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3289
- 主题分类:枣庄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8月16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8月16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民政局关于枣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文(《关于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民政局关于枣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文(《关于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的建议》)
关于枣庄市政协第113049号提案
的办理情况
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现结合我局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推动全市养老事业高质高效发展,滕州市民政局围绕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总体目标,突出抓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等工作,为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颐养福地·孝善滕州”提供了支撑,受到市各级及老年朋友的广泛好评。
一、聚焦幸福食堂,做好兜底保障
(一)优化设施布局。2024年滕州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把老年助餐服务纳入10项惠民实事,并计划2024年底在全市建设运营100家幸福食堂(助老餐厅),年底前全部投入运营。我们严格按照市任务安排,全力推动幸福食堂任务建设。5月16日,19届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研究《滕州市推进幸福食堂建设的实施方案》,重点从总体目标、建设标准、扶持政策、补贴资金统筹管理使用、幸福食堂服务对象及审核办法、服务质量监管、法律责任、保障措施等8个方面提出了18项措施。
(二)强化保障机制。市民政局于每年11月份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的方式,对运营满一年的助餐运营机构服务质量开展评估,日常通过兼爱民政智慧平台以及第三方监管等方式,对幸福食堂的用餐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符合就餐条件的进行“人脸信息识别”。对符合条件的幸福食堂,枣庄市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2万元、滕州市级1.5万元,对持续运营满一年、经评估合格的幸福食堂发放运营补贴,枣庄市级1-3万元、滕州市级2万元,保障幸福食堂可持续运营。当前滕州市已有70家幸福食堂开业运营,另有23家正在选址建设。
二、提升机构质量,完善体系保障。
(一)探索城市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居家、社区和机构“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立综合性养老机构一级点。在城市社区选取特困老人集中供养需求大、具备至少30张床位的街道社区养老用房,建立集机构养老、康养、医养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为老服务中心。计划在信华城(瑭园)、保利(善园)、奥体华府(二期)等地利用1000平方以上的城市社区养老用房建设一批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二级点。通过设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就近为老人提供服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为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的设施。 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服务功能,向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引入中央厨房为助餐服务点提供配餐服务,更好地满足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多样化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建立居家上门服务三级点。以社区网格化或楼宇为载体,组建网格片区、楼宇“1+N”管理单元,配备1名养老服务管家和N名专业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形成以网格化楼宇运营管理模式。坚持以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收入水平、服务需求等,制定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清单,组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深化居家社区医养康养衔接,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六大类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规范,强化居家养老服务规范运行。
(二)大力发展老年用品产业园。在滕州大力发展老年用品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一批企业落地,开发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老年生活用品。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推广易于抓握的扶手等支撑装置以及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等休闲陪护产品。针对机构养老、日间托养、上门护理等需求,重点开发清洁卫生、饮食起居、生活护理等方面产品,提升成人康复用品等产品的适老性能,发展辅助搬运、翻身、巡检等机器人,发展老年人监护、防走失定位等产品。鼓励建设特色养老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市场、规则、标准方面的软联通,打造制造业创新示范高地。优先培育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形成在长江以北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推动我市养老产业高速发展。
(三)创新社区养老用房集中委托运营机制。以老人行动15分钟生活圈为标准,统筹建立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市民政局与山东滕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社区养老用房委托运营合同,对城市社区养老用房进行装修改造,配备设施并运营管理,开展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以及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多样化养老服务,打造城市社区养老服务15分钟生活圈。滕州市民政局将继续增强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立足实际,按照实事求是的要求和实用管用的原则,创新思路,采取专业机构委托运营模式,明确目标、精准发力, 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应养老市场需求、养老服务需求、养老行业需求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让全市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加大队伍建设,确保长远发展
(一)把牢养老服务人才培育的“定盘星”。强化人才激励。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和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分别给予每月100元至600元的岗位补贴和入职奖励,对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3万元的一次性入职奖励。强化志愿服务。聚焦“一老一小”两个特殊群体,持续深化“金晖助老 ”、“牵手关爱”两项行动,成立“滕爱您”、“善待您”、“凫助您”等多支为老公益志愿服务队。
(二)打牢养老服务行稳致远的“助推器”。聚焦“专业技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养老从业人员的养老服务理论和实操培训,将养老护理员培训纳入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并于4月20日在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举办2024年第一次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保障了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率100%,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培训村居家庭照护者1500余人,有效普及了养老护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发展。
(三)筑牢养老服务人才的“新高地”。加强政校企联动。与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校企养老服务人才双向培养机制,我市的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养老服务机构采取“订单式”方式,定向培育养老服务人才,依托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养老专业实训基地16个。推动人才储备。引进老年专科医生、护士、养老机构照护师和高校教师、养老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才,建立“滕州养老人才储备库”,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多方面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四、强化民生福祉,提供长效助力
(一)推进保障制度落地。印发《滕州市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料和低收费集中托养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农村低保对象等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实施集中供养制度,每月按时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明确办理程序和供养标准等,提升保障水平。实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每年列支1600万元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购买养老照料服务,实现“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确保特困人员养老有质量、有尊严。
(二)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出台了《滕州市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滕州市特殊困难老年人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服务》文件,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对3.6万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实施分级定期探访关爱。并列支132万元,对1100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实施居家上门“六助+N”服务。
(三)完成适老化改造。根据《滕州市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重点对纳入分散特困供养、低保中的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市场化运作确定有实力的适老化改造企业。2023年按照“一户一策,精准改造”原则确定改造项目,完成改造1066户。2024年将为65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开展适老化改造,近期正在招标。10月底之前完成改造改造。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养老工作,结合您的建议,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具体实施细则,优化设施布局,增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逐步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便利性。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都能够生活的安心、静心、舒心,都能够安享幸福晚年。
滕州市民政局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