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0-02119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20年03月0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0年03月09日
- 标 题:滕州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功举办了全省秋季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现场会议、山东绿色优质小麦现场观摩暨产业研讨会,我市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滕州马铃薯走进2019年中国农交会,被评为“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最受欢迎名优农产品”“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年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成功举办2019全国马铃薯主食化产业联盟年会暨第11届中国(滕州)马铃薯科技文化节。东西协作扶贫成效明显,重庆市丰都县委给滕州市委、市政府发来《感谢信》,对滕州马铃薯助力丰都产业扶贫给予充分肯定。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试点县和全省重点事权综合改革试点县。洪绪镇龙庄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姜屯镇沙东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恒仁工贸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现代农业持续发力。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划定了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小麦统一供种57.33万亩,完成了3万亩千亿斤粮食项目。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1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轮作休耕面积2.5万亩,发展万亩旱稻、芦笋、黄蜀葵、红花、元宝枫等特色种植,丰谷云农成功引种四倍体蒲公英。品牌建设如火如荼。发展马铃薯、元宝枫、酥梨、绿萝卜等“滕字号”农产品金字招牌8个,累计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基地46处、知名企业农产品品牌34个。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公益性价值评估中,滕州马铃薯价值评估158.5亿元。双招双引持续闪光。新上农业项目11个,到位资金30152.17万元,资金量较去年增长2亿多(去年9200万元),预计在枣庄市排名第一。其中,外资分别引入6万美元、10万欧元、10万港元,在枣庄市实现外资引进零的突破。融合发展水平提升。融合发展主体大量涌现,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57家。以园区为载体探索农业现代化,依托基地和园区,不断放大优势特色产业。创建枣庄市级以上设施种植、规模养殖等高效农业园10个,中国建材凯盛滕州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完成规划设计,丰谷云农科技园成功运营。富强、汇财元宝枫、舜耕等3家合作社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二是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打造智慧农业。农业招才引智掀起新篇章,浙江大学山东工业研究院建在我市设立智慧农业工作站。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成益农信息社村800余个,完成80%的建设任务。与中国薯网深度合作,成功将马铃薯指数研发中心引入滕州大数据产业园。打造安全农业。完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新发展食安滕州标准化基地6处,新创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3个。开展全覆盖拉网式农资市场大检查,抽检种子、农药等样品100余个,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事件1起。打造绿色农业。实施地膜回收资源化利用,建成3处地膜回收站,回收地膜40吨。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完成小麦穗期病虫害统防统治、草地贪夜蛾重点监测等工作。提高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率,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有效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人才驱动。举办了新型职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培训任务573人,实际完成培训654人,超额完成15%;8月初,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举办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培训学员70余人。
三是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实施农村“五化”“七改”工程,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集中整治路域镇域环境,镇村面貌持续改善。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B6线、秀美荆河沿岸,以及国省干道等区域为重点分批连片集中建设,建成A级美丽乡村110个。秘书科撰写的《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 努力跑出美丽乡村建设加速度》被枣庄市委决策参考参阅第11期刊发交流学习,枣庄市委书记李峰对文章作出重要批示,并被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在山东农业农村工作第16期在全省刊发。加快推进“三大革命”。常态化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全覆盖。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基本实现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300户以上自然村建成公厕191个,超额完成任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完成502个行政村治理任务,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四是内生动力持续释放。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农委召开了两次全体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集会议,下基层现场办公,督导调度农业农村工作。同时,成立了市委农办秘书科,进一步加强了工作力量。强化农村改革。召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调度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村居1154个,占总任务量的99.06%。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完成“消3减5”任务。强化金融支持。“鲁担惠农贷”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发放贷款7723万元。扩大小麦、玉米、马铃薯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完成投保面积160余万亩。强化功能培育。打造了洪绪新丰村、龙阳锦天农业等一批最美休闲乡村,以及盈泰食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园区。
五是党建引领持续带动。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做好各级巡视、巡察、督查问题整改,持之以恒反“四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推进机关干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机关作风持续改善。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成立了直属机关党委、纪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不定期研究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大大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
同时,全局纪检监察、党务政务公开、计划生育、财务审计、组织人事、安全生产、信访稳定、工会、老干部、共青团、机关事务、信息调研、生产调度、行业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创城帮包、第一书记驻村帮包、志愿者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乡村振兴任务重、压力大。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各镇(街)、各部门,纵横交错,头绪繁多,前期专题研究部署少,部门之间任务不明确,责任不清晰,工作措施不力,且村庄数量多,面上欠账多,美丽乡村、农村公厕、农村污水治理等建设进度慢,还需要下硬功夫,资金投入仍有欠缺。
二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迟缓、差距大。一方面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投资大、见效慢,很难吸引工商资本投资,仅靠少量的财政资金吸引力不足、撬动力度不大。另一方面,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在枣庄市最多、企业产值最高,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更大,占比提升困难,且个别镇没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是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缺口大。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作用发挥不好,返乡创业氛围不浓,部分留守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意愿不强,技能水平不高。
三、2020年工作思路和重点措施
2020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稳”字当头,稳住农业压舱石,聚力样板打造,吹响产业振兴集结号,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特色优势,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聚焦产业振兴,培育农业新动能。稳定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培育“滕”字头农业品牌,培优做强强劲小麦、旱稻、马铃薯、芦笋、元宝枫、中草药、酥梨等特色农产品,举办第12届中国(滕州)马铃薯科技文化节。培育农业“新六产”,加快推进中国建材凯盛(滕州)现代农业智慧产业园、鲁班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设施高效农业,做大做强恒仁、盈泰、春藤等农业龙头企业,提高规上企业占比。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培育观光休闲、生态采摘、农产品电商等业态,加快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二是聚焦项目驱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益农信息社村级全覆盖。实施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实施全国绿色防控示范项目,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率达到52%以上。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狠抓产地环境净化、标准化生产、投入品源头减量等工作,完善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10个以上。扎实做好动物疫情检测报告工作,全力防控非洲猪瘟。
三是聚焦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扫尾,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创建美丽乡村100个,打造美丽乡村片区7个。全时全域全覆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拓展优化“三清一改”内涵,健全长效保洁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鼓励有条件的镇村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推进厕所革命,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300户以上的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新建农村公厕243个。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年内完成257个村居的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运行管护。
四是聚焦深化农村改革,持续释放红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扎实推进股权质押贷款省级试点,稳步推进“鲁担惠农贷”,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支撑。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全面铺开“房地一体”登记,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乡村振兴提供用地支撑。启动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带头人培训力度,创新发展“合作社+”模式,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争创枣庄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0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