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102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7月30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1年07月30日
  • 标  题:2021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81号代表提案的答复(关于在我市“美丽乡村”品牌建设中注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1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55081号代表提案的答复(关于在我市“美丽乡村”品牌建设中注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的建议)

尊敬的王莉政协委员:

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市“美丽乡村”品牌建设中注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的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人类最为珍贵的宝藏。身为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的承担者以及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建设空间的布局合理化,更要担当起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从发展中前行,在发展中进步,让美丽乡村建设更有魅力。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促进产业融合,重点打造精品。在美丽乡村全面覆盖的基础上,双管齐下,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与滕州市乡村振兴八大片区共同打造,齐头并进,利用好前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着重打造精品。坚持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体建设。

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典型出精品,形成规模发展效应,发展农林观光、家事体验、赏花采摘、生态休闲游,把美丽经济融入到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片区建设要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重点建设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推广“园区+合作社+农户”模式,将示范区内普通农户纳入园区特色产业体系,分享加工、物流等环节增值收益。组织举办多样的农民丰收节和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推动园区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等产业有效衔接,促进一二三融合发展。

(二)提升基础设施,突出建设内容注重保持村庄的自然肌理、风土人情、古建古迹、非遗传承,加强村庄策划和节点创意,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建设与片区打造要数量、质量一起抓,数量服从质量,真正起到乡村振兴示范作用。

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要继续对照《山东省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细则》,在了解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情况下,把美丽乡村建设和通户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旱厕改造、农村污水治理、农村电网改造、镇镇通燃气工程、数字乡村建设、信息进村入户等有机结合起来。示范片区建设要和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依附,相互结合,要在原本美丽乡村硬件建设基础上,率先在示范片区内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供暖方式,以及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继续深化拓展片区内各镇各村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工程,依托“互联网+”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三)注重内涵塑造,坚持文化传承。要根据村庄和各个片区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深入挖掘、整合、提升特色要素,实现传统自然材料与现代建造工艺有机结合,营造浓郁的乡土气息,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根脉,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要根据自身特色把传承和创新有机融为一体,结合产业导向和乡土文化,建设出高水平、有特色的美丽乡村。要通过对乡村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建筑更新、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解决“千村一面”的问题。要结合本区域和村庄实际,建设乡村记忆馆、家风家训馆、民俗展示馆等乡村记忆工程,为美丽乡村注入文化根脉。片区打造要因地制宜,注重内涵塑造,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民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要以“乡村记忆”博物馆、农耕文化馆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美丽乡村等为载体,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农耕等文化资源,大力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乡村民俗等特色文化符号,吸引游客,将滕州全域旅游资源开发至最大化,让滕州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以开放共享。在思想建设方面,无论是美丽乡村建设还是片区打造,都需要重点加强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力开展积极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使文明行为和习惯在农村蔚然成风。全面推动生态振兴工作,将乡村旅游建设作为破解农村发展难,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新途径,让农民可以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二、主要工作成效

按照点线结合、连片创建,集中打造秀美荆河两岸以及枣庄新城至滕州BRT、红荷大道、新104国道、农业结构调整路等美丽乡村示范片,共创建A级美丽乡村644个,省级美丽乡村4个,枣庄市级美丽乡村40个,每村奖补资金各100万元,滕州市级美丽乡村600个,每村奖补资金50万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批示指示精神以及“十四五规划”指导意见,综合各镇上报建设计划,2021年全市共拟创建美丽乡村示范片区8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4个,其中创建省级示范村4个,枣庄市级示范村20个。

在建设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侧重,目前已经建成的记忆馆分别有: 鲍沟镇百年中兴楼、龙阳镇滕县知青纪念馆、龙阳镇焦庄村党性教育基地、龙山红色基因纪念馆、界河镇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孟氏旧居、姜屯镇滕国故城、洪绪镇工匠馆、苗庄耕读馆、家风堂、堌堆历史文化馆、烽火台遗址、西岗镇岳石记忆馆、东王庄乡村记忆馆、张汪镇饺子纪念馆、糕点记忆馆等。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承好乡村记忆,注重文化融合,推动发展,弘扬历史文化。

三、下步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的建议,继续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传承工作:

(一)思想站位继续高度重视。针对您提出的问题并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我们会充分认识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制定符合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实际的规范和制度,重视各种文化元素的融合和注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品质,培育、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继续搞好各镇特色规划。以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把文化引导贯彻融入农村文化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多方筹措资金,发掘每个乡村的人文、生态特色内涵,注重文化场地设施统筹安排,打造文化长廊、文化团队、文化活动、文化产业品牌,搞好“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品牌”规划设计。突出重点,严格标准,强化措施,逐项整改落实,力争短期内在当前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再提升标准。

(三)持续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和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政策激励等多种方式,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大数据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