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1-00048
- 主题分类:滕州建议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 发布机构:滕州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8月02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08月02日
- 标 题:滕州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情况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情况
2021年,我局共承办滕州市级人大建议9件,政协提案19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针对落实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宜乡村长效管理机制、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农业大棚保险、加大地方种猪保护力度、加大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秸秆还田补助政策全面积常年化、加快尾菜处理、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收到交办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针对建议涉及工作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认为建议对问题的分析客观准确,所提对策措施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立即制定方案,抓好落实,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规范办理程序
人大建议交办后,我局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建议办理工作。起草下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度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2021年度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承办表》,根据建议的内容性质分解到各有关科室,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办理时限和任务要求,做到环环相扣,件件落实,不断提升完善建议办理制度,规范办理程序。
二、深入调研,确保办理质量
对承办的每个建议,办理人员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采取电话交流、微信联系和面谈沟通的方式,加强与代表们的交流,认真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力求真实了解代表们的初衷和想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代表们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取得预期效果。所有建议的回复,都经分管负责人签字、主要负责人审定签字后,统一报市政府分管领导进行审签,形成层层负责的责任制度,确保建议回复的质量,提升代表们的满意度。
三、加强督导,确保办理时效
为确保建议办理工作取得最大成效,要求各承办科室站务必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登记、批办、督办到位。制作了《2021年度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一览表》,由办公室、纪检办负责跟踪督办,定期调度办理情况。二是答复意见到位。为保证每个建议都实事求是地进行答复,我们实行后督查制度,对每份答复都进行复核。三是沟通协调到位。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建议,及时向市领导汇报,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目前,承办的8个建议,已经全部办理完毕,经代表们签字确认。
四、做好结合,各项重点工作成效明显
(一)多措并举,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保障工作持续推进。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定期督导调度制度, 镇村成立工作专项小组,对于2021年新建设的美丽乡村及往年建成的美丽乡村保持情况,一月一督导,一月一通报,对工作重视程度低、建设进展慢、上报数据不真实的严肃批评,并作为年底综合考核依据。重点抓好综合协调、任务分工、督促检查、考核验收等工作,根据创建工作考核结果实行淘汰制,对效果不显著、不达标的村及时撤销创建资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在广播、电视、报纸、移动新媒体等新闻传播平台开设专栏,集中宣传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加强资金保障,建立长效机制,采取政府财政投入、农民自筹、社会参与、帮扶共建“四位一体”投入机制,多渠道、多途径解决美丽乡村提升筹资难题。
(二)强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坚持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引领、特色化发展为方向,强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守好群众“粮袋子”,严守耕地红线,划定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1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小麦良种统一供种,粮食单产连年稳中有升。做优“滕字号”农产品,做好“特”字文章,形成了马铃薯、绿萝卜、元宝枫、酥梨等差异化发展的生态农业板块。培育农村“新动能”,坚持“一产基础,接二连三”,突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拓展产业形态,持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三)落实保障,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持续增强。2017年、2020年,我市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申请资金1000余万元,在北部界河、龙阳、姜屯、大坞、东郭等马铃薯主产区推广秸秆还田18万亩,重点对秋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秸秆还田作业进行补贴,取得了良好效果,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轻了禁烧防火压力,深受各镇街干部群众欢迎。今年市财政计划列支300万专项资金,对北部马铃薯产区秸秆还田进行补贴。同时,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了3家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先后开展了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花生、苹果、桃、能繁母猪、育肥猪等各类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分别给予60%-80%的保险保费补贴。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依托项目,农业绿色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们立足秸秆和尾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先后实施了耕地质量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大量消化秸秆和尾菜,基本杜绝马铃薯产区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实施全国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52%以上。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等体系,建设农业绿色发展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建立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积极争取各级项目及资金,不断培育滕州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深化改革,切实增加村民公共福利。近年来,我市抓住被山东省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机遇,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总体要求,围绕“两清一建一发展”,探索实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6643”模式,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激活现代农业和集体经济发展的要素动能,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集体、群众双增收,达到村强民富的改革效果。积极引导集体股收益分配的公益性,优先倾斜贫困户等弱势群体;个人股以货币分红为主,免收水电、医疗、农业耕收等费用的福利性分红为辅,在年底拥有集体收益的前提下,应分尽分,确保群众满意。
(六)规范化管理,杜绝公共资源浪费。建立市、镇、村三级“三资”台账,实现资产、资源动态监管,代管资金余额3.5亿多元。实行村居记账、公开月通报制度,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率达97%以上;出台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集体“三资”长效监管机制。通过清产核资,全市核销清理核增文体器材、水利设施、小型项目等资产1.74亿元,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避免了村集体经济公共资源浪费,促进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我局阶段性完成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离各位代表们对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和殷切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广泛的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监督,虚心听取和接受代表们好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改进方法,不断提高建议、提案办理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