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9-01767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时间:2019年02月28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19年02月28日
  • 标  题: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度工作要点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度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强市名城建设的关键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领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深入贯彻落实“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求,以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文化消费示范县为主线,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战、双招双引等重大战略,强化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全域旅游和精品旅游的发展理念,实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旅游项目带动工程、龙头景区壮大工程、旅游业态丰富工程、旅游质量提升工程、旅游宣传营销工程“八大工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造鲁南文化旅游核心区和目的地、历史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试验区、大运河生态文化带制高点,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生态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宜游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提升文化服务新效能,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取得新动力

(一)实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①启动镇(街)和村(居)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提升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把孔子学堂建设融入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系,统一为孔子学堂采购配备器材,组建孔子学堂志愿者服务队伍,推进孔子学堂与农家书屋共建;重点突出差异化、个性化采购方式,优选滕州籍作家出版物及本地书目,积极开展全市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出版物工作;深入开展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考核工作,打造镇(街)和村(居)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弘扬传统文化、道德教化、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阵地。②积极配合市里建设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科普馆、档案馆、城市总部经济中心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馆主体工程。全面打造柳琴戏传承体验示范广场。深入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加快实现各镇街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全覆盖。③加快墨子文化城建设,在完成龙泉塔周边墨子纪念馆、墨砚馆、王学仲艺术馆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完成新博物馆全面开放和龙泉广场整体区域改造提升,打造以墨子创新精神、鲁班工匠精神研究成果展示为主体,多种文化元素融合发展的城市文化会客厅。

2、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①依托齐鲁文化云平台,发挥滕州大数据产业园作用,积极搭建滕州文化旅游云平台,整合文化场馆、文艺演出、非遗项目、艺术培训等资源,形成方便公众“按需点单”的“超市式”资源平台,实现线上实时获取文化信息,开通反馈文化需求、意见的渠道,线下互动参与文化活动,提升我市文化惠民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②扎实开展书香滕州建设工程。积极倡导全民阅读,全力办好第三届滕州书展,把滕州书展打造成更具示范性、引领性的区域性常规节会活动;扎实开展全民阅读“七进”活动,做大做强“国学大讲堂”“善国讲坛”等阅读品牌;评选第四届滕州市书香家庭、滕州乡贤和100名优秀藏书家、100名滕州优秀阅读者、100篇优秀读书心得、100本滕州市民最喜爱的书籍,广泛开展书香企业、书香社区、书香校园、最美书店创建活动,鼓励社区(村居)建设读书吧,积极推广樊登读书会、思南读书会等,扶持培育独具地方特色的读书沙龙活动,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打造书香滕州。③深入推进每个镇街培育一支骨干庄户剧团、组建一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每月组织一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个村居配备一名文化管理员、组建一支广场舞蹈队,同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状况监测评估机制,开展服务效能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沉睡”问题④围绕欢乐滕州嘉年华的主线,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和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设计、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参与承办枣庄市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掀起全市群众文化活动热潮;积极承办国家级、省级精品书画作品展览活动30次以上;参与做好第四届鲁班文化节、第十六届红荷节、第二届滕州品牌产品展览交易会、第三届滕州书展、第十一届马铃薯文化节等大型节会文艺演出,争取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⑤高质量实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工程;把握住我市作为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县的契机,鼓励柳琴剧团建立联合创作机制和人员流动机制,支持柳琴剧团、滕州剧院加入首批山东剧场院线和演艺联盟,积极参与不同地区、层级的院线会员单位联合演出,同时组织编排优秀精品剧目,开展“六进+”巡演活动,打磨提升演出质量,增强社会演出效果,丰富演艺供给。

3、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①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时间节点,扎实做好大型歌舞剧《龙泉英烈》编排公演工作,新编创作舞蹈《小小鲁班》《当里个当》《鲁南人家》《松枝鸟》。组织新编大型柳琴戏《扶贫女汉子》《荷花湾》;新编柳琴小戏《贤孝家风》《抚爱山乡》《目夷亭》《摆大席》;创新柳琴戏舞台表演形式,跨界融合新编舞台剧《祖国儿女》《歌唱新中国》《光辉历程》《为了新中国》《丰碑》,磨设计、磨本子、磨气势,打造出一批优秀剧目,力争获得国家级艺术基金扶持。②围绕国家、省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做好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我市“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美术创作活动,推出一批优秀美术作品,举办滕州市庆祝建国70周年优秀美术作品展,适时举办枣庄五区一市巡展。③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发展工程,重点抓好柳琴戏“像音像”“依团代传”“名家授徒”等项目,在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财政投入、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推动柳琴戏艺术传承保护高质量发展,争创山东省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④积极推动设立“龙泉塔文艺创作奖”,组织全市优秀作者和优秀作品参评枣庄“榴花奖”、山东省“泰山奖”“五个一精品工程奖”“齐鲁文化之星”以及国家级“群星奖”“梅花奖”。

