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0622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滕州市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2月27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2月27日
- 标 题:滕州市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滕州市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全面提升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
1.1-12月发放城乡低保保障金1.7亿元,保障困难群众23143人;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6862.5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5791人。利用大数据构建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救急难”29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12.4万元。
2.落实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可以参照“单人户”提出申请政策,低保人数止跌回升,较去年净增长661人。通过“一事一议”方式为3户重大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金13万元。
3.列支专项资金11余万元,开展“情暖中秋佳节 心系困难家庭”活动。
4.实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打造“1543”全链条监督管理模式,累计服务4251人、32万余小时。
5.全面启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窗口,创新实施低保审批时限“8+3+1”工作制,实现了“一证申请、一门受理、一体联动”办理长效机制。
6.创建“善救善助”社会救助品牌,“凫助您”(大坞镇)、“善待您”(姜屯镇)、“羊护你”(羊庄镇)、“”保护您(鲍沟镇)、“级时救”(级索)、“善无界•呵护您”(界河镇)、“柘有爱”(木石)等基层社会救助品牌,以品牌激发基层多维救助活力。
7.承接全省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座谈会。
8.创建“以点带面”示范样板,在全市打造8个社会救助帮扶基层示范样板点。
9.设立民政局社会帮扶工作办公室,配备10名专(兼)职人员,开通专属热线电话5912349,设立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等6个工作组。
10.开设“兔年大走访·党心暖民心”宣传专栏,发布社会帮扶相关信息40余条;设计制作并加印社会帮扶专题宣传手提袋2000余件,发放宣传海报彩页等1000余份。
(二)扎实推进养老服务工作。
1.完成适老化改造1066户。
2.开业运营“幸福食堂”40家,已申请完成第一批运营幸福食堂补助。
3.推进山东静颐康养中心、幸福家园康养中心和滕州市老年服务中心护理院项目建设,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4.开展“强基础、严执法、促提升”及“专家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强化“明厨亮灶”监管,目前全市23家养老机构均安装摄像头,联合市市场监管、住建、卫健、消防等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检查,共计检查养老机构9家,整改问题16条。
5.举办2023年度养老护理员岗位技能提升、幸福食堂膳食营养暨食品安全培训班,培训人员360人。
6.举办滕州市2023年“重阳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联合各镇街、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开展各类重阳节敬老、爱老宣传,节日慰问,志愿服务,文艺演出,文体娱乐活动80余次,惠及老年人数11380人。
7.联合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举办滕州市第二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
(三)未保工作持续发力。
1.增加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重点困境儿童222人,退出61人,再保1199人,发放孤困儿童生活保障金1716.49万元。
2.加固“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共为50名孤儿发放福彩助学金30.17万元。
3.开展孤困儿童“护佑健康”行动,为孤困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我市 969名孤困儿童购买疾病保险4.845万元。
4.新增撤销父母一方监护资格10人,保护了13名儿童合法权益。
5.广泛宣传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救治政策,积极协调解放军960医院专家来我市进行低保家庭先心病患儿筛查和配合免费手术治疗工作。共有31名先心病患儿进行了筛查,其中有7名儿童符合手术条件。
6.出台《关于开展“情暖新春 共护未来”加强2023年寒假春节期间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的实施方案》《滕州市未成年人文身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全市困境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防溺水倡议书》等文件20余份。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儿童福利政策等宣传活动、“点亮六一 ‘滕’爱‘童’行”活动、“奋进新征程·同心护未来”暨儿童福利保障和困境未成年人保护集中宣传等系列活动756次。
7.组织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培训,成立滕州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帮扶志愿服务团。
