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2192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标 题:2025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89号提案的答复(吸引青年回乡 共建美丽乡村)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89号提案的答复(吸引青年回乡 共建美丽乡村)
尊敬的屈枫委员:
您提出的《吸引青年回乡 共建美丽乡村》收悉。根据我局职责,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两区”建设为抓手,坚持规划连片实施、产业连片培育、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提升,在全市16个涉农镇、167个村创新打造8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和8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着重建设“农业兴、产业旺、乡村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效激发了包括青年在内的各类人才返乡创业热情。
一、坚持党政引领,深化多元共建。
强化组织联建、筑牢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村党组织“跨村联建”与“两区”建设有机融合,全面优化调整16个示范片区的组织架构,组建联合党支部,选优配强党支部班子,完善党支部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为示范片区各村抱团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全市16个片区共成立联合党组织27个,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难事共解,形成了跨村成片区、连片促振兴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拓宽投入渠道、强化多元支撑。建立“政府引导、国企带动、集体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对列入市级创建名单的片区,每个片区补助1600万元;对列入省级创建名单的片区,每个片区补助2000万元。强化国企责任担当,成立由滕州市文旅集团、信华集团、滕投集团等市属国企牵头的乡村振兴公司,真金白银投入“两区”建设,去年以来,示范片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3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8.8亿元。
二、挖掘资源禀赋,擦亮乡村品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乡村“形“实”并重。推动景村融合,发展生态休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挥市域内乡村山水田园禀赋,将村庄建设与景点打造紧密结合起来,聚力创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片一风光”的示范片区。如“微湖渔家”和“龙湖月色”片区,依托辖区微山湖湿地旅游资源和龙山龙湖自然风光,大力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培育“和美乡村+”农业、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旅游产品,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壮大乡村产业,促进富民增收。坚持“农是根、文是魂、旅是花、富是果”的理念,因地制宜、放大特色,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3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52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61.2%。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7个,培育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2个,打造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
三、聚焦青年群体,激活内生活力
始终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和激发人才活力作为核心。坚持农民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把维护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两区”建设的根本标准,坚持从农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在进行决策、推进建设时,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两区”建设,推动实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强化人才支撑,引育返乡青年。着力构建吸引、培育、留住返乡青年的良好环境。通过优化创业政策、搭建孵化平台、强化技能培训、完善服务保障等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年人才返乡投身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吸引青年人才返乡的政策体系和创业环境。再次感谢您宝贵的建议,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