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810032/2024-02922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1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15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8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聚焦“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崛起 营造一流人才生态环境——关于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8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聚焦“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崛起 营造一流人才生态环境——关于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关于滕州市政协163089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尊敬的刘宁委员:
自收到聚焦“中华善城 现代滕州”崛起 营造一流人才生态环境——关于做好招才引智工作的建议的提案(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89号提案)以来,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部署,聚焦为“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服务,立足我市人才招引培养现状,分析了我市人才招引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部门职能,坚持搭平台、强主体、促合作、争项目,鼓励企事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建议,对指导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滕州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强工兴产、项目突破”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市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3年滕州市以山东省第2名的优异成绩入选第二批全国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标志着我市正式进入全国县域创新第一方阵,迎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榜单中,滕州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26名、山东省第4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持以服务为保障,营造引才用才“好环境”。做优做实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实现人才创新全链条“零阻力”。定期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掌握人才技术需求,明确招才引智重点。瞄准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对重点人才提供“店小二式”服务,从协调对接、项目合作、材料编写、对上争取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确保人才对接好、推荐好、汇报好。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好各级人才创新政策、企业引才用才成功案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共组织申报省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16人,引进外国专业人才2人。预计全年可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10人,力争新认定省级以上人才3人。
二是坚持以平台为载体,打造人才创新“主阵地”。全力推进“四个一批”平台建设,即培育一批县级平台、申报一批市级平台,创建一批省级平台、冲刺一批国家级平台,实现创新平台“全覆盖、质提升”。持续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预计今年新认定滕州市技术创新中心80家、新认定枣庄市各类创新平台10家。支持威智医药、益康药业等一批建设水平较高、创新成效显著的平台,积极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上半年,威智医药申报了省重点实验室,已完成现场考察。北理工鲁南研究院作为枣庄唯一推荐上报平台,申报了省人才效能提升示范平台,同时正积极创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积极指导滕州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创建省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正编写完善申报材料。力争年内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家。
三是坚持以合作为纽带,拓宽招才引智“新通道”。深入实施“科技联姻”工程,深化和中科院、山东大学、华中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强化对接、牵线搭桥,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企、校地“面对面”交流,加快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促成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落地。6月3日,我市与山东大学成功签约,合作共建山东大学滕州产业研究院,在关键技术攻关、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下一步,将建设运行高端数控机床与刀具、金属熔体结构与液态成形技术、锻压工艺与成形装备3个研究中心,加快引进优质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
四是坚持以项目为依托,提供人才创新“大舞台”。按照“依托项目引人才、引进人才促项目”的思路,鼓励支持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共同申报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实现人才创新活力最大化。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加快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座谈会精神,征集了11个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成果转化前景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对上争取成效显著,上半年,1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扶持资金400万元。组织提报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指南34项,预计全年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20项以上,争取上级科技资金7000万元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着力加快优势产业创新步伐。围绕化工和新材料、机床和高端装备、新医药和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为重点,组织实施80项科技创新项目,引导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集中资源、重点攻坚,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
二是着力抓好产学研联合创新。深化加强和中科院、山东大学、华中科大、山东科大等高校院所合作,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企、校地“面对面”交流活动,每年组织百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创新团队“点对点”精准对接,加快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强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全力抓好招才引智工作,创新引进形式,加快引进培养一批新医药和医养健康高层次科技人才。继续举办好院士专家滕州行等对接活动,让更多高端人才走进滕州、了解滕州、服务滕州。
三是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北理工鲁南研究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滕州华数智能制造研究院、德萨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突破一批产业技术难题,落地转化一批高科技成果,力争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分支机构在滕州落地。支持威智医药、益康药业、鲁南化工、中材锂膜等一批建设水平较高、运营较成熟、创新成效显著的平台,切实发挥好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功能,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载体,力争新认定省级以上科技平台2家以上。
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十分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