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19-05135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时间:2019年06月0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19年06月05日
- 标 题:2019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180号代表提案的答复(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的提
- 效力状态:有效
2019年度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对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53180号代表提案的答复(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的提
尊敬的孔磊等政协委员: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的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基本情况
(一)推进产业振兴,提升农业综合实力。稳定粮食生产,完成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统供小麦良种60万亩。65万亩马铃薯核心示范区亩均纯收益3000元以上,成功举办2018第十一届中国(滕州)马铃薯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国(滕州)马铃薯大数据中心投入运营。丰谷云农等五大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正德康城新六产成为全省新典型;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国家级合作社3家、省级6家。建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200所,培训10000人次。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5万亩,编订地方标准4项,创建食安滕州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4处,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场96处。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50个,新增、续展“三品一标”26个。
(二)强化基础建设,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财政投资1.05亿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五化”“七改”,2018年新创建美丽乡村148个,其中A级美丽乡村62个,包括5个省级美丽乡村、8个枣庄市级美丽乡村,B级美丽乡村86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14个建制镇、28个农村社区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的村庄178个。在6个镇的6个村(西岗镇魏庄村、级索镇前泉村、大坞镇牟庄村、姜屯镇沙东村,东郭镇玉泉村、龙阳镇焦庄村)分别选用有动力、微动力、零耗电、无动力生物氧化塘及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五种不同模式进行试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2018年底,累计实施改厕17.4万户,超额完成三年任务,基本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全市配置抽粪车220余部,各镇根据实际情况均成立了1-3个改厕服务站和改厕服务队,基本解决了厕所长效管护问题。推进农村“户户通”工程。组织开展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2018年完成路网提档升级324公里、大中修工程157.3公里、站点牌提档升级412个、安防工程124公里、改造危桥4座,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三)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先后投资专项经费1.7亿余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68处,增加学位1.7万个。投资11亿元,改造提升农村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教学楼91幢、学生宿舍楼10幢。推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建成规模养老服务机构17家,养老床位6500余张,其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9家,床位总数3000余张。建成农村幸福院80处。2018年新增省级文明村镇4个、枣庄市级文明村镇17个。推进移风易俗,1250个行政村居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村居规民约“两个全覆盖”。堵疏结合,把公益性公墓等殡葬设施的规划建设纳入到2018-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全面构建基本殡葬惠民服务体系。
(四)实施四大工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实施“筑核”工程。村(居)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人兼”比率达到70.16%,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率达到62.17%。深化实施“四定双诺三挂钩”目标管理,确定一、二、三类班子190个、562个、406个,并按照5%的增长比例挂钩落实村书记基本报酬,由市财政从2018年7月份按照1575元/月、1260元/月、1050元/月的标准发放。实施“头雁”工程。开展“千名支书进党校”,对全市1250名村书记进行集中轮训。遴选63名村支书,举办“乡村振兴”专题示范培训班;分批次对1250名村居委会主任、290多名新任村居会计进行培训,累计培训“两委”成员6200余人次。实施“强基”工程。对村“两委”成员开展全员培训,已优选20余名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员组建了宣讲团,“七一”前将到村居、社区开展“新时代、新作为”系列宣讲活动。选派市镇机关干部8000余人次,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重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涌现出“精准扶贫”书记李飞、“智慧骑旅”书记卞铭、“美丽乡村”书记王敬利等典型。实施“善治”工程。开展村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行“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南沙河镇北池村创新实施“阳光议事七步法”,实行村内事务民主决策,村集体收入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5%,好制度带出了好村庄。
(五)强化用地管理,乡村振兴用地指标有效保障。扎实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投资2.43亿元,先后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5.5万亩。积极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保障乡村振兴新增用地287亩,用于各类新六产项目建设;争取特色镇、重点镇、新生小城市等奖励指标120亩,争取为农服务中心指标15亩。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通过旧村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异地搬迁等方式促进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先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用地,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空闲农房,服务乡村振兴。
二、下步措施及打算
(一)着力强化产业基础。一是深化结构调整。加快千亿斤粮食、高标准农田建设、高产创建等项目实施进度,重点建设1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万亩旱稻、万亩芦笋、万亩中药材、万亩小杂粮基地。二是做强马铃薯产业。继续实施滕州马铃薯产业“三百”工程,运营好中国(滕州)马铃薯交易中心、中国(滕州)马铃薯大数据中心,巩固中国菜用马铃薯第一品牌的地位。三是推进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实施山东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行政村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达到80%。四是狠抓园区示范。加快推进丰谷云农、中国建材凯盛滕州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进度。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以上。
(二)全面整治人居环境。突出“五化”“七改”,着力抓好镇域路域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千村绿化提升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抓好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年内完成310个村,尽快实现全覆盖。抓好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机制,积极争创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年内建成596公里,每个镇至少建成1条精品示范路。抓好改厕巩固提升,重点实施街道村居改厕工作,年内完成4个街道改厕9000户的任务。统筹推进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运营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等设施,真正让群众用得好、长受益。
(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规划上,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体现我市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把农村路网、管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等列入村庄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后劲和活力。确保年内新建A级美丽乡村110个,村内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主要道路“五化”村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进农村景区化,大力发展美丽乡村体验游、功能性食品等特色产业,加快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让环境就是生产力充分显现。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先培养农村种养殖大户、打工返乡户等具备职业农民潜质且急需从生产型向创业型转变的农民,年内建成200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加大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柔性引进高层次乡村振兴、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专家,招揽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队伍。充实完善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与市委组织部联合,继续举办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培训班。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综合经营,通过项目建设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先进技术、理念、管理等进入农业农村。
(五)探索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3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逐步提升村集体负担能力;强化宣传引导,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