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0244
- 主题分类:枣庄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9月01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枣庄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00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枣庄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001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张敏委员:
您好,感谢您对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滕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锚定创建全省现代农业强县不动摇,树牢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粮食、马铃薯、畜牧三大优势特色产业,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2022年,滕州农林牧渔总产值183.33亿元,农林牧渔增加值105.8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95元,增长率高于城镇居民1.8个百分点。滕州市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获评全国“农产品数字化百强县”、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县”、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一是乡村建设持续取得新突破。全力加快“双十镇”建设和产业强镇创建,西岗镇、木石镇跻身“全国百强镇”行列,龙阳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级索镇、洪绪镇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强镇,鲍沟工艺玻璃、滨湖微山湖湿地、西岗无机硅新材料获评省级特色小镇。深化美丽乡村建设,集中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16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4个、市级20个,评选命名50个滕州市五星级美丽乡村,秀美荆河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体化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0座,建设垃圾分类亭(房)407处,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62个村,60个“山水林田大会战”项目完成造林绿化7600亩、湿地修复750亩、河道治理10公里,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二是广泛学习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加强“一法一条例一办法”的学习。自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以来,我们就将该法列入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学习培训的必备内容,先后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次,组织机关干部学习讨论5次,有效增强了系统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加强“一法一条例一办法”的宣传。每年把《乡村振兴促进法》、《山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列为普法宣传清单的重点内容,先后在龙泉广场、农民丰收节、农村大集等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0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材料3万余份。利用农业农村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不定期发布和推送相关信息600余条,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加强“一法一条例一办法”贯彻落实的检查。每年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开展督导检查,重点督导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创新突破、65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进展,及时改进工作中的短板弱项,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落实落地。
三是盘活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各村自然秉赋、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用活“资源开发、资金入股、资产经营、服务增收、产业发展、边角经济”六种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形成了西岗镇东王庄村、南沙河镇北池村、善南街道小屯居等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典型。如:南沙河镇北池村成立置业股份合作社,动员1774名股民现金入股,建设钢结构厂房和办公用房对外出租,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30万元、股民分红30万元;鲍沟镇赵泉楼村以闲置院落为中心,利用周边非生产占地、四边地、空闲路、坡台地等边角地块种植露地黑木耳,每个院落村民平均可获取净利润1100余元,试点的54个院落可为村集体带来6万余元的收入。
四是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鼓励支持各镇街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推介,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滕州马铃薯、枣庄黑盖猪2个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滕州北大仓面粉、“鼎盛”牌调味品等4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滕州累计创建“三品一标”242个。推动直播经济发展,打造“直播+电商”新业态,2022年培育孵化“电商+淘宝”直播新农人200余名,开展羊庄大樱桃、“枣庄黑盖猪”系列产品、柴胡店安后葡萄等直播带货活动20余场。着力打造“滕韵佳物”“滕味善品”两大区域公用品牌,授权60余家企业使用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洪绪镇、南沙河镇等5镇被认定为淘宝镇,洪绪镇东赵沟村、西赵沟村等9村被认定为淘宝村。2022年滕州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8.26亿元,同比增长49.3%。
根据您提的宝贵建议,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矢志不渝抓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总牵头、总协调、总调度的职能作用,奋力争创全省现代农业强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双十镇”、产业强镇建设成果。配合做好 “双十镇”建设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延伸,发挥城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支持各镇竞相创建国家、省、枣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以上,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年内争创省市级美丽乡村22个以上,加快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5个以上。实施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聚焦整治村庄脏乱差,打好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各镇村落实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实现“五有”,巩固整治成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争创省、枣庄市级美丽乡村22个以上,继续评选“五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巩固扩大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完成枣庄下达的改厕任务,健全完善厕所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厕所粪污、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建设,大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二是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注重扶志与扶智结合,聚焦产业开发与就业帮扶。保持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总体稳定,着重支持带动增收能力强的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在前期入库46个项目中择优选取统筹实施,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产。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脱贫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庭院种植、特色养殖、手工作坊、特色休闲游等庭院经济。加大枣庄市级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创建力度,加快乡村振兴重点镇村和特色镇村建设。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保持惠农信贷力度不减,做好齐鲁富民贷等金融信贷工作。实施“百企联百村、村企共建”行动,搭建村企共建桥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三是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条,切实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补齐滕州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少、规模小的短板,年内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25%以上,争创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涉农镇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立足粮食、蔬菜、畜牧三大产业,发挥现有“链主”企业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年内每镇至少招引1个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项目,新升规纳统企业1家以上。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鲜活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产品设计,把更多农产品带出农村。深化农文旅融合、特色农产品开发等乡村富民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采摘农业、乡村民俗,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打造10条以上精品路线,创建认定农文旅综合体、乡村游示范点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