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2184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标 题:2025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8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挖掘、培养和扶持力度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四次会议第16408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挖掘、培养和扶持力度的建议)
尊敬的王毅委员:
近年来,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把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优化政策扶持,加强示范引领,壮大人才队伍,构建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在参与主体发展中获得更多实惠,实现产业引领共富共赢新景象。
(一)规范单体发展。群众入社积极性升高,通过规范建设、示范引领,全市合作社入社社员达19.36万户,流转土地39.8万亩;已纳入全国名录库信息系统家庭农场、种植大户5058家。强化规范措施,先后制定了《滕州市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和《滕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社标准》,下发了《关于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的通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制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示范带动明显,已创建滕州市级及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7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社27家,枣庄市级示范社111家,滕州市级示范社24家;滕州市级及以上家庭农场示范场123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4家,枣庄市级示范场60家,滕州市级示范场39家,示范主体发展领域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供销等各个方面,对激发农业农村活力、带动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强强联合。结对帮扶同业合作,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头雁汇聚促发展”扩面提质系列活动,通过对辐射带动突出、发展效益较好的合作社进行座谈了解,精选43家涵盖粮食、马铃薯、食用菌、果树等产业的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推介,对有发展需求或遇到发展瓶颈的合作社作为帮包对象进行帮教传带,分享成熟资源经验,拓宽产业合作领域,由强扶弱全面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因地制宜利益联结,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建立多种互利共赢运营模式,粮食类合作社通过自我深耕、场企合作、订单收购等方式从传统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推进粮食延链、补链、壮链、优链,增加粮食种植效益。成立联盟协会抱团发展,共享信息技术提高生产管理能力,提升议价能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目前已成立以合作社为主要成员的食用菌、预制菜、板鸭、果树等产业协会或联盟8个。
(三)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项目支持,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农机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一喷三防”、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秸秆综合利用、仓储冷链保鲜、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等农业项目16个,扶持资金10亿余元。注入金融活水,涉农银行相继推出“鲁担贷”“强村贷”“助农贷”“种粮贷”等特色实用信贷产品,提供精准信贷支持。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农业信贷担保业务累计为508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2.7亿元。
(四)壮大人才队伍。新农人员带头兴办,号召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以种植、养殖、林果、水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兴办合作社。2021年以来,新农人已创办合作社942家。大力实施培育工程。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鼓励合作社负责人积极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和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现已评定初、中、高级农艺师33人,遴选枣庄市级“乡村之星”31人、“齐鲁乡村之星”28人。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结合政协委员宝贵意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力度,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形成各具特色、成型见效的利益联结典型模式,在经营主体发展浪潮中继续探索出共富共赢的滕州实践。
(一)更加重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列支发展规划专项资金,邀请教授专家及致富能手赴农场实地考察、开展培训,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量身定做未来发展路径,打破市场信息壁垒,弥补盲目发展短板,切实帮助农场在生产组织关系和产业体系塑造上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
(二)持续强化法律援助财务服务。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机制,使政策扶持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如鼓励采取以奖代补或者贴息方式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按照规定享受支持农业和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或财务委托管理等,为指导服务主体发展提供法律依据。
(三)不断加强规范运营指导服务。在行政审批部门登记注册之前由市镇两级进行初审,提高在册数量质量,优化畅通登记注销事项,提升动态监管工作效能,探索开展土地流转租金风险准备金试点,全面推广土地流转线上交易网签合同,多举措保障流转关系稳定和土地集中连片。
(四)积极鼓励成立协会抱团发展。组织加强农场合作交流带动,培育精选示范家庭农场发展优秀导师队伍,形成“一对一”结对帮扶师徒关系,以优秀典型作示范引导,将帮带成果融入具体实践,提升专业技术、运营管理、生产销售、品牌打造等各方面能力水平,合作共赢,抱团取暖,形成以点带面全域推进的良性发展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