(二)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工程

1、不断夯实文物保护基础工作。①积极向上争取,力争岗上遗址、滕国故城、西康留遗址、官桥村南墓群等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力争大韩村遗址、龙氏旧居、懋榛小学、生家大院、陈氏旧居等成功申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②启动“城乡记忆留存工程”。充分收集城市发展中古建筑、古遗迹、老地名、老物件等资料,制作地标性遗存标识,加强滕县麻风病医院旧址、王家祠堂、老县衙等城区特色建筑风貌的保护,留存城市记忆和特色,丰富城市空间和文化底蕴;依法依规加强文保单位集中成片的传统村落整体保护,保护好古树、古桥、古井、古建筑、古街巷,修复乡土人文景观,推出3处综合性强、活态化高的乡村博物馆,积极筹备省级“乡村记忆”工程第二批文化遗产单位推荐申报工作,并鼓励支持挖掘乡村文化、编修镇村史志,传承弘扬农耕文化,保持乡村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延续性。③完善文博单位免费开放工作机制,整合馆藏资源,丰富展陈内容,活化展陈手段,推出更多历史文化展览,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让更多市民感受到滕州文化遗产的丰厚魅力。

2、全力实施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全面完成薛国故城西南角及西北角保护及北辛遗址保护与整治工程;组织实施好官桥村南墓群及皇陵旧址保护与展示,龙泉塔、薛国故城、前掌大遗址安防,龙氏旧居修缮保护二期,葫芦套老村乡村记忆馆展示,北辛遗址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加紧完成薛国故城保护利用及唐代石雕群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对上协调和争取力度,力争更多的文保项目列入国家、省或枣庄市扶持范围。

3、重点做好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工作。①组织开展滕国故城及岗上遗址考古勘探工作;完成大韩东周墓地考古发掘项目;扎实开展枣荷高速工程、京台高速滕州段保通路工程等重点工程文物考古发掘工作。②争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鲁中南文物保护考古研究基地落户滕州;积极联系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设立滕州考古实践基地,加快成立鲁中南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4、全面提升文物安全监管水平。①要坚守文物安全底线,严打文物犯罪,加强文物日常看护巡查和监测保护,经常性开展文物、公安、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的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完善严防、严管、严打、严治的长效机制。②积极探索文物安全管理新模式,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专业保安公司进行田野文物安全巡查。③全力配合省“文物安全天网工程”,积极做好全市50处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工程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等工作,落实文物看护员管理制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文物安全防护体系。④深入开展文物普法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4.18 国际古遗址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和“法制宣传日”等节点,开展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普及活动,组织文物工作成就系列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5、扎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①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建立健全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丰富工艺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支持鼓励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政府采购、项目立项、财税减免优惠等多种方式扶持非遗项目产品开发,精选木雕、剪纸、年画、土陶、紫金石砚台等一批非遗项目产品,开设书城、荆善优品、微山湖景区、龙园古镇等一批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基地,开办滕州文化旅游云线上展示销售非遗产品,多渠道增加非遗产品销售。②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欢乐滕州嘉年华贺年会、双招双引大会、墨子鲁班文化节、红荷节、滕州书展、滕州品牌产品展览交易会等节会和重要时间节点,加大非遗宣传力度,积极开展非遗展示展览活动,向上争取承办国家级、省级非遗精品展。③积极搭建非遗交流学习平台,精心组织邀请省内外非遗名师名家及滕州本土非遗名家和传承人,办好滕州非遗名家大讲堂活动;适时推荐优秀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各级各类对外文化交流,并广泛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企业等公益性非遗活动,选择条件好的社区(村居)建设非遗传习所,拓宽合作渠道扶持学校开设非遗课程,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学校建设,组织非遗传承人走出去参加不同层次的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多种形式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研磨技艺,不断加强非遗传承实践能力④完善非遗普查制度、传承人制度、名录制度,深入开展民间艺人收徒传艺工程,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组织鲁南鼓吹乐、鲁班锁、莲花落子申报第六批山东省非遗项目名录,组织松枝鸟、奚仲造车传说申报第五批国家非遗项目名录。

