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0418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3年11月1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11月15日
- 标 题:2023年度滕州市民政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131号提案的办理情况(关于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度滕州市民政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62131号提案的办理情况(关于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段本芹、杨效娟、任军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现结合我局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系统谋划、突出改革创新,以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阵地,以工作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努力推动全市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2021年,我市成功创建“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市”;创新“五晒模式”多维度助力精准为老服务》被省民政厅评为2022年度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创新典型案例;2023年6月29日,在2023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上,我们作了《相约康养福地 擘画孝善滕州》主题招商推介。
一、强化政策体系,突出管长远管根本
一是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一系列养老服务政策文件,引导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巡访关爱制度。开展农村留守老年人排查和信息录入工作,逐人建立台账,分类实施管理,定期开展探访。三是完善集中供养制度。印发《农村困难家庭失能老年人集中供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和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制度。
二、强化合力推动,促进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探索政企合作社区养老新路子。完善政企共建的社区养老运营机制和服务模式,构建街道、社区、家庭有序衔接、功能互补的服务网络,按照“15分钟生活圈”的标准,配建社区养老用房,辐射周边居民小区的老年人。二是深入推进“公建民营”新模式。全面推行敬老院“县办县管”“公建民营”模式。投资2亿元,高标准建设县级敬老院,配置重度失能特困人员护理床位200张。三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适老化改造。为失能、半失能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市1060户特殊困难家庭老人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四是推动“幸福食堂+N”延展模式。全市已建成爱心食堂26家,受益人群数量达到35688人,积极拓宽“幸福食堂+N”服务的延展模式,通过优化运营、拓展项目,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打造可持续的幸福食堂服务品牌。
三、强化改革创新,打造养老服务品牌
一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指导养老机构与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在养老机构内设置护理院或门诊部达20处。二是大力推动智慧养老服务。探索“互联网+养老”模式,搭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三是着力构建“1+4+N”供养格局。“1”是以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集中收住失能特困老年人;“4”是选取4所敬老院升级为区域中心敬老院,引入专业养老服务组织进行托管运营;“N”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成立“N”个社会服务团队,为分散居住的特困人员以及其他困难群众提供专业照护服务。四是升级明厨亮灶“晒三餐”。在养老机构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工作,开展“晒三餐”活动,将菜品照片上传到微信群里“晒一晒”,确保老人“舌尖上的安全”。五是精心培育养老品牌文化。创设“康养福地、孝善滕州”总品牌以及“滕爱你”“孝润养老”“善国善养”等系列养老品牌,推动养老服务品牌化建设。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滕州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激发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热情。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继续推动养老服务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老年幸福型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全市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