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3354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9月24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9月24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人大十九届三次会议第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人大十九届三次会议第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钟世金代表:
您好,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滕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部署要求,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大胆实践,探索创新,激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增值潜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全市1123个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102个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
一、深化产权改革,探索发展路径
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权能,释放农村改革发展的红利。根据改革后村级集体禀赋差异,总结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六种路径”,增加集体收入,让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收益。一是资源开发:依托村级集体土地、林地、山地、四荒地、水面等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西岗镇东王庄村等。二是资金入股:采取集体积累资金、村民个人资金、征拆补偿资金、各类扶持资金等投资入股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南沙河镇北池村、洪绪镇团结村等。三是资产经营:对有集体统一管理的房产、物业、厂场、屋顶等经营性资产的进行股份量化,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参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东沙河街道步云庄村首批安装光伏板2952片、5904平方米,今年第四季度兑现收益4.5万元。四是服务增收: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村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中介等服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张汪镇南胡庄村等。五是产业发展: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壮大集体经济,如善南街道小屯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空闲宅基地建设标准化厂房,招引豆芽大户入驻,发展豆制品加工产业,居民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集体经营增收20万元以上。六是“边角经济”:利用村内房前屋后、沟渠路旁土地等“边角资源”做文章,干群联动、统筹规划、变废为宝,探索出发展“边角经济”的强村富民之路,如柴胡店镇安后村种植红提、美人指、红富士等10余个品种的葡萄2000余株,村集体年收入达2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如鲍沟镇赵泉楼村以闲置院落为中心,利用周边非生产占地、四边地、空闲路、坡台地等边角地块种植露地黑木耳,每个院落村民平均可获取净利润1100余元,试点的54个院落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余元的收入。
二、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合作经济
因地制宜,创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模式。一是集体自营型。将村集体土地进行整合,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进行经营,像西岗东王庄村,整合土地200余亩,村集体经营增收10万余元。二是流转外包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村民手中将一定区域内的土地集中流转给种植大户或企业经营,收取管理服务费用。三是品牌产销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种植户,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销售,创建品牌,实现产品提质增效。四是联合经营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土地进行流转,招引现代农业项目,以提供服务为主,进行联合经营。五是合作共建型。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将土地流转后,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统筹管理。
三、落实文件精神,用好发展政策
全面落实好《枣庄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2021-2023年)》及四个相关配套办法,《滕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强村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用好市里设立的帮扶基金、产业基金及滕州财政引导资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引导村居通过兴办项目、抱团合作等方式,形成村级固定资产,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推出了“惠农贷”“强村贷”等金融产品,主动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帮助农村集体解决融资难题,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更多“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