(三)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

1、培育壮大龙头骨干文化企业。①引导滕州日报社、滕州广播影视总台、滕州柳琴剧团分别成立报业集团、经营性传媒公司、营业性演出公司。与山东艺术研究院、山东演艺集团合作,建立滕州市艺术研究基地,组建大型演艺集团公司,开拓演艺市场。②加大对华瀚公司、腾海玻雕、盛泉工艺、三艺木雕、天工木艺等重点工艺企业,雄狮建筑装饰、鲁班装饰等装饰设计企业,智业策划、都市传媒等广告企业,咪乐星、新星影院、华汇娱乐城等休闲娱乐企业,新华书店、一知己茶书阁、阳光读书吧等图书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③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引导社会力量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元素渗透到创意设计、生产营销、经营管理和品牌构建等各个环节,同时加强版权资源保护,发挥铭诚版权交易中心作用,建设滕州市艺术品收藏展览交易中心,发展文化创意集市,打造一批极具滕州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

2、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项目。①加快建设墨子文化城、微山湖古镇、接官巷古玩文化城、龙园古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龙腾水街文化创意园等项目,积极组织优秀文化企业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201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第二届上海国际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博览会等,借助国家级展会平台精心推介我市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扎实开展招商引资工作。②要从财政和金融方面助推文化产业项目,发挥财政的基础作用,大力支持金融深度介入文化产业,借助山东省文化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优质平台,积极承办山东省小微文化企业投融资路演暨项目推介活动,推动我市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列入国家、省文化企业信息库、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ppp项目库)、投融资机构信息库,争创国家、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

3、深入扩大文化消费。①举办第二届滕州市文化惠民消费季,围绕创建山东省文化消费示范县,擦亮“欢乐滕州嘉年华”品牌,借助贺年会、鲁班文化节、红荷节、滕州品牌产品展览交易会、滕州书展等节会活动平台,加大新闻出版、影视动漫、书画艺术、非遗产品、工艺美术、文化装备等多种文化产品的供给,提供演艺、茶道、阅读分享、网络文化等多形式文化服务,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消费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商品的消费体验。②深化墨子馆、鲁班馆、墨砚馆、新博物馆、王学仲艺术馆、汉画像石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探索经营管理模式,深挖场馆原创IP,深植文创产品、体验式产品等消费方式,放开搞活文化服务业态。③积极扶持有条件的商业街规划建设文化消费场所,打造独具文化特色的专业街区,年内完成接官巷、微山湖古镇、鲁班里商业街和银钟里商街等4处文化消费集聚区,邮政杏花村店、书城等30家文化产品展销店(超市)建设。

二、培植新的增长点,打造旅游核心竞争力,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实施旅游项目带动工程

旅游项目建设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增强后劲活力的基础。要聚焦省市双招双引十强产业考核,大招商,招大商,同时大力争取国家、省、市资金,加快项目建设。

1、新上项目:①加快滕国故城文化旅游小镇规划和建设,打造弘扬善教、善政、善治等“善”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区和水上游乐世界、田园综合体、康养综合体。②加快薛国故城保护利用规划的落地实施,整合周边历史文化资源,筹建薛河流域国家遗址公园,充分展示从7300年到现当代悠久灿烂的文明③加快中华枫树博览园建设,积极建设枫情商业区、枫景观赏区、枫树博览区、品茗怡情区、童真世界区五个片区。④与山东广电集团合作,规划实施大坞军事小镇项目。

2、在建项目:①深化与国开创新公司的沟通合作,加快微山湖古镇二、三期项目建设。②加快保利万达广场、真爱商城三期、得意君瑞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年内实现万达广场顺利开业。③加快七星湖及九龙湾建设,配套建设道路、绿化、休闲广场、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设施,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区。

