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0378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9月1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9月15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162281号提案的回复(夯实基层卫生工作基础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162281号提案的回复(夯实基层卫生工作基础 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市卫生健康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新时期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导,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统领,围绕构筑“健康滕州”新高地目标,以“五个坚持”为抓手,坚持以民为本,不断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质效。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市中心人民医院新院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市中心人民医院综合实力连续九年位居全国县级前十,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专科实力均位居全省县级前列。以“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为抓手,持续提升镇街卫生院服务能力,张汪、羊庄、鲍沟3家中心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级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给予通报表扬。筑牢村级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全市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占比在56.5%,超过省市下达的50%任务目标。稳固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持续优化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完成市中医院北院区升级改造,市中医康复中心、中西医健康管理中心投入使用。
一、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1.关于“灵活乡镇卫生院用人机制,促进上级优秀医生下沉”
一是用活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政策。全面《枣庄市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枣人社发〔2022〕6号)要求。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高级职称比例由原来专业技术岗位的10%提高到20%,中级职称比例由原来专业技术岗的35%提高到50%,极大优化了基层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机构比例,畅通了基层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通道。另外,按照突出“专业性”、人岗匹配度的要求,下放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组织权限,由卫生健康部门根据备案的招聘方案自行组织实施。放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学历条件,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放宽学历至大专及以上。近三年,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新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人员120余人。二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精准帮扶。结合各镇街卫生院自身诊疗能力及业务工作需求,制定系统性帮扶计划。共选派121余名高年资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到各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业务查房、专家坐诊、业务讲座、健康宣教、义务诊疗、手术、康复技术指导,疫情防控、规范用药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2022年,基层帮扶业务查房2983人次,开展手术194人次,门急诊接诊患者4355次,业务讲座118场次,疑难危重症患者会诊211例。开展专项培训,推进医共体内业务同质化管理。召开医共体优质资源下沉暨2023年医共体基层帮扶工作会议,由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需求由牵头医院24个科室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定向帮扶,提升基层科室服务能力;开展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会议,制定了821种牵头医院和397种成员单位药品目录,制定医共体内药品流转方案和流程,推进医共体内药品使用和配备统一;完成为期1个月的医共体模式下基层医生急救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期培训和考核工作,共有21个单位42名学员参加,提高了基层医院急诊急救能力。
2. 关于“有计划性的阶梯式升级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诊疗设备水平,建立分级提档的模式”。
一是我市认真按照枣庄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并于4月完成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评审验收工作,将该院服务能力提升到二级医院标准,构建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2023年继续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完成我市龙泉和荆河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省基本标准创建。同时在完成我市创建目标任务基础上,鼓励级索、滨湖、西岗和界河卫生院推荐标准的创建目标,4月完成大坞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验收,加快推进东郭、羊庄和张汪三家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的创建,以评促建,提升镇街卫生院规范化发展水平,在全市形成严密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档升级。二是搭建双向转诊平台,完善分级诊疗。根据医共体内县乡两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依托双向转诊平台,坚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的原则,研究制定医共体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和医共体内部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细化各专项工作县域管理和服务流程,搭建医疗机构间线上线下绿色转诊通道。截止2022年8月,平台申请上转患者82名,完成上转56名;申请下转患者831名,完成下转795名,为双向转诊患者提供“连续性、一站式服务”,实现了患者就近就医和减轻费用负担的目标。
3.关于“提升治未病能力,加强疾病早期筛查”
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安排部署,采取有力举措,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进基本公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试点等重点工作导入基层、服务百姓。一是将基层机构作为推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体,全面开展重点人群随访、查体等工作,扎实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结核病患者等重点人群以及健康教育、监督协管等重点项目,并强化保障,落实资金支持,压实镇街卫生院资金使用、监管责任,将40%的项目资金拨付基层,保障了村级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及时性。二是完善“三位一体”签约服务架构,将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主体,坚持“宣传先行”工作推进机制和“分类履约”的重点服务,以完善签约服务内涵为导向,增强居民主动签约意愿,调动家庭医生签约积极性,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全市共建立641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常住签约人口95.7万人。签约率为60.78%,签约续约人数为949846人,残疾人、贫困户和计生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签约率实现全覆盖。真正实现了实现“三方受益”目标定位。三是扎实推动“三高六病”医防融合试点。全面加强院内、乡医等人员“三高”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人员对三高、慢性病的诊治管理能力。结合基本公卫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日常宣传,广泛传递“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核心信息,提高群众知晓度和社会影响力,引导基层患者主动就近接受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全市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针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将重点关注、持续改进、全力提升,不断推动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