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0284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25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25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
尊敬的彭程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滕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创建,全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创新突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83.33亿元,增幅 6.1%,农林牧渔增加值105.84亿元,增幅5.6%。滕州市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荣获全市2022年“营商环境大家评”评议结果第6名。
一是聚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值。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围绕粮食加工、畜禽肉食加工、蔬菜(马铃薯)加工3个链条为主攻方向,每个链条分别确立5-10家链主企业。通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切实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补齐滕州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少、规模小的短板。2022年全市7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年营业收入154亿元(含滕州卷烟厂),同比增长8.7%。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落实枣庄市农产品加工优惠政策,鼓励恒仁工贸、合易食品、春藤牧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争创枣庄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滕州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17家。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涉农镇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年内每镇至少招引1个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2022年各镇(街)新招引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2家,实施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4个,新升规纳统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
二是持续推进环境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打好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聚焦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2022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0座,建设垃圾分类亭(房)407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62个村,集中打造16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成功创建4个省级20个枣庄市级美丽乡村,评选命名50个滕州市五星级美丽乡村,滕州累计创建各级美丽乡村981个,实现了美丽乡村全覆盖。总结探索出有动力、微动力、零耗电、无动力生物氧化塘及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等“五种模式”,滕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经验被省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在全省予以推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滕州召开。“滕州智慧环保平台”入选全国“2022智慧环保十佳创新案例”。
三是筑牢防返贫底线,加快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7个产业项目建成运行、56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完成,顺利通过省两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考核,是全省“后评估’考核唯一零问题反馈区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使用各级衔接乡村振兴资金1600万元,实施林果种植园、光伏产业园、高效农业园等富民工程,推进区的5个村每村年增收6.6万元,吸纳脱贫户及农户120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实现年收入1万余元。在枣庄市乡村振兴项目观摩会议上,“薛水梨乡”衔接推进区作为现场进行了观摩,衔接推进区创建工作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持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以学促干”强头雁,确定40名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交流挂职,为348名新任村书记配备导师帮带,培养村级后备人才3526人。扎实推进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县级干部靠上帮包,组织“示范村”与“强基村”结对帮带,“一村一策”推动晋位提升,72个软弱涣散村全部完成整顿转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791家,组建联合社43家,带动集体增收1092万元。2022年103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50万元以上村166个、100万元以上村57个。注重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严格落实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容错纠错和干部澄清保护机制,东郭镇党委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五是推进人才文化振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高标准建设100个镇街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发展各类体育场地2462个、全民健身站点1371个,改造升级户外健身器材236件(套),举办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6300余场,官桥镇、滨湖镇、东郭镇入选“2022年枣庄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滨湖镇南陈村、东郭镇小党山村、洪绪镇龙庄村、级索镇北赵村入选“2022年枣庄市乡村文化建设样板村”。强化乡村人才培育。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67人,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乡镇基层就业的76人。全面落实职业农民职称、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评审、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等政策,7人获得农民助理农艺师职称,91人取得基层卫生副高级职称。开展省、市“乡村之星”推荐,13人入选枣庄市级“乡村之星”,10人入选“齐鲁乡村之星”。张汪镇汇财元宝枫种植专业合作社2022年成功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签约引进了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李岱龙等知名专家教授,赵振东院士工作站落户滕州并成功运行。
根据您提的宝贵建议,下一步,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树牢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保持面积总产双连增,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80万吨,建设巩固“鲁南粮仓”,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工程,建设好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镇街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年内每个镇至少新建改扩建1处1万平米以上的玻璃(薄膜)温室大棚或规模养殖场。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改造提升老旧蔬果设施,推进20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实施滕州马铃薯设施拱棚更新换代,促进马铃薯种植模式提档升级。加大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落实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证蔬菜、水果、食用菌及畜禽产品稳定生产,全市蔬菜果品及食用菌总产量稳定在370万吨以上。
二是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鼓励支持各镇街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推介,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滕州马铃薯、枣庄黑盖猪2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滕州北大仓面粉、“鼎盛”牌调味品等4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龙阳绿萝卜、刘村酥梨等6个枣庄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滕州盖土猪、万盛德咸鸭蛋等11个枣庄市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滕州累计创建“三品一标”242个。
三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支撑。加大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的战略合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制度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命名表彰一批优秀基层农技人员,培育国家级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带头人8人以上,开展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技能和转移劳动力培训1万人次以上。启动滕州“乡村之星”评选,年内入选滕州市级以上乡村之星40人以上。
四是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推进化肥农兽药减量增效,扩大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应用覆盖面,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7000亩以上,争创山东省绿色发展先行县。建立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全覆盖网络,每镇建设1处地膜回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