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2-00085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卫生健康局
- 成文时间:2022年07月3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07月30日
- 标 题:2022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第8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大医共体改革力度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2年度滕州市卫生健康局关于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第8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大医共体改革力度的建议)
尊敬的邢佑文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医共体改革力度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各位代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医共体改革力度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将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于2021年4月份启动了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成立了以市中心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市妇幼保健院、21镇街医疗机构为成员的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共体。通过创新模式、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借力信息技术、统筹共享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充沛医疗服务动能等措施,以市中心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强强联合为驱动,以信息化互通共享和专家下沉为路径支撑,逐渐形成了“双院区驱动、双路径支撑”的具有滕州特色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同质的医疗服务。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一年来,取得阶段性成效,2021年全市县域就诊率达9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层就诊率提升至56%。
二、存在问题
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内涵和成效距离改革初衷仍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推进,紧紧围绕组织人事管理、财政投入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核心内容,完善政策供给,形成叠加效应,为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当前,制约我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三医联动”还需强化。医保支付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等医共体核心配套制度还需向枣庄市级积极争取;二是医共体服务能力还需提质增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不能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全市基层就诊率为56%,虽然较去年提高2%,但仍低于国家和省市65%的目标要求;三是财政投入力度还需加大。化解公立医院债务,落实基本药物补助和镇街医疗机构“一类保障,二类运营”政策还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
三、下一步工作
我市将根据委员提出的建议,持续解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人、财、物及衔接、配合、保障”等关键问题,努力在机制性、体制性矛盾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筑牢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财力统筹,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系统投入力度,不折不扣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责任。探索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解公立医疗机构债务机制,做到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确保医共体良性运行。
二是进一步优化医保政策。加快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医保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原则,探索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建立“总额控制、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摊”的基金使用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已将制定的紧密型医共体总额付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上报至枣庄市医疗保障局。
三是强化医共体各项能力建设。严格按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七统一要求,在做好医共体共享中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等项目建设,适时设立医疗业务、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后勤等管理中心,实行党的建设、人事管理、医疗业务、财务绩效、药品器械、医保支付、信息化建设等“七统一”管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