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2707
- 主题分类:枣庄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3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31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枣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16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枣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16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非常感谢对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对您《关于加快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抓好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立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方面。滕州市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工建农服旅”五大板块之一统筹推进,实施文旅专班专抓模式,设立墨子科技文化城创建5A级景区和红荷湿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大片区指挥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博物馆和薛河流域考古遗址公园推进工作专班,强化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成立市属国企文旅发展集团,整合开发滕州文旅资源,规范运营各大景区,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国企合作、民企投入、合作社联动、村民参与的乡村振兴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企业和村集体双增收。
二、打造文旅融合品牌产品方面。滕州市立足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禀赋,按照“一城一园一山一水”总体思路,聚力打造文旅招手项目,打造中华善城新地标。围绕打造墨子科技文化城建设,坚持墨子文化“招手”,加快实施“一塔六馆”区域提档升级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博物馆项目,墨子科技文化城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围绕打造南部考古遗址公园,依托北辛文化,沿古薛河流域启动实施薛国故城修复、北辛遗址发掘保护,规划建设考古博物馆,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强化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将鲁中南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薛国故城二期、岗上遗址公园等16个重点文旅项目纳入市委跟踪调度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责任化、时效化管理,开展常态化督导调度,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目前,北辛考古遗址公园、官桥村南墓群考古遗址公园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母祖山汉代采石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北辛东北遗址考古调查勘探项目获省文旅厅批准。
三、丰富文旅业态产品方面。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消费场景。发展乡村旅游,树立“农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的理念,挖掘山水生态、古村古镇、农耕文化等资源,积极发展“赏花经济”“生态采摘”等农文旅消费场景,西岗九龙湾湿地顺利承办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枣庄系列活动,“莲屿下王”市集入选“好客山东”首批文旅市集。推进工业旅游,立足工业资源基础优势,探索近代工业文明与现代都市生活为一体的消费新场景,爱啤士精酿啤酒产(工)业园、今缘春生态酿酒园、鼎盛酱园文化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丰富夜间文旅体验,创排古装情景剧《文公问政》《圣匠鲁班—鲁班学艺》,推出荆河夜游,大力发展特色美食、国潮文创、网红打卡等消费新场景,新兴路步行街、市民广场片区获评枣庄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四、培育旅游购物品牌方面。依托文博场馆馆藏资源,开发了滕侯鼎摆件、文物冰箱贴、文物面具、城市文创、文创雪糕等系列产品。促成鲁班锁、巧林积木等骨干企业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合作,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开展手造“七进”活动,累计建成43处销售专区,分布在旅游景点、商超、高速服务区以及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等地,集中展销咸鸭蛋、荷叶茶等农特产品以及鲁班锁、巧林榫卯积木、铁壶、枣庄面塑等非遗文创产品,便利市民游客就近选购。组织非遗文创企业参加“你好,山东”国际传播项目、日韩文旅推介、山东手造走进韩国交流展示周、第二十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活动,滕州市爱瑞派节能厨具有限公司品牌“爱瑞派”入选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姜屯镇非遗文旅产业示范园助力乡村振兴获评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结合委员的意见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聚力打造文旅标志项目。突出项目化、特色化、精品化,高效推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化博物馆、薛河流域考古遗址公园,力争今年完成墨子科技文化城4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微山湖红荷湿地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核心吸引物或标志性景区。
二是大力丰富文旅产品业态。因地制宜支持沿线村庄发展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等新业态,重点推动西迭湖村、下王村、卧龙庄村、焦庄村等深化发展,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持续放大龙泉广场、新兴路步行街等品牌效应,支持发展特色美食、国潮文创、网红打卡等消费场景,提升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品质。
三是持续实施“善品滕州”培育工程。支持全市文创企业围绕墨子鲁班文化、北辛文化等资源,深挖价值内涵,加强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和开发生产。开展非遗手造“七进”工程,举办“黄河大集·善品滕州”系列活动,组织骨干文创企业、优秀文创产品参加省内外创意设计大赛和展示展销博览会,提升文创旅游产品外向度、知名度、美誉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真诚地欢迎您继续献计献策,推动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