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2-00093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时间:2022年05月24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05月24日
- 标 题:2022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枣庄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1206号提案的答复
- 效力状态:有效
2022年度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对枣庄市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1206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枣庄市政协第 111206号提案
办理情况的复文
孙允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现已办理完毕,办理情况如文,请审阅。您对办理工作如有新的意见和建议,请函(或电话)告知。
特此函告。
承办单位盖章
联系电话:0632-5513792 2022年5月23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委市政府督办中心各一份
关于枣庄市政协第 111206号提案
的办理情况
孙允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 》收悉。根据我局职责,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加强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依托滕州文化文物资源点多面广的独特优势,推动文化文物资源旅游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蹚出了一条文化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做活“机制”文章,增强文物保护利用驱动力。一是加强文物保护力量。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保留滕州市文物局建制。在2021年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中,对文博场馆进行升格,文博单位不减反增,人员编制大幅增加。二是健全文物保护机制。建立建设用地文物保护前置制度,创新落实“先考古,后土地供应”的前置举措,确保文物部门超前介入、及时监管、依法报批及抢救性发掘,有力保障了工程建设顺利实施,有效避免了文物法人违法案件发生。三是推进文保项目实施。与山东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建设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先后组织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53项,薛国故城一期、北辛遗址等大遗址保护工程顺利完工,龙泉塔、老县衙等31处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工程圆满完成。四是加大考古勘探发掘。有重点地开展系统考古发掘,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成功入选“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大韩东周墓地、西孟庄龙山文化聚落顺利入围“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北辛遗址、庄里西遗址等9个项目入选“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名单。岗上遗址晋升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母祖山汉代采石场遗址新发现全国首个大型汉代采石场遗址,并得到国内专家普遍认可;羊庄镇前毛堌汉墓在国内首次发掘出土螺旋纹类型汉代石柱;滕国故城、岗上遗址系统性考古勘探全面完成。五是提升展陈水平。投资2.1亿元建成滕州博物馆新馆,投资1亿元高标准完成墨子纪念馆、鲁班纪念馆、墨砚馆升级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滕州博物馆和汉画像石馆成功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拥有2座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县级市。
二、做实“惠民”文章,增强文物保护利用承载力。一是把文物保护利用与提升城市品质结合起来。投资4000万元对省保单位滕县麻风病医院旧址实施修复,同步建设城市历史变迁图片展馆,打造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题公园。二是把文物保护利用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全省首个“乡村文物保护利用进村居”试点工作,建成大韩村乡村文物展示馆等乡村文物保护利用场馆12处。三是把文物保护利用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古薛国历史文化展先后在省内11个市、县博物馆巡展,观众达15万人次;中国滕州汉画像石拓片美国纽约展,成为迄今国内在美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汉画像石拓片专题展。
三、深化文旅融合,做足以文促旅文章。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先后建成鲁班湿地公园、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微山湖红荷湿地党性教育基地等多处景区、景点,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引领和旅游的载体功能。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墨子文化城规划建设,形成包括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个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两个国家二级博物馆的“一塔六馆”特色文化旅游格局,成为滕州市“城市文化会客厅”、地标式建筑群和文旅融合发展典范。
四、叫响特色品牌,集聚联动联营合力。围绕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滕州市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墨子文化节、鲁班文化节、微山湖湿地红荷节、滕州书展、温泉节、梨花节等10余个品牌节会活动,先后举办国际山地徒步大会、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骑行暨环龙山龙湖自行车赛、山东省城市龙舟对抗赛等重大赛事,不断加大在国家主流媒体和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推介力度,强力打造“墨子鲁班故里·湿地红荷之都”的文化旅游品牌,滕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影响力持续提升。2018年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14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