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2190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标 题:2025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8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8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扶持的建议)
尊敬的孙彦林委员:
近年来,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优化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加强示范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管理规范、效益好、规模大的经营主体,成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的中坚力量。
(一)培育职业农民。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完善农村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全产业链培训,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加快建设200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100处田间课堂和实训基地,培育1万名新型职业农民。支持聘请农业经理人,鼓励“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积极投身乡村建设。
(三)建立人才机制。制定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对长期在基层工作且业绩优异的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评选和农民职称评定等活动。积极推荐优秀农民参评乡村之星,7人申报“第八届齐鲁乡村之星”、7人申报“第五届枣庄乡村之星”。
(三)加强人才引进。积极推进赵振东院士工作站、土肥
检测院士工作站、园艺作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搭建了滕州市与院士专家团队、中国农科院及山东省农科院长期合作交流平台,对我市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不仅在农业优良品种研发推广上开展合作,还将在高质高效农业、畜牧水产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业务合作和技术研发指导,全面推进滕州农业农村再上新台阶。
(四)加大政策扶持。加大项目资金扶持,为合作社、家庭农场落实农机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一喷三防”、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秸秆综合利用、仓储冷链保鲜、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农业项目16个,扶持资金10亿余元。完善信贷保险政策,涉农银行相继推出“鲁担贷”“强村贷”“助农贷”“种粮贷”等特色实用信贷产品,提供精准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累计为508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2.7亿元。积极对接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太平洋等5家保险公司,推出涵盖小麦、玉米、马铃薯、棉花、大豆、生猪等10余类政策性农业保险,引导家庭农场参加农业大灾保险、畜牧业保险和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参保率达85%以上。
(五)参与基础建设。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00余万元补贴3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86座。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产品生产能力,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03.3万亩。聚焦“五大振兴”强力推动“两区”建设,实施村级清洁取暖、村级自来水改造等工程,实现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齐头并进。
(六)优化产业链条。以粮食种植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为主,通过托管服务、订单收购、社企合作等方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从抓生产环节到抓加工工艺,贯通产加销产业链条,推进粮食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鲍沟镇鑫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运营新模式,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两委牵头组织协调,积极引导分散农户接受统一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从产中的耕种管收逐步向产前、产后延伸,开展农机维修销售、农资经营、粮食烘干等多方面服务,让农民分享更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七)结对帮扶合作。结对帮扶同业合作,开展家庭农场“头雁汇聚促发展”扩面提质系列活动,精选43家涵盖粮食、马铃薯、食用菌、果树等产业的优秀典型家庭农场进行宣传推介,对有发展需求或遇到发展瓶颈的家庭农场作为帮包对象进行帮教传带,由强扶弱全面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成立联盟协会抱团发展,共享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管理能力,提升议价能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目前已成立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成员的板鸭、食用菌、辣子鸡、果树等产业协会或联盟8个。
根据您提的宝贵建议,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矢志不渝继续守好“三农”压舱石,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向更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的战略合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积极推荐评选“枣庄市乡村之星”“基层农技推广人才”, 落实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2025年选拔推荐枣庄市乡村之星10人左右,枣庄市农技推广人才5人左右,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稳定在3万人以上。落实好枣庄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年内培育高素质农民400人以上。
(二)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万亩,强化全过程监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加强气候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争创省级以上示范主体5家、枣庄市级示范主体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