3、盘活项目:通过内联外引等方式,尽快盘活龙园古镇、鲁班文化创意园、葫芦套铁道影视主题基地、洪山口风景区等项目,成为我市旅游新的增长点。

(二)实施龙头景区壮大工程

龙头景区是一个地区旅游的金字招牌,是一个地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对游客的核心吸引力。①加快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力争年内通过景观质量评审;加快微山湖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立项、招商,启动实施水上娱乐运动、四季花香、冰雪世界、禅意空间、康养结合、红色旅游等项目建设。②墨子文化城建设要加快实施龙泉广场中部、东部及南部区域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墨子纪念馆、墨砚馆升级改造和新博物馆建成开放,启动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滕州老街规划建设,力争年内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③加快推进荆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整合周边东滕城、金庄、新丰等美丽乡村资源和七星湖、九龙湾等湿地资源,按照“花拥荆河、绿满滕州”要求,进行增花扩绿蓄水,提升景观质量,设置体育、文化等娱乐及管理服务设施,打造集乡村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④进一步提升龙阳运动休闲小镇景观质量,规划建设户外运动、房车营地、高端民宿、旅游驿站等旅游项目和服务设施,落户一批运动休闲项目,打造知名运动休闲胜地,推动龙山胜境风景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通过培植壮大龙头景区,形成新的增长点和起爆点,打响我市旅游品牌。

(三)实施旅游业态丰富工程

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旅游+”融合发展,丰富生态游、文化游、工业游、红色游、乡村游,完善旅游产业链,着力构建全业融合、全景建设、全民参与的全域化发展格局。

1、推动研学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资源积淀丰厚的优势,全力打造研学旅游产品,作为我市强力拉动旅游市场的突破口。积极对接教育部门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课程设置、教材编撰、场地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我市研学旅游产品一炮而红、成功发展。随着“一塔六馆”升级改造逐步完成,力争“五一”前推出第一批研学旅游产品,最终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研学游品牌。

2、推动红色旅游发展。①进一步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挖掘展示我市抗战文化、英烈文化、创业文化、铁道游击队等特色红色文化资源。②进一步提升国防科技教育基地、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微山湖湿地党性教育基地、龙湖精神纪念馆、中共滕县县委和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等景区景点,丰富教育形式,增加体验性、互动性项目,推树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3、推动工业旅游发展。在原有滕州卷烟、威达重工、青岛啤酒、盈泰食品、鑫迪门业等五家工业旅游企业的基础上,新增联泓化工、中科蓝天、光大环保等企业,扩大工业旅游规模,同时加快今缘春酒厂建设,年内一同纳入,打造集学习体验、参观购物于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旅游体系。

4、推动乡村旅游发展。①围绕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改善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②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引导,减少同质化竞争,同时加快乡村民宿发展,增加过夜游客,延长产业链条;鼓励联合发展,统一形象、统一标准,品牌化经营,连锁化发展。③重点发展张汪镇大宗村、洪绪镇新丰村、郝洼村、杜场村、西岗镇东王庄、高庙村、羊庄镇葫芦套村、龙阳镇张山口村、卧龙村、木石镇粮峪村等传统历史文化村落旅游业态,重点支持龙山龙湖和荆河国家湿地公园沿线两个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发展,根据“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要求,连片打造一批望山见水忆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按照景区管理模式加强管理运营,统一标准和质量,叫响独具特色的滕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乡村旅游振兴的滕州样板。

5、推动节会旅游发展。继续以“欢乐滕州嘉年华”为统领,创新策划举办好2019年鲁班文化节、第16届红荷节、滕州品牌产品展览交易会、滕州书展、山地徒步大会、温泉节、伏羊节、马铃薯科技文化节等节会活动,不断壮大“欢乐滕州嘉年华”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6、推动运动休闲旅游发展。①将莲青山、灵泉山纳入龙阳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协作区域,扩大开发面积,丰富产品种类,形成规模化优势。②在微山湖度假区开发水上和低空运动休闲项目,争取举办全国性赛事及团体活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湖边林地资源,开发徒步、骑行、瑜伽等休闲健身旅游产品。

7、推动健康养生旅游发展。依托盈泰温泉度假村、微山湖森林“氧吧”、龙阳运动休闲等旅游资源,鼓励景区自主开发或与健康养生机构开展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四)实施旅游质量提升工程