(四)慈善事业平稳发展。
1.完成市慈善总会换届工作,加大募集力度,募集善款308.64万元。
2.拓宽救助渠道,持续开展“迎新春情暖万家”、“善国善行”、“暖心行动送温暖”、“博爱送温暖”、“牵手关爱行动”、“慈善助学圆梦”等慈善活动,发放慈善救助金530.83万元。
3.开展“爱心助学”为52名在校困难学生资助生活费14.98万元;“慈善助学圆梦”救助特困大学新生86人,救助资金22.2万元。
4.为73名“先心病”患者进行筛查,已有6名先心病患者手术成功。为8名困难群众实施免费“白内障”手术。
5.建成慈善文化广场,创建“善国仁爱”慈善品牌,积极推进“善国善行”慈善救助项目参评第八届“山东慈善奖”。
(五)积极拓展福彩销售新渠道。
1.1-12月份共销售各类福利彩票约1.8亿元。
2.开发人和广场、万达广场和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新增销售场所10家。有序推进示范店和旗舰店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建成高标准示范点50家,旗舰店20家。免费安装福彩公益灯20盏。
(六)全面做好基层政权和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1.实施“强蜂工程”,对新招录的300名社区工作者进行岗前培训。出台《滕州市社区工作者后备人才库管理办法》,纳入后备人才库111人,评选“最美社区工作者”“优秀社区工作者”40人。
2.助力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2023年通过考试人数596人,创历史新高。
3.开展社区服务质量评价工作,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更新完善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系统。
4.成立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专项工作组,制定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专项组三年行动计划和2023年工作要点。承担省民政厅和枣庄市民政局基层减负“六张清单”制定试点任务。聚焦村级建制优化调整工作中的重点环节,目前已完成22个试点村居公示。
5.开展“为老、为小、为困、为残”—“迎中秋 庆国庆 情暖中华善城”主题活动20余场,服务人群 1200余人。
6.全市379家社会组织通过年检。发展认定慈善组织3家。
7.组织开展第五届“枣庄和谐使者”和第三届“滕州和谐使者”选拔推荐工作,滕州市2人已被评选为第五届“枣庄和谐使者”。
8.打造3个在线议事、在线监督观察点,强化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探索“互联网+”服务管理模式,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9.开展2023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全市社会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110余场次,社工和志愿者参与1100余人次,累计服务群众达1.3万余人。
(七)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取得新成效。
1.为全市28323名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资金6300余万元。
2.新增火化机5套、遗体寄存柜18个,骨灰寄存格位672个,并完成火化车间的改扩建工程,殡仪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3.新建、改扩建公益性安葬(放)设施、骨灰堂6处。
4.举办全市首届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印发《滕州市2023年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举行“长青滕”殡葬改革服务品牌发布、平安度清明等10项殡葬改革活动。全面完成红白理事会首次全员培训,提报枣庄市移风易俗创建村居21个。
5.举办2023年“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签约暨服务中心揭牌仪式,确定服务机构2家,印发《滕州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为467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
6.推出新型亲情式公墓的公墓建设模式,对公墓墓区进行绿化、环境建设,栽种绿苗5000余颗,绿化公益性公墓402套,销售骨灰盒57个,遗体告别113场,发放惠民骨灰盒816个。
(八)系统推进区划地名工作。
1.核准小区命名10家并及时公示,编制安装门牌号码地名标识23家。录制“讲好家乡故事,弘扬地名文化”宣传系列视频6期。
2.增设地名文化休闲长凳10个、地名展示牌10个,更换、维修破损路名牌20处,清理,整治规范广告80余处。对主要干道和繁华路段增设公益广告位投放量。
3.对全市153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地名进行摸底登记。列入枣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处,列入滕州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8处。
(九)婚姻登记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1.依法依规办理婚姻登记,各类婚姻登记合格率100%。
2.积极落实跨区域婚姻登记政策,办理跨区域婚姻登记117件,其中跨省办理21件,跨市办理33件,跨区办理63件。
3.和法院积极沟通,探索以庭前调解的形式处理因冒名顶替、弄虚作假办理婚姻登记的行政诉讼案件共17件。
4.举行集体颁证仪式12次,打造文明婚俗文化长廊1处,签订《抵制恶俗婚闹、倡树文明新风承诺书》6000余份。
5.举办“荷你有约 锁爱一生”婚前辅导课堂12次,服务200余人次。举办特殊节日主题活动12次,服务240余人次。开展“幸福护航”志愿辅导服务项目,面向近5000对离婚当事人提供离婚心理疏导、婚姻家庭调解服务。
