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3324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9月06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9月06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0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10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建议)
非常感谢对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对您们提出的“关于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认真研读分析,现将具体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优化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今年来,我们坚持墨子文化“招手”,全力推进墨子科技文化城4A级景区创建。实施了旅游标识系统设置、基础设施完善、墨子文化民俗街美化亮化等工程,已于6月底基本完成现场提升工作;并分批次组织开展了墨子科技文化城一体化培训,并对场馆内6处经营场所,进行了统一标识、标签张贴,准备迎接省文旅厅4A级旅游景区现场验收。
二是丰富夜间文旅业态。严格落实省文旅厅部署要求,各文博场馆在5月1日至10月7日延时开放,组织举办“文化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公教活动”“名家书画艺术展”“博物馆日”等活动200余场。不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演出,儿童剧《圣匠鲁班—鲁班学艺》在龙泉广场成功上演,古装戏《文公问政》在博物馆演出活动被央视《朝闻天下》栏目点赞。成功举办元宵节民间游艺展演、龙狮争霸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指导开展“黄河大集 龙泉庙会”,涵盖墨子鲁班文化、汉服展示、非遗产品、特色小吃、手造体验等内容,丰富了市民游客游玩体验。同时,依托现有基础,我们谋划了墨子科技文化城更新项目,计划通过对墨子文化民俗街及周边区域进行整体概念性策划,运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创设极具滕州文化特色的新场景,引入非遗文创基地、小剧场等文化新业态,形成集特色美食、休闲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规模化、综合性、沉浸式的消费体验新空间,先后邀请江苏省建文旅集团、青岛峰合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来滕实地考察。
三是强化文旅推广力度。策划特色线路,将重点商圈、旅游景区串联成线,在滕州文旅官方媒体平台进行推送。凝聚官方媒体、自媒体、热心市民、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力量,构建了文旅宣传矩阵,打造了“大美滕州”等系列话题标签,全网点击量超10亿次,其中,“打卡滕州美食”一度冲至全国抖音热榜第一。联合滕州融媒争取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新闻网、齐鲁晚报、山东电视台等各级媒体合作,以图文报道、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完成文旅宣传对上报道300余篇,不断扩大滕州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结合委员的意见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聚焦多元业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一是加强业务指导。按照4A级景区评定标准、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引等文件要求,继续指导完善街区景观小品、夜间照明、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围绕“夜食、夜娱、夜购”等夜间消费元素,融入数字文化,通过直播、短视频展示产品特色和制作过程,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力争顺利通过4A级旅游景区现场验收,不断提升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是营造文化氛围。围绕传统节日、寒暑假期等时间节点,在集聚区内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高水平艺术展览,争取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构建“学校+社区+协会+传承人”联动模式,设计多样化公教活动,推动非遗在在社区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充分挖掘柳琴戏、鲁班的传说等非遗项目资源,创作推出一批沉浸式演艺作品,搭建剧场或舞台,常态化演出传统戏曲、民间文艺、现代艺术剧目,助力文化、旅游与夜经济融合发展。
三是大力招商引资。持续保持招商引资良好态势,支持以市文旅发展集团为主导,加强与社会投资合作开发,盘活荆河夜游、鲁南美食城和滕州老街等人文资源,做好水岸联动文章,打造市集、演艺、国潮、光影等具有吸引力消费场景,吸引更多游客。凝聚官方媒体、自媒体、热心市民、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力量,多矩阵、多角度地宣传推介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投资环境,共同做好招大引强的“扩增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