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2993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8月29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5年08月29日
  • 标  题:2025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223号提案的回复(关于进一步优化滕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223号提案的回复(关于进一步优化滕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首先感谢王广立委员、贺锋委员、昂翔委员、倪莉委员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滕州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

(一)持续发力,筑牢医共体推进机制。在前期全国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市在调研福建三明、河南巩义、安徽濉溪等先进地区的前提下,邀请浙江大学周旭东教授团队对我市进行调研并形成了工作方案。4月18日19届市政府第51次会议和4月29日十四届市委第158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快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原则上同意我市全面推进医共体建设。

(二)稳步实施,构建科学的医共体架构。将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共体建设。组建由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牵头,其他市级医疗机构(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复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为成员单位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推行党的建设、人事、绩效、医疗公卫、财务、药品器械、后勤、信息化统一管理,统筹负责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医共体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县域医共体服务主体定位,以医共体章程为统领,整合县域医共体现有资源,合理建立医共体党群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绩效考核管理中心、医疗质控和慢病管理中心、财务管理和运营中心、药事管理中心、设备耗材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信息管理中心、医保管理中心、等十大职能部门,逐步实现医共体党的建设、人事、绩效、医疗公卫、财务、药品器械、后勤、信息化建设等“十统一”管理。

二、关于深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一)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坚持做强龙头、壮大枢纽、实网底,加强市中医医院服务能力、镇街卫生院国医堂(中医馆)、村居卫生室中医阁建设,全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中医医师融入签约服务队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中医药特色签约包,丰富签约服务内涵

(二)引进高水平中医专家。市中医医院为中医龙头医院,引进全国名中医组建工作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工作站,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水平。

(三)强化中医人才培养。取项目合作、人才支援技术开发、培训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引进紧缺人才。每年定向招收中医药专业本科毕业生,为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养基础性的中医药人才。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按季度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选配业务骨干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讲座,进一步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

三、关于“构建慢性病全周期管理网络”的问题

(一)持续推进“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阵地建设。加快区域“三高中心”“三高指导中心”、“三高基地”“三高之家”建设,在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实施信息化赋能,建设“三高”管理系统,打通信息共享渠道,推动患者协同管理分级分类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以人为中心”的整合式基层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

(二)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用。制发《滕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全专结合组合式签约服务模式建设,扩展服务包内容积极落实老年人分类签约管理、慢病患者个性化一体化签约服务,依托大数据做好个性化签约服务定制,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签约,以家庭为单位签约覆盖率全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继续提高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三)推进医防融合。探索实施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服务路径和措施,以高血压、糖尿病为切入点,开展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建设,建立两慢病双向转诊工作机制。

四、关于“优化医护人员职业环境”的问题

(一)提升医护人员待遇。建立公立医院薪酬总量管理办法,落实两个允许,科学设置薪酬调控基准线,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公立医院在核定的薪酬总量内,继续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探索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元薪酬分配方式,指导公立医院完善绩效分配方案,在内部分配重点向临床一线及关键、紧缺、高风险、高强度岗位倾斜,向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统筹平衡市镇两级绩效工资水平,合理调控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间人员收入差距。

(二)拓宽医护人员晋升空间。深化优编强医改革,动态调整公立医院人员控制总量及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编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编进人计划。统筹县域内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年度用编进人计划适度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优化医共体自主权,在编制使用、人员招聘、人事安排、绩效考核、职称评聘等方面赋予县域医共体更多自主权,实现医共体内部人员有序合理流动。规范基层高级职称人员使用,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管理办法,实现专业技术人的合理使用配置。

(三)完善医护人员身心支持机制。落实医护人员定期健康查体,以讲座等形式定期开展压力疏导培训,保障其职业尊严与身心健康。 以国际护士节、中国医师节为契机,完善“善城名医”评选标准,用好“善城名医”品牌,每年遴选10名医德高尚、技术精良、群众认可的“善城名医”,促进卫生健康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

下步,我局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统筹推进服务体系优化、能力提升、中医药发展、慢病管理和职业环境改善,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医疗新格局,为群众筑牢健康防线,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委员们对我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