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2872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8月1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8月15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163165号提案的回复(加快推进滕州中医事业振兴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第十六届三次会议163165号提案的回复(加快推进滕州中医事业振兴的建议)
滕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主线,以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战略目标,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为抓手,认真落实山东省卫生健康暨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强工兴产、项目突破”中心任务,深入推进健康滕州建设“十大行动”,全力打造“善城善医、医在滕州”品牌,让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彰显,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一、持续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擦亮发展名片
坚持做强龙头、壮大枢纽、夯实网底,加强市中医医院服务能力、镇街卫生院国医堂(中医馆)、村居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持续优化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一是做强县级龙头。发挥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优势,持续提质扩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中医医院北院区改建工程,推动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和市中医医院、工人医院两院融合一体发展项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二是壮大镇街枢纽。将基层中医药发展水平纳入镇街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升级镇街医疗卫生单位服务条件,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全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积极推广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配备中医诊断、治疗类设备不少于6种,提供针刺、拔罐、推拿、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不少于10种。三是夯实村居网底。深入落实《枣庄市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改善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全市25%以上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二、持续开展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引育中医药人才
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人才的“引育留用”生态,为人才团队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以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磁场”拴心留人。“带土移植”,不断扩宽人才招引路径。采取项目合作、人才支援技术开发、培训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引进紧缺人才。市中医医院引进全国名中医王国才工作室、山东省名中医姜建国齐鲁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齐鲁伤寒六经辨证特色技术工作站和齐鲁伤寒姜氏复杂性辨证特色技术工作站。市妇保院引进全国名中医专家刘新敏传承工作室。每年定向招收中医药专业本科毕业生,为镇街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培养基础性的中医药人才。厚土培植,搭建成长“大平台”。滕州市中医医院与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校地联合共建合作,搭建曲阜师范大学与滕州市中医医院合作平台,通过加强校地体卫融合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拓展非医疗健康干预方法,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以医疗为支撑、以科研为保障,双向转诊、分级治疗”体卫深度融合新模式。紧紧抓住东西结对帮扶协作的有利时机,选派市中医医院医疗骨干赴重庆丰都结对帮扶,积累丰富临床经验。积极开展中医师承教育,以名中医药专家为依托,遴选具备培养潜力的青年中医医生。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按季度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选配业务骨干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讲座,进一步提高了业务和管理水平。滕州市属高职院校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中医中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每年为当地输入中医技术人才200余人。
三、不断促进“三网”融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一是做优适宜技术培训网。建成以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为技术龙头,各镇街医疗机构中医科为骨干,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联动培训平台。结合我市疾病谱特点,大力推广10类45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将季度培训与巡诊指导相结合,提升全市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率和服务水平。二是做大治未病服务网。建成以滕州市治未病中心为核心,市直医疗机构体检中心为增长极,镇街医疗卫生单位治未病科为网点的“一核三极多点”服务模式,促进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三是做强互联网+医疗服务。全面建成滕州共享智慧中药房,搭建智慧中药服务平台,鼓励市直医疗机构加入,完成全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覆盖。支持市中医医院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智能煎煮、配送到家,促使全市中药服务同质同效。
四、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中医药氛围
滕州市卫生健康局秉承大医精诚之心,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举办以“盛世红荷服务善城 传承中医护佑健康”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节活动,组织全市各家医院的60余名中医专家和300多名医护人员参与,吸引了超过1.5万名群众参与,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次。举办以“传承岐黄薪火,弘扬国医精髓”为主题的中医膏方节,引导群众树立中医“治未病”理念。2023年全年举办中医药科普宣传义诊活动132场,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组织各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医药特色疗法“四送四进四提升”、中医药文化知识角创建、省级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推广等工作,让民间的、传承的“绝活”能够“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