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5-02105
- 主题分类:滕州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21日
- 标 题:2025年度滕州市民政局关于人大第十九届第四次会议第7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老人乐享晚年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滕州市民政局关于人大第十九届第四次会议第72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老人乐享晚年的建议
滕州市人大代表建议承办表
|
案由 |
关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老人乐享晚年的建议 | |||
|
提建议代表 单位姓名 |
李晓艳 | |||
|
承办单位 |
滕州市民政局 |
具体承办人 |
杜建伟 | |
|
办理 情况 |
感谢李晓艳代表对养老服务领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办理情况详见附件
| |||
|
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意见 |
分管市长 意见 |
|||
|
人大代表签字 |
||||
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汇报
关于对《关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老人乐享晚年的建议》(第72号)的答复
李晓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老人乐享晚年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滕州市作为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为突出的县级市,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6.5万,占总人口的20.67%,高于全国农村老龄化平均水平。面对农村养老服务资源不足、设施薄弱、专业服务欠缺等挑战,近年来,滕州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按照中央、省、枣庄市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要求,把加快养老服务业特别是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完善现有农村养老服务大院设施设备,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
(一)精准规划、政策引领,绘好养老服务“路线图”。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养老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明晰政府、家庭、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职责边界,构建起养老服务的“四梁八柱”,引导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巡访关爱、居家养老、集中供养、资金支持、规范化管理等制度。在区域敬老院基础上,向农村社区延伸服务触角,构建“1+4+N”(“1”即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即4所区域中心敬老院;“N”即N个社会服务组织)供养格局,切实兜住了特困人员养老保障底线。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每月为2.3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1100名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巡访探视、适老化改造等服务,实现“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年惠及老人10.4万人,服务满意率达98.6%。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群众参与,互助服务”的原则,由村集体利用闲置的房屋、学校,新建、改建农村幸福院63处,为农村老年人搭建起了养老服务平台。
(二)“政企合作”、“公建民营”,打造养老服务“新引擎”。完善政企共建养老运营机制,按照“15分钟生活圈”的标准,构建镇街、村居、家庭有序衔接、功能互补的服务网络,辐射周边居民小区的老年人。投资2亿元高标准建设县级敬老院,配置特困人员护理床位200张;将4处镇级敬老院升级为区域中心敬老院,引入专业养老机构托管运营,配置特困人员护理床位500张。聚焦破解农村老年人“吃饭难,做饭难”的养老问题,通过优化运营、拓展项目,因地制宜,谋划农村“幸福食堂”140处;推广“幸福食堂+N”模式,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拓展幸福食堂代办服务、社会化服务、文化活动等功能,实现自我造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真正提高农村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强化人才培养,筑牢养老服务行稳致远的“助推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企业、社会组织等管理人员的养老服务理论和实操培训,今年,500多名村居养老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有效普及了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发展。聚焦“平台展示”。定期举办滕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搭建养老服务人才技能提升与风采展示平台,激励养老护理员立足本职岗位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紧抓医养、康养产业发展机遇,塑造“特色康养”新亮点。光大养老美铭康复护理中心、山东静颐康养中心、幸福家园康养中心等康养重点项目陆续开业运营,增加康养床位1600张。围绕建设京沪高铁沿线养老集散中心、老年幸福型城市目标,弘扬孝善文化,创设了“康养福地•孝善滕州”养老服务总品牌和“滕爱您”“滕为老”“凫助您”“善待您”“孝润养老”“善国善养”等系列养老服务品牌矩阵,倾力守护最美“夕阳红”。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加强对养老方式的宣传,改变养老观念。大力弘扬关爱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创业,增加陪伴父母的机会。加强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拓宽养老资金来源,加大保障力度。
(二)、加大幸福食堂建设力度。提倡基层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增加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设施,按照老年人口的分布和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建设档次不同、面积不等、配套适宜的老年活动场所,为老人提供免费的聚集和娱乐的场地,方便老年人活动。市民政局将以“幸福食堂”为切入口,积极拓宽“幸福食堂+N”服务的延展模式,通过优化运营、拓展项目,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打造可持续的幸福食堂服务品牌,真正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
(三)、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将养老服务纳入镇街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整合村镇医疗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重点打造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中心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上门巡诊、设立家庭病床,为老年人提供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诊疗保健等服务。建立“一网通办”养老服务申请平台,实现特困供养、补贴申请、适老化改造等事项村级受理、线上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