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0245
- 主题分类:枣庄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枣庄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22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后疫情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枣庄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22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后疫情时代促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尊敬的孙付堂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后疫情时代 促进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论述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锚定创建全省现代农业强县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树牢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83.33亿元,农林牧渔增加值105.8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95元,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滕州市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一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释放农村经济增长活力。加快农村改革,滕州产权交易中心率先挂牌,全面完成了21个镇街工作站、村级联络点的建设,洪绪镇完成了滕州市农村集体产权网络竞价交易的“第一拍”。规范农村“三资”管理,2022年全市累计清理固定资产271处、发包机动地和“四荒地”44478.76亩、合同2681份,实现集体增收6749.85万元。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供销社+农户”“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方式,因村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项目,2022年全市党组织共领办合作社857家,入库798家,合作社实现经营性收入25783.72万元,累计增加集体收入467.71万元,带动24.46万户农民致富。
二是全力加快乡村建设,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力加快“双十镇”建设和产业强镇创建,西岗、木石跻身“全国百强镇”,级索镇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西岗、级索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级索、洪绪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界河镇入选枣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阳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集中打造16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成功创建4个省级20个枣庄市级美丽乡村,评选命名50个滕州市五星级美丽乡村,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25个,枣庄市级美丽乡村167个。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布滕州市休闲农业乡村游精品路线6条,新发展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乡村民俗等特色产业村(居)46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7.08亿元。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0座,建设垃圾分类亭(房)407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62个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持续提升。
三是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快速补齐弱项短板。培优扶强农产品加工企业,2022年全市7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营业收入154亿元(含滕州卷烟厂),同比增长8.7%。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引资,各镇(街)新招引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7个,其中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2家,实施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4个,总投资1.9亿元的春藤牧业、总投资10亿元的麦金地中央大厨房、总投资1亿元的野森林薯粉项目建成投产。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2022年新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家、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家,枣庄市级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5家,鑫剑农机合作社入选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日盈公司获批第二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截至目前,滕州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17家。
四是大力培养乡村人才,壮大乡村振兴队伍。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引导有技能、有资金、会管理的各类人才返乡创业,2022年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142家182万元,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22亿元,带动3000余人次就业。全面落实职业农民职称、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评审、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等政策,7人获得农民助理农艺师职称,91人获得基层卫生副高级职称。壮大乡土人才队伍,累计招募“三支一扶”人员167人,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乡镇基层就业76人。开展省市“乡村之星”推荐,13人入选市级“乡村之星”,10人入选“齐鲁乡村之星”。张汪镇汇财元宝枫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入选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院士工作站落户滕州。
根据您提的宝贵建议,下一步,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将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鼓励采取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开展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有偿退出、有偿转让等试点。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健全完善风险缓释及补偿机制。创新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扎实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项目,整合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发展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双十镇”、产业强镇建设成果。配合做好 “双十镇”建设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延伸,发挥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支持各镇竞相创建国家、省、枣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以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聚焦整治村庄脏乱差,打好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各镇村落实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实现“五有”,巩固整治成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创省、枣庄市级美丽乡村22个以上,继续评选“五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巩固扩大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完成枣庄下达的改厕任务,健全完善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厕所粪污、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建设,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三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切实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补齐滕州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少、规模小的短板,年内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25%以上,争创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恒仁、合易、福藤等龙头企业膨胀发展,力争年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以上,过50亿元的企业1家,新发展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以上。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涉农镇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立足粮食、蔬菜、畜牧三大产业,发挥现有“链主”企业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年内每镇至少招引1个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新升规纳统企业1家以上。鼓励支持现有乡村作坊、家庭工厂做大规模、做足特色、做强品牌,实现个转企、小升规。鼓励发展预制菜产业,扶持麦金地中央大厨房、春藤牧业等企业,开发滕州辣子鸡等传统美食的预制菜产品,全面提升我市预制菜竞争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产品设计,把更多农产品带出农村。深化农文旅融合、特色农产品开发等乡村富民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采摘农业、乡村民俗,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打造10条以上精品路线,创建认定农文旅综合体、乡村游示范点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