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2-00011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时间:2022年02月2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02月25日
- 标 题:滕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度工作要点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度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我市强市建设的攻坚之年,做好市场监管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为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2022年度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和加快现代化强市建设目标,坚守安全底线,激发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秩序,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新发展格局中一体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完善和效能提升,为奋力开创我市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工作措施
(一)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突出高点站位,着力凝聚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新共识。
1.全力以赴做好综合考核工作。对照枣庄、滕州下达的综合考核任务,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内部挖潜能抓主动,外部搞协调抓联动,进一步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与专业技术机构对接,与镇街对接,与企业对接,下好“先手棋”。围绕业务指标,抓跟进,促提升;围绕共性指标,抓突破,保位次;围绕个性指标,抓创新,走前列。单项夺冠军,整体创一流,确保综合考核任务全面完成。
2.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好进口冷链食品和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专班作用,全力保障我市进口冷链集中监管专仓精准高效运行,严厉打击“冷链八不”“非冷链七不”行为;切实发挥药店疫情防控前哨作用,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早报告”制度、4类药品销售情况监测和登记上报制度;严格落实农贸市场、商超、餐饮店等人员密集经营场所的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全面做好重点人员“应检尽检”工作。
3.举全局之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按照考核验收标准,坚持班子成员发挥“头雁效应”,下沉包片,围绕农贸市场、规模以上餐饮单位、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重点抓好亮证经营、索证索票、公勺公筷推广使用等内容,做到任务不落实不松手,工作不达标不收兵,整改不到位不放过,确保我局承担的创建任务不失分。
4.深入推进农贸市场新建改造三年行动。按照“新建改建一批、规范提升一批、逐步取消一批、优化布局一批”的基本思路,协调各方力量,全力推动嘉誉、水产粮油、双庙等6处农贸市场新建改造,推动我市农贸市场向高标准、智慧型发展,形成“规划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长效管理规范、消费安全放心”的市场格局。
聚焦强市建设,突出战略引领,着力打造质量滕州、品牌滕州新高地。
5.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入开展质量教育、质量开放、质量交流等质量宣传活动,强化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为经济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搭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一站式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效能;全力支持企业提质创牌,以“好品山东”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以“质量、效益、信誉”为核心,聚焦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要业态,持续培育、整体创建,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省、市长质量奖,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省优质品牌(知名)等省级以上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竞争力。2022年,争创省、市长质量奖1家以上,省级以上品牌3-5件。
6.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培训赋能、靶向服务等举措,实现知识产权工作量质齐升。引导全市220余家重点企业充分利用省、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预审备案机制,加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提高发明专利授权量;推动知识产权高水平运用,深化与山东科技大学合作,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挖掘高价值专利,实现高新科技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与中国银行、农商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加强对接,鼓励开发质押融资新产品;加强知识产权高标准服务,协调落实相关奖励政策,深入开展“入园惠企”活动,扩大奖励政策普惠面;强化执法办案与维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2022年,新增发明专利16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30件、商标注册量4000件、马德里国际商标10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1.6亿元,重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0家。
7.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试点综合改革工作,确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省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积极跟进三个“山东标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引导标准化意识强、标准化基础好、技术实力领先的单位申报承担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积极鼓励各企业、科研机构和团体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依托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抢占行业话语权。
8.加强认证认可监管。进一步加强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实现对辖区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机构“全覆盖”监管,规范行业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统筹推进质量认证工作,推动开展自愿性产品认证,开展小微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加强强制性产品和自愿性认证监管。
9.加大计量体系能力建设和监管服务力度。强化计量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升级换代和规范管理,有效提升计量服务水平;加强重点领域计量监管,抓好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做好加油机、民用三表等保障民生用计量器具的监管;深化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管,促进节能减排。实施质量计量检测中心升级改造,新增计量建标39项,创建省级色谱仪计量中心,计量检定能力达到省级同行业先进水平。
10.实施综合检验检测技术平台能力建设工程。以一个国检中心和四个省中心为依托,筑巢育凤,创建更多产学研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稳步提升检验检测服务水平,努力承担各级监督抽检任务,汇总反馈检验数据,为企业发展提供质量检测、产品研发、标准制修订等技术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机床质检中心加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国家机床中心再提升工程,大幅提高中心仪器设备水平,提升参与航空航天、军工、高校等相关领域服务能力;建好用好滕州市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提供多类型检测服务,为我市机床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进省玻璃质检中心玻璃产品国家认监委3C指定实验室认证认可。
聚焦民生福祉,突出底线思维,着力打造群众放心、社会满意的安全消费新环境。
11.兜牢食品安全底线。全面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入开展食品安全11项攻坚行动,提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治理水平。加强食品安全培训,提升各类经营主体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全面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及风险报告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强化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检查,确保学生群体饮食安全;压实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饮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线上线下同步查处力度;开展餐饮单位风险等级评定,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管理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2.兜牢药械化妆品安全底线。推进山东省基层服务一体化平台及疫苗追溯系统运用,提升药品监管能力;抓好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开展全覆盖检查,进一步整治药品零售使用环节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化妆品假冒伪劣、违法添加、违法宣传和非法自制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化妆品安全事件;开展助听器及校园周边眼镜店隐形眼镜专项检查和“清网”行动,对移交的网络销售违法线索及时开展调查处置,提高监测处置效率;加强药械和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强化风险会商,坚决守住药械安全防线和底线,保障全市人民用药用械安全。
