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0266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6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第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06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明确分工协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增效。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下,我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示范园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壮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骨干带动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500余个,其中固定资产2000万元以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29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许可证等“四证齐全”的农民合作社2349家,工商注册家庭农场680家,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1452家,特色示范园区、种养基地34个。全市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经营耕地达到78万亩,占耕总面积的60%以上。
二、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情况
(一)农产品加工方面。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高度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始终坚持“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利用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基地,一头连着高端市场的优势,努力促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在贷款贴息、新技术引进研发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对参加各类展览、展销会进行资金补助,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以上14家,枣庄市级94家,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40%以上。做大做强了粮食加工、食品制造、畜禽加工、果菜加工、湖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以盈泰集团、春藤公司、龙振公司为龙头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以恒仁工贸、北大仓面粉、高新面粉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集群;以恒裕食品、海风冠都、龙振公司、福康食品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产业集群;以盛世红荷、荷花食品、滨湖禽蛋基地为龙头的湖产品加工集群;以农副产品物流、三兴物流为龙头的物流产业集群。种养加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发展品质优良、特色突出、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培植壮大了粮食、蔬菜、畜牧、林果、花卉等优势特色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面积达80余万亩。小麦、玉米、马铃薯各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顺利通过验收。形成了西南部优质粮食、北部绿色高效设施蔬菜、东部特色林果畜禽三大生产基地。深入实施畜牧示范场创建工程,盈泰集团肉鸡地下立体智能生态养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去年新认定国家级畜禽标准养殖场1家、省级4家、枣庄市级24家,我市被列为“全国出口肉鸡标准化示范区”、肉鸡生产被列入“全省(农业)十大产业集群”,春藤公司生猪养殖基地被列为国家“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
(二)新产业新业态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滕州资源比较优势,优化区域布局,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基本思路,培植壮大粮食、蔬菜、畜牧、林果等优势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三带三区”的优势产业格局,重点建设了40万亩优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30万亩设施蔬菜高效农业示范区和20万亩农牧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培植壮大滕州马铃薯优势产业,制定《滕州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加快实施“百万亩规模”“百亿元产值”“百年品牌”马铃薯产业“三百”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全国菜用马铃薯行业风向标,全年春秋两季马铃薯面积稳定在65万亩,总产210万吨,产值50亿元,成为中原二季作区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市)。“滕州马铃薯”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中国100大地理标志”,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标准化基地面积发展到47万亩,“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96个。“滕州马铃薯”、“滕州大白菜”、“刘村酥梨”和“龙阳绿萝卜”先后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形成一批恒裕食品、鲁南牧工商、春藤食品等标准化种养业示范基地,为农村创业创新发展打下坚实产业基础。积极开发农业新功能,积极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发展生态保护、休闲养生、旅游度假、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引导农业创新主体发展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民俗民族工艺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流通与电子商务、养老家政服务、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等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突出抓好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打造锦天农业、金庄农场、龙园古镇等一批最美休闲乡村、田园,形成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知名品牌。创新开发农产品加工旅游,以盈泰食品、锦旺食品等为龙头,规划建设滕州特色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园区,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三)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方面。不断创新发展运行机制,扩大利益联结。建立完善合同约束、服务合作、利益分配和风险保障等机制,促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盈泰集团创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的发展模式,采取股份合作形式,由农户或合作组织等投资、企业担保贷款共同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建成后由企业租赁经营,投资者收取红利的模式。泰兴源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全市建立毛豆、甘蓝、绿菜花等种植基地1800余亩,与基地负责人(特色专业村法人或者合作社负责人)签订产品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实现了订单生产。龙振公司、恒裕食品、盛世红荷等企业自办或领办专业合作社,自建生产基地,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四)特色园区建设方面。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工商资本、返乡创业人员、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源投入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大型养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现代农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为带动,集中规划建设综合性特色产业园区,吸引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青年等各类新型主体集聚,通过资源互补、产业重组、融合发展,积极打造一批“企业+基地+标准化+品牌+市场”五位一体模式的特色园区,相继建成春泽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德康城农业示范园、龙振农牧科技园等一批大型特色示范园区,成为我市农业改革试验田和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示范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滕州工商资本投资组建新型经营组织60个,建成综合性示范园区20个,投资总额达16.2亿元,流转土地2.2万亩,吸纳农村就业人口3万多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同时,围绕西南部优质粮食带,建设40万亩优质粮食高产示范区;围绕北部精细蔬菜带,建设30万亩设施蔬菜高效农业示范区;围绕东部畜牧林果产业带,建设20万亩农牧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区,全市现代农业“三带三区”的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下一步,为加快培育农业产业联合体高质量发展,我们将按照您的宝贵建议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着力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立足滕州粮食、蔬菜等优势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优质粮食、绿色果蔬、健康养殖、加工流通“四大功能区”,切实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现场有亮点、发展有路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创新扶持方式,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整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高效特色农业平台、粮食高产创建、耕地质量提升等各类项目资金,吸收社会资本投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三是强化市场开拓,树立滕州农产品品牌新形象。积极参与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立足滕州资源优势,加大滕州马铃薯、龙阳绿萝卜、龙振盖土猪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培育省级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提升创新企业主体数量。
四是加强改革创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开展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构建财政引导、金融支持、保险保障、订单营销“四位一体”的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