    良好的游客体验和口碑是实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围绕全面提升我市景区景点配套服务管理质量,①在硬件设施方面,认真总结“旅游厕所革命”开展情况,进一步优化旅游厕所布局,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督促责任单位做好旅游厕所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打造旅游交通精品工程,推动B6线及交通综合服务中心、枣菏高速滕州段、农村四好公路等重点旅游道路建设,完善重点道路旅游交通标识,力争年内在B6线、荆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设置交通标识10处以上;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规划建设和指定旅游购物场所,方便游客购物;加快星级酒店建设,争取招商引资建设5星级酒店一家,打造酒店龙头和标杆。同时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美食,满足游客美食需求。②在服务水平方面,加强对涉旅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扎实开展文明行业和服务明星创建评选活动;着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游客体验;落实投诉首问负责制,解决问题纷争,维护游客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新建滕州文化旅游云平台,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引导景区、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涉旅企业开通线上服务,为自助、半自助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旅游信用体系建设,及时更新涉旅信息,搭建起智慧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监督平台、营销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滕州”。

    (五)实施旅游宣传营销工程

宣传营销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引擎和捷径。在抓好景区景点建设和丰富旅游业态的基础上,对应游客的不同需求,策划、包装、推出各具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齐聚滕州。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渠道,特别是新媒体自媒体,打造“10个一”滕州旅游公共宣传内容:即一个滕州旅游整体宣传口号、一套滕州旅游形象VI视觉识别系统、一本滕州旅游宣传手册、一首滕州旅游宣传歌曲、一场滕州旅游媒体采风推介会、一个滕州旅游论坛、一套滕州旅游邮票明信片首日封、一场滕州旅游书画宣传展览、一组滕州旅游宣传视频集群、一组滕州旅游游戏体验产品,以最快的时间、最低的成本获取滕州旅游宣传最好的功效。

三、找准最佳连接点,提供发展新引擎,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新起势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积极寻找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对接点,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新增长点,资源变资本,资本变产业,促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持续释放大众文化和旅游需求,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健全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体系

发展规划是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前提。紧紧抓住我市列入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区协作区和大运河生态文化带节点等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山东省旅游转型升级部署要求,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文化消费示范县,要加快编制完善《滕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滕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等总体规划,重点深化编制薛河流域文化遗产综合利用规划、微山湖湿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墨子文化城、荆河国家湿地公园、七星湖九龙湾湿地等项目专项规划,为项目建设提供规划支撑和引领。

    (二)打造“三河三带”文化旅游带

    依托现有历史文化和景区景点,整合文化、文物、旅游、水利、交通等方面资金力量,融入文化要素,串连沿线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①南部沿薛河流域串连庄里水库、范蠡西施风情园、刘村梨园、北辛遗址公园、官桥村南墓群遗址公园、孟尝君礼贤园、毛遂墓、薛国故城、大宗村等。②中部沿荆河流域串连岗上遗址公园、一塔六馆、盈泰温泉度假村、滕国故城、七星湖九龙湾湿地、微山湖等。③北部沿界河及北沙河流域串连莲青山、龙山龙湖、龙湖红色记忆馆、鲁班湿地公园、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土豆博物馆、张氏祠堂、刘氏家祠、百寿坊、微山湖古镇等,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串成光彩夺目的“项链”。

    (三)加快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依托我市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加大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挖掘阐发力度,酿造滕州特色文化韵味,打造五大文化片区,加快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全市文化旅游规模效应。①南部深入挖掘北辛文化、红色文化、商圣文化、礼文化、义文化、勇文化。②中部加强善文化的研究发掘,丰富内容,加大宣传,积极争创国家文保单位,筹备召开首届善文化研讨会,打造滕州“善”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宣扬墨子鲁班文化、善文化、温泉文化,打造龙泉文化广场和滕国故城文化旅游集聚区。③东部挖掘整理邾娄文化、岗上文化、莲青山情文化。④北部依托龙山龙湖文化,打造家文化和龙文化旅游基地。⑤西部彰显长寿文化、梁祝文化、家祠文化内涵,重点推进滨湖微山湖湿地古镇省级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创建一批产业“特而强”、机制“新而活”、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休闲养生福地、观光旅游胜地,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四)创新文化旅游商品

