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3350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9月24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9月24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人大十九届三次会议第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农村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人大十九届三次会议第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农村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尊敬的张涛代表:

您在滕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加快农村乡村振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现将办理意见汇报如下: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共五大方面,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坚持的综合性工作。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始终把乡村振兴工作放在首位,严格落实中央、省以及枣庄市对于乡村振兴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滕州样板”。

一、目前工作进展和成效

关于您提出的“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农村土地,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建议。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农村土地改革等重点领域,多元化“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激发产业振兴动能。一是继续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坚决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经营者的土地经营权。通过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释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城乡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鼓励采取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域推进“跨村联建”,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充分盘活农村低效闲置用地,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三是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监管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严防土地的粗放使用和闲置浪费。坚决防止个别农户和工商企业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为谋取利益,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特别是改变农业用地用途,在承包地上建设厂房、商品房、违规设施等,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现象。加强对宅基地划拨、分配、使用的管理,严禁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控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过度房地产化现象,防止造成大量房产空置和土地浪费;严禁一些开发商投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三高”项目,确保土地的生态效益。

积极探索闲置土地和闲置房屋有效利用形式,采取农户自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出租流转等方式,因地制宜、因宅施策,全面破解闲置资源荒废瓶颈。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在对闲置宅基地进行整治基础上,按照“宜花则花、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的原则发展特色农业。鲍沟镇赵庄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全村40余处闲置宅基地发展菌类种植,年产值达43万余元。张汪镇皇殿岗村将10处闲置庭院整合发展桂花育苗产业;孔集村利用11处闲置庭院发展猕猴桃、苹果等果品种植;洛庄村把12处闲置庭院打造成“爱心田园”,生产的蔬菜免费提供给脱贫群众、“五保户”等低收入群体,让困难群众拥有了实实在在获得感。二是培植小微企业。村集体对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进行整合清理,以共建、租赁、入股等方式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引进环保无污染、发展前景好、安排就业多的中小微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柴胡店镇沙庄村利用闲置的村委会宅基地建设了电商服务中心,定期组织电商、直播专业人士开展培训,新培育电商经营户13个,刘村梨膏、酥梨棒棒糖等特色农产品成为网络热销产品。南沙河镇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房屋,引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合作主体14家,推动形成一村一业或多业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年销售收入60余万元。三是做活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乡村丰富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资源,利用闲置老宅和闲置宅基地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滨湖镇西迭湖村流转闲置宅基地打造精品民宿10处,年可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带动村民就业60余人,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西岗镇东满庄村、东刘仙村,利用村内道路两侧闲置集体土地种植葡萄和文玩葫芦,形成了以葡萄观光、采摘和文玩葫芦销售于为一体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月接待游客1000余人次,带动农户增加农产品销售收入3000余元。

关于您提出的“提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建议。

和美乡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和标识。针对我市实际情况,全面统筹地理位置、基础条件、资源禀赋等多方面因素,把科学编制规划作为重要基础和前提,对照《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评价赋分表》开展我市和美乡村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和美乡村创建工作,坚持把推进和美乡村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贯彻落实《枣庄市创新引领乡村振兴“双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扶持、指导力度,建立健全日常调度、督导检查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及时跟进各镇工作进展,定期对工程建设进行重点督导,扎实有序推进创建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科学规划引领。按照“鲁南地方特色、生态田园村庄、宜居宜业宜游”规划定位,充分考虑村庄发展的实际需求和村民意愿,精心选择创建村庄,支持各镇依托“创新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区”和“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两区创建规划,统筹谋划、整合资源、连片打造,科学编制村庄布局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案。指导各镇村对村庄功能分区、给排水管网、路网建设、景观建筑等进行了详细设计,积极融入“鲁南民居”特色和“乡村文化”灵魂,进行精准化、特色化打造,确保了和美乡村创建的科学性、前瞻性。

三是集中推进实施。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制定下发了《滕州市2023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实施方案》及《滕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基本规范》,确定创建大坞镇大刘庄西村、姜屯镇东滕城村、界河镇东曹西村、张汪镇大宗村4个省级和滨湖镇中迭湖村等26个枣庄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推动村庄水、电、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完备度,推进并优化村庄医疗、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度,满足群众便利性需求,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30个和美乡村建设工程整体已完成85%以上,部分乡村已基本建设完成。

四是提升村容村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改善村容村貌,确定5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制定下发《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提升群众满意度实施方案》,指导各镇、村庄因地制宜开展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以村美、路美、水美、田美、院美为标杆,集中开展以“清脏、治乱、强基、增美”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转发《关于加强农村残垣断壁整治工作的通知》,指导各镇街做好摸底分类、分类整治和稳妥盘活利用等工作,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强化督导检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和美乡村提升检查活动、联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督导考核等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规划

一是立足资源禀赋,科学推进乡村振兴。各个镇(街)、村落的优势产业和地形地势各有千秋。科学规划农村生产生活空间布局,统筹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综合整治乡村土地。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立足地域特征,保护具有乡土特征、文化特质、地域特点等蕴含“乡愁属性”的历史遗迹,尽可能保证原有的乡村风貌和乡村生态系统不受破坏,彰显各村地域特色。

二是由点成面、聚面成势,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紧紧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建设,以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出发点,逐步推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最后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条件差底子薄的村庄纳入和美乡村提升村,集中精力开展以“清脏、治乱”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引导基础较好的村庄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并优先将示范村纳入市级“双十片区”。

三是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完善公共服务。尊重农民主体地位,逐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切实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的意愿,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既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的必要前提。通过不断完善乡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推进物流、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普惠均等可及。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