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81/2024-02913
- 主题分类:滕州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滕州市科学技术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1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15日
- 标 题:2024年度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2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我市本土特色产业培育的建议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滕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2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我市本土特色产业培育的建议的提案)
关于滕州市政协163023号提案的办理情况
自收到“关于加强我市本土特色产业培育的建议”的提案(十六届三次会议第163023号)以来,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办理和落实。我们认为,该提案立足于我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市特色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建议,对指导我市本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加速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滕州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把加快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措施来抓,鼓励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使科技创新在产业培育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培育成效,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特色产业培育壮大提供科技支撑。
一、创新发展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市科技局坚持把“企呼政应”作为着力点,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按照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全面梳理国家、省市科技普惠政策,统筹好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政策集成支持,积极主动把科技工作融入到全市营商环境工作中,确保各项科技工作扎实推进,有力支撑本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加强科技政策宣传与解读,广泛收集企业科技需求,通过市科技局官网、微信公众号“滕州科技”等方式发布最新科技惠企政策,积极做好科技政策宣传与落实。实地走访企业开展上门服务,了解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推动服务效能提质,提升创新创业活跃度,切实解决特色产业创新发展难题。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加快职能转变,做优创新环境,为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科技力量。
二、支持平台培育,扶持产业发展。围绕“化机锂医数”五大特色产业,坚持创新平台广泛覆盖和提档升级“两手抓”,通过创新平台高地资源引领和集聚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建立健全创新平台梯次培育机制,围绕本土特色产业体系,科学做好平台顶层设计,健全技术创新、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创新服务等平台布局,建立动态管理的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库,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为培育重点,完善国家-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级平台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平台覆盖率。积极落实好科技创新券等科技普惠政策,拓宽企业科技投入渠道,积极做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工作,发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作用,降低企业创新门槛。
三、强化创新主体,引导创新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资源配置机制,持续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突出产业特色优势。加强研发投入加计扣除及补助政策宣传,把研发投入相关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解读到位,提升企业重视程度,通过平台建设、项目带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投入统计培训,持续性、分批次地赴镇街开展研发投入统计培训工作,面对面指导企业全面建立健全研发投入财务账,规范研发费用、研发人员数据归集,确保做到研发投入数出有据。
四、突出人才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加强特色产业人才引进培养,以本地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举并重,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和人才及创新团队“面对面”交流、“点对点”对接,加快引进一批符合本土特色产业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及企业需求,积极搭建合作桥梁,实现精准引进、精准对接。深化与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合作,鼓励引导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采取更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合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向更高水平发展。围绕人才“引育用留”,鼓励全职引进,支持柔性引才,“人才飞地”引进人才,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倡导发展多种人才共享模式,以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储备推动我市本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