加快培育滕州旅游购物品牌和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充分考虑游客需求,对接一线设计公司,进行线上浏览互动产品,多渠道开拓投融资,深度研发墨子鲁班文创产品、微山湖土特产、非遗产品、生活类商品等系列特色文化旅游商品,举办第二届滕州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活动,鼓励设立文化旅游商品专营店。年内试点打造2条文化旅游休闲购物街区、4个文化旅游商品研发基地、3家文化旅游商品购物商店、6家乡村旅游店铺,培育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骨干文化旅游商品企业5家。

    (五)打造文化旅游演艺品牌

    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演艺市场,搭建院团、演艺机构与旅游企业的交流对接平台,引进国内外知名创作运营团队,与我市演艺企业、旅游企业深度合作,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墨子、鲁班、奚仲、孟尝君等历史文化名人和抗日、解放战争英雄人物等资源,精心编排大型舞台剧《墨子鲁班》《龙泉英烈》等文化演出项目,精选旅游景区景点,打磨提升表演形式,推出我市首个大型实景演出。

四、强化党建人才支撑,狠抓担当作为落实,加快文化旅游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深入推进党的建设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①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两学一做”等活动,结合年度党支部学习计划,用好“灯塔党建在线”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②认真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活动,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③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坚决纠治“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和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的反面教材作用,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二)严守意识形态阵地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用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用灵活丰富的文化内容吸引群众、教育群众;严格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阵地管理,严把内容导向,规范广播电视传播秩序,加强安全播出管理;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监管,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始终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切实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要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确保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

(三)强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

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培育监管工作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促进市场主体融合、市场监管融合,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市场监管队伍整合。①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规范年”活动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和全域旅游质量监督体系,将文化市场日常监管与“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专项工作相结合,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元旦、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②结合扫黑除恶行动部署,秉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原则,持续打击欺行霸市、欺客宰客等破坏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营造良好营商氛围;针对营业性演出票务、不合理低价游等重点难点问题实施源头治理,严厉打击旅行社违法违规行为,抓好旅行社合同监管,开展“不合理低价游”等专项整治行动。③配合统战部门,进一步做好旅游景区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治理工作,严防旅游景区违反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擅自建设宗教活动场所,违规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和宗教标志物。④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紧盯公共文化机构运行、文物保护、旅游度假等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对各类人员密集或流动量大的场所的安全巡查,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行动,不定期联合相关部门对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进行安全大检查,全面推行对经营主体的“双随机”抽查,确保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四)加大文化旅游扶贫力度

深刻把握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领域扶贫工作着力点,着力加强艺术创作生产,讴歌扶贫伟大实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贫困群众获得感;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就业增收;着力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采取公司+农户、旅游项目+贫困户等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脱贫。要积极争取“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等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好王学仲艺术馆“关爱山村留守儿童”系列公教帮扶助学活动这个全国美术馆优秀扶贫项目,增强全市23个枣庄市定贫困村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五)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基础。结合全省“工作落实年”和机构改革的安排部署,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格以政治标准统领干部的“选育管用”,着力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②加大对本土文化人才的挖掘、培养力度,催生一批知名作家、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以名人的群起辈出,提升滕州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软实力。③坚持外部招引和本土培养相结合,大力招引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旅游人才培养力度。④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管理人员及导游讲解人员培训活动,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水平。⑤推荐我市文化和旅游领域领军人才申报“国务院特殊津贴”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类人才评选,并在职称评定、参与培训、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技术创新、企业和行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带头人、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进行奖励。

(六)其他方面

①严格经费管理、财务监督、公务接待、公车管理、会议活动标准,深入落实财务管理制度。②加大滕州文化旅游信息宣传,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信息质量,走在全市前列。③健全重点工作督查机制,建设全面系统、规范有效的督查落实体系。④加强应急值班、公文流转、机要保密,不断提高机关运转水平。⑤持续做好纪检监察、信访稳定、计划生育、老干部服务工作。⑥继续做好人大政协提案议案办理、政风行风热线、民主评议、群团、双拥、群众满意度调查、信息化服务等工作。

(七)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扎实开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刘家义书记和邵士官书记讲话精神,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振奋精神抓落实,提高本领抓落实,完善机制抓落实,步调一致抓落实,对标对照先进地区,提升发展目标,善学、善谋、善作、善成,工程化、项目化、精细化、实效化落实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推动全市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生态文化名城,宜居宜业宜游富裕美丽文明新滕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2月28日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