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2-00035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2年07月27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07月27日
- 标 题:2022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6125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我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推进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2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6125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我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推进的建议)
尊敬的徐增委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推进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滕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以“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为引领,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奏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强音。滕州市先后有24人荣评“枣庄市乡村之星”、28人荣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13人获评“山东省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18人获评“齐鲁乡村之星”,荣获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等荣誉。
一、育强人才队伍迸发新活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发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龙头作用,建设多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区分经营管理、专业生产、技能服务等不同类型,开展分层分类分模块培训,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质量年活动,枣庄市“6+3”现代产业技能人才专场培训班启动仪式在滕州举办。完成省级农民培训任务73人,举办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训3期592人,组织开展枣庄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培训农业领军人才、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45人。积极指导37家培训机构积极开展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广泛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培训4370人。开展职业农民培训2171人,完成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训73人,举办县级高素质农民培训3期592人,培训农业领军人才、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45人。优化提升“滕州英才”工程,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人,滕州荣获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山东恒仁工贸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滕州市连续两年成功争创省级乡村振兴服务基地。
二、加强农科人才平台建设。以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创建为抓手,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人才集聚优势,为各类农科人才搭建科研创新平台,推动院企深度合作。比如,木石龙振公司与枣庄职业学院、省农科院合作,共同建设了茄果类蔬菜集约化种苗繁育与技术示范科技教育基地、山东龙振蔬菜集约化种苗繁育基地,被认定为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示范单位。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实体,充分发挥人才集聚平台作用,通过“院地合作”等模式,全方位搭建院企合作桥梁。木石镇山东龙振生态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枣庄职业学院、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茄果类蔬菜集约化种苗繁育与技术示范科技教育基地、“山东龙振蔬菜集约化种苗繁育基地”。枣庄职业学院指派蔬菜专家入驻园区,设计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开展关键技术示范指导,建成鲁南地区茄果类蔬菜集约化种苗繁育示范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示范单位。
三、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搭建人才振兴创业平台,推进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年面向高校招募农业农村工作急需的专业人才18人。精准选派135名机关干部到村居担任“第一书记”、村书记,帮促村居抓党建促脱贫、促集体经济发展。选派39名干部组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下沉村居一线,抓基层强基础。我市成功入选山东省级创业型城市,共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5处,枣庄市级3处,滕州市级2处,创业型镇街6个、创业型社区22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数量居全省县级首位。强化政策扶持,开辟创业扶持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免息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税费减免等财税优惠政策。去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亿元,开展创业培训1600余人次,帮扶2600余人成功创业。
四、创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面落实职业农民职称、基层高级专业技术评审、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等政策,激励广大乡土人才扎根民间、服务乡村。提高乡镇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机构比例,实现总量管理、动态调整、统筹调控。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为龙头,职业技工学校为依托,民办培训学校、技能实培训基地为辅,构建多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平台体系。广泛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引导各镇街结合劳动者需求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设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严格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为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供坚实保障。
根据您提的宝贵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人才振兴战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等培训力度,推进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为乡村振兴打造技能更强、素质更高、结构更优的人才队伍。
一是培育实用人才队伍。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先培养农村种养殖大户、打工返乡户等具备职业农民潜质且急需从生产型向创业型转变的农民。二是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乡村之星”评选支持力度,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文化传承人等特色农民队伍。加大与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柔性引进高层次乡村振兴、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专家,招揽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队伍。三是培育返乡人才队伍。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综合经营,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