13.兜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以消除隐患、预防事故为目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全面压实特种设备属地管理责任、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超期未检专项整治,电梯质量安全提升、“黑气瓶”整治巩固提升等专项整治行动,严查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行为,倒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确保全市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4.兜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重点抓好全市水泥、危化品、电线电缆、食品相关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和童车童床、建筑玻璃等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以及劳保、消防和涉疫防护用品等重点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监督检查率达到100%;持续抓好产品质量抽检工作,加大监督抽查的频次和监督抽查的覆盖面,逐步建立健全重点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监管链条;继续抓好不合格产品后处理闭环管理工作,督促后处理承办机构严格实行处罚、整改、召回等措施,加强案卷处理过程的跟踪督办,提高监督抽查的权威性。
15.加强应急反应机制能力建设。健全基层所应急管理机构,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处置装备、应急物资储备;围绕新形势新要求,完善预案编制修订,建立落实应急演练制度,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提升防范预警、应急响应、应急检验、应急评估能力,构建“指挥有力、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突出效能提升,着力打造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秩序新格局。
16.坚持依法行政。将法治要求、法治思维、法治建设贯穿各项工作之中,根据执法实际,对已出台的“三项制度”实施细则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严把案件审核关,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着力加大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力度,编撰新版《市场监管常用法规政策汇编》;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方式,提高普法效果。
17.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办公室作用,督促成员单位按照抽查事项清单分别制定2022年“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计划,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配合,实现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常态化,切实把监管任务落到实处,确保2022年底前实现抽查计划任务完成率100%,检查结果按时公示率达到100%,抽查事项覆盖率达到100%。
18.推动智慧监管执法一体化建设。围绕实现全市“互联网+监管”覆盖率100%、及时率100%目标,按照省、市两级“互联网+监管”标准规范,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我局智慧监管平台与省局一体化平台的数据对接,实行一次录入,双向推送,实现各类监管数据集中管理,满足日常监管、行政执法和应急处置的指挥调度功能,提高智慧市场监管服务水平,打造监管信息化发展新格局。
19.加强信用监管。做好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进一步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降低年报基数,提高年报率;做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列入、移出和修复工作;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履行好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进一步推进我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审查工作质量;建立完善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直销市场的监管,保持对传销违法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力争消灭在萌芽状态。
21.加大价格执法监管。重点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商品和粮油、蔬菜、肉类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监管;加强社会热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医疗、校外培训机构等行业领域的价格收费监督检查;开展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执行情况和涉企、涉农等收费行为的专项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不执行政府定价和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
22.进一步加大网络监管力度。按照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原则,加大《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管办法》普法宣传,落实电商平台责任,督促网络电商企业和网络交易经营户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电子商务经营者经营信息公示的监督管理,强化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亮照、亮证、亮标监测监管,积极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着力净化网络市场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网络消费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3.强化消费安全普法宣传、示范创建及维权。持续开展“五进”活动,普及维权知识,提高消费者维权水平;认真做好消费纠纷调节,积极指导做好“维权反欺诈”工作;继续全方位、全覆盖、全领域开展“放心消费在枣庄”创建工作,持续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示范站点建设,持续推进七日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活动;指导做好消协组织换届和恢复设立工作,优化12315投诉平台和市长信箱等消费维权渠道建设,依法妥善处置消费者投诉举报,切实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聚焦队伍建设,突出党建引领,着力打造知重负重、善作善成新时代市场监管铁军。
24.强化党的建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效,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满腔热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要求,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完善体制机制,扎实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25.强化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强化市场监管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和新闻宣传,规范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和舆情处置工作流程,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坚决守牢市场监管领域意识形态阵地。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巩固深化提升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
26.强化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市场监管队伍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基层一线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办案技能培训频次;加大复合型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开展全覆盖、精准化、高质量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综合执法效能;培养建立“听指挥、守纪律、精业务”的标准化全能人才队伍,实现职能业务“大融合”,建成新时代市场监管铁军。
27.强化考核激励。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岗位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凝聚强大的干事创业合力;进一步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对现有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完善,实行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激励广大干部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践行初心使命、展现担当作为。
28.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扎实推进政风行风建设,用好执纪问责手段,彻底消灭不利于发展的风气和行为,全力提升作风纪律建设水平;全体党员干部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纪律和作风建设装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以持之以恒的定力、严明的纪律作风,共同维护和树立市场监管系统的良好形象,努力开创市场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新局面。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