(十)强化系统安全底线思维。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专家查隐患保安全”等活动。启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标准化示范创建。组织中秋国庆亚运“两节一会”期间安全生产联合检查、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民政服务机构燃气安全“瓶改电”工程。在机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开展“起底式、清单式”安全生产执法检查10次,组成督导检查组18个,出动人员52人,查出隐患79处,现场责令整改或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联动消防部门和相关镇街形成工作合力,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动态清零。
(十一)关于信访、审计工作。
成立“枣解决·枣满意”工作专班,举行“枣解决·枣满意”诉求办理办公室揭牌仪式。共处理民政系统各类诉讼101次。积极配合国家审计署专项审计工作,逐项整改、逐条落实。
(十二)关于流乞救助工作。
创新打造“暖心救助 情满金秋”特色救助项目。共出动车辆街面救助285台次,工作人员1120人次,救助各类流乞困难人员126人次,维护流浪未成年人权益10人次,平安护送返乡人员55人次,医疗救治流浪乞讨人员49人次,成功为26位流浪人员找到家人并护送回归家庭。
(十三)宣传调研工作进一步加强。
发表国家级新闻34条、省级81条、枣庄级36篇。在市级以上发表调研理论文章、经验材料11篇,组织镇街、科室完成调研论文165篇、创新案例43件。
创设【民政干部下基层·帮扶群众更满意】【红色不老情·老人心向党】【“为老、为小、为困、为残 ” ——“迎中秋·庆国庆,情暖中华善城”】等宣传专栏十余个。
(十四)党建工作深入扎实。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模范机关创建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创新党建品牌,持续推进党建+业务相融合的良性发展模式。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督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实现兜底保障水平新提升。一是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形成“一户(人)一条救助链”。二是打造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三是完善救助机制及监管机制建设,引导鼓励社会救助对象诚信申报。
(二)实现养老服务工作新提升。一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慈善+养老”“互联网+养老”等养老模式。二是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33户。打造2—3个养老服务领域“滕州名牌”。三是新增农村幸福食堂100处。持续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等活动,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占比达40%以上。
(三)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提升。一是开展儿童福利动态管理精准提升、“孤儿健康关爱”、“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夯实“六大保护”。二是实施好联合国“护童成长”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
(四)实现社区治理工作新提升。一是实施基层社区治理“20”“50”工程。打造标准化建设城市社区便民服务场所20个,标准化建设农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50个。二是加强村(社区)牌子治理工作,指导第一批“跨村联建”调整后选举工作。
(五)实现社会组织监管服务工作新提升。一是健全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推动社会组织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二是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加强镇(街)社工站建设,打造“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发展新模式。新招录社区工作者300名。组织开展“国际社工日”主题宣传活动。
(六)实现殡葬改革和移风易俗工作新提升。一是火化率保持100%。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全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和“山东省‘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工作。改扩建公益性公墓2处,规范殡仪车辆运营管理,启动火化场规划搬迁工作。二是依法依规婚姻登记,确保登记合格率100%,设立镇临时巡回登记点。定期举行颁证仪式。拓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模式。
(七)实现专项社会事务服务工作新提升。一是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登记康复对象接受规范服务率45%以上。二是完善“1+21+N”流乞救助网络建设,持续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和“6.19开放日”活动。三是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及地名规划编制试点工作。做好第七轮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四是拓展福彩销售渠道,销售福彩1.9亿元。五是强化民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落细。
(八)实现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提升。加大慈善组织孵化力度。创新捐赠应用场景。组织开展慈善主题宣传、捐助活动,全年募集善款1600万元。实施“情暖万家”“助学圆梦”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