议)
首先感谢王昌华委员、赵守华委员对我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的“滕州市基层医院及医保健康协同发展建议”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将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在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医保政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短板,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现将办理情况说明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筑牢基层根基强支撑。一是强化财政保障。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系统投入力度,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责任,2024年市财政共拨付卫生健康事业经费4.8亿元,给予医疗卫生机构更大的支持,确保各项公共卫生项目、国家基本药物补助项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项目的顺利开展。二是优化人才队伍。首先,放权限。按照突出“专业性”、人岗匹配度的要求,下放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组织权限,由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备案的招聘方案自行组织实施;其次,降条件。放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学历条件,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放宽学历至大专及以上。近三年累计为基层招聘200余名医务工作人员。
(二)科学创新构建医共体统筹运行新机制。创新模式,由中心人民医院全面托管东沙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面推进医共体内人财物的统一探索管理路径,不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程度和使用效率。一是人事管理统一迈出坚实步伐。积极构建双向人才交流机制,医共体牵头医院5名优秀骨干交流至镇街卫生院担任“业务院长”,121名高年资医师到基层长期带教坐诊,32名医师到牵头医院培训学习。开展3期医共体模式下基层医生急救能力提升培训班,脱产培训123名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二是业务管理实现同质化管理。医共体内医疗、护理、院感等业务实行同质化管理,完善医共体内心电、检验、影像等质控,实现了医共体内医疗护理检验质量及业务水平的规范化管理,会诊系统终端已部署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网点100个,累计会诊病例21万余例,其中危急值病例1200余例。远程病理送检4654人次。三是健全药品管理上下衔接机制。优化医共体药品目录,遴选1103种药品作为医共体单位优先采购使用品种,创新“第一药师”制度,明确21名临床药师在基层医院的职责定位,发挥其在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指导作用。在医共体信息平台嵌入“中心药房”和“电子审方中心”模块,实现了药品采购在线审核、处方前置干预和随机处方点评等功能。四是信息化管理统一实现融合共享。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临床检验等“六大中心”系统融入医共体信息平台建设,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医共体单位间融合共享。
(三)系统谋划开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新局面。一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龙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加紧筹备、北辛、荆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新一批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持续深化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70余家样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五有三提升”任务。二是推动服务能力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大坞等12家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其余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基本标准。荆河、东沙河和羊庄等3家基层医疗机构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医院”。大坞、羊庄建成县域医疗次中心。三是推进双向转诊落地见效。根据医共体内县乡两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依托双向转诊平台,制定了医共体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和医共体内部转诊管理办法,搭建医疗机构间线上线下绿色转诊通道。双向转诊患者8015人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下步工作
我市将在前期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调研福建三明、河南巩义、安徽濉溪等先进地区的前提下,邀请浙江大学周旭东教授对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研和论证,并结合省级财政支持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提升(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将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共体建设,全力打造打造高水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样板市。
(一)进一步形成统一高效政府办医体制。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第一组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组织、机构编制、发展改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卫生健康、审计、医保等部门及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和县域医共体牵头单位等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的市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推进机制,协调和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重大事项和工作方面的作用。推进机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局,分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副主任,承担医共体管委会日常工作,负责医共体运营管理监督、绩效考核、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等工作。
(二)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机制。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在医共体建设中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实施党建与医共体一体化建设、双驱动发展,在机制体制、作用发挥、纪律规矩、引领群建等四个方面明确制度、丰富载体,更好地发挥党建在促进医共体业务管理、人员队伍、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作用。
(三)进一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组建由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牵头,其他市级医疗机构(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复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加挂滕州市医共体总院的牌子。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复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下派人员等专业管理工作,加挂滕州市医共体总院**院区;各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既往辖区分级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医共体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县域医共体服务主体定位,以医共体章程为统领,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医共体党群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绩效考核管理中心、医疗质控和慢病管理中心、财务管理和运营中心、药事管理中心、设备耗材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等十大职能部门,逐步实现医共体党的建设、人事、绩效、医疗公卫、财务、药品器械、后勤、医保、信息化建设等“十统一”管理。
最后,再次感谢王昌华委员、赵守华委员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