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3704810032/2023-00143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8月31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3年08月31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120号提案的答复(对发展滕州市的非遗文化的几点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滕州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120号提案的答复(对发展滕州市的非遗文化的几点建议)


尊敬的梁军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支持。您关于“提升传统文化传承力度”的提案非常好,反映的问题客观突出,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深刻可行。滕州市文化旅游发展中心是从原来的文化和旅游局分支出来的业务部门。接到提案,中心党组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调研,并结合我市传统文化工作开展情况,就您的提案做以下答复,希望您能满意。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目前有《柳琴戏》、《鲁班传说》2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滕县木版年画》、《生氏正骨术》等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枣庄市级非遗项目56项,滕州市级非遗项目136项。这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怎么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一直是我们工作中努力的方向。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的参与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帮扶、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启动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每年都会和市级以上传承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发放传承补助经费,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对传承人年纪大的、濒危的非遗项目,启动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详细的记录他们的技艺内容、技艺特色和成果等内容。我市柳琴戏非遗传承人王传玲、生氏正骨术非遗传承人生继广先后获得“山东省十大模范传承人”荣誉称号。

    二、积极组织非遗民俗活动,广泛传播非遗文化。我们在“阳光国际”小区、“涵翠苑”小区连续举办了3届“滕州市民俗文化节”,邀请枣庄五区一市的非遗项目齐聚一堂展销;连续3年在春节期间举办全市的“欢乐嘉年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迎新春——戏曲大拜年”、“年货会”等民俗活动;举办了3届“滕州书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同时我们还组织传承人到北京园博会现场展示宣传,组织传承人参加了5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及每年的“一年一村一场戏”任务。这些活动让市民和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互动体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传承作用。

    三、建立传承场地和展示体验馆,带动传承活力。努力帮扶村居社区建立 “乡村记忆馆”、“工匠馆”、非遗传习所、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非遗特色村居等场地30余所,作为监管部门组织成立了“滕州王楼木版年画协会”,帮助成立了“前辛章草编协会”,这些场地和协会的组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了阵地,2018年我市姜屯镇获得省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荣誉称号。

    四、推进非遗进校园,加大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承。2018、2019年邀请传承人在文化馆弘道公园分馆开办非遗大讲堂30期;在龙泉街道滕东中学举办全市10个非遗 “蓓蕾艺术工作站”启动授牌仪式;在市实验学校、龙泉小学开设“柳琴戏”、“松枝鸟”、“陶艺”等非遗文化第二课堂。2018年我市龙泉中心小学、滕东中学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民间文化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五、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每年我们都会广泛发动传承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组织传承人到济南学习、培训;鼓励传承人进行生产性保护,推荐优秀非遗项目入驻聚匠网网络销售平台,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荆善优品、洪绪龙庄、书城等地设立非遗商品销售场地

    对于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不足、不到位的地方:缺少品牌、亮点活动;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宣传、传承,线上销售上还做的不够;非遗保护的专项资金和活动的场地有限,对传承人进行公益活动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活动的规模不大等。

     综合以上,我们下一步将着力推进下列工作:

一、提升非遗活动的品质。在举办非遗活动中,加强和省及其他地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合作,邀请技艺水平高,欣赏互动性强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探索多种活动形式,引入电子设备、互动设施,提升活动的互动性、观赏性。并把非遗活动广泛推广到更多的社区,组织更多的传承人,扩大活动规模。

二、通过数字化平台,广泛宣传非遗文化。把我市非遗项目录入数字化信息库,建设网上非遗,开设快手、抖音账户,把非遗项目资料和我们举办的活动进行同步直播,加大传承范围。和滕州融媒体中心合作,继续推出优秀传承人和非遗项目进行多元的宣传报道。

三、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评选公布一批市级传承人,扩大传承队伍;向我市财政部门申请,加大对非遗活动及非遗传承人的资金投入,多开展“非遗名家大讲堂”等公益性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公益团体的管理和资金扶持。

四、继续建立一批非遗传承阵地。建立一批非遗特色村居,比如王楼木版年画村、河崖柳编村、前辛章草编村等,鼓励村民都来学习、生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美化中加入非遗元素,发展村居特设非遗产业、特色旅游业,通过非遗文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脱贫。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心聚力、担当作为、做好我们的工作,也希望汇聚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使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上新台阶。

    以上答复妥否,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对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再一次表示感谢。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