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滕州市科技局位列其中,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每5年评选一次,此次山东省共有5家单位被表彰,滕州市科技局是唯一一个入选的县级市科技管理部门。
今年以来,滕州市科技局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部署,聚焦“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上攻坚突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市科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的榜单中,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28名、山东省第5名。

创新主体培育,锻造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围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等“6+3”重点产业,滕州市统筹布局创新链、人才链,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促进高新产业布局优化、总量扩张、质量提升。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42%,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
为大力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滕州市组织实施80项创新程度高、产业带动强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快形成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新技术、新产品,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全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领军企业”的发展链条。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比去年增长34%,总数达到159家。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家,比去年增加39家。

强化科技研发,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今年,滕州市着力提升重点科技平台建设运营水平,新增省级以上平台4家。其中,新认定国家级科技平台1家,惠众电商产业园被认定为国家众创空间,实现了科技系统国家级平台零突破。新认定省级平台3家,兖矿鲁南化工获批省技术创新中心,北一工业被认定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中科热泵研究院被认定为省新型研发机构。威智医药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优秀平台,占枣庄市获批总数的83%。
聚焦全力推进科技合作交流,滕州市组织企业和高校院所“点对点”精准对接20余次,先后邀请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葛兴福、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来滕开展产学研交流;组织鲁南化工、赛阳橡胶等企业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山东科大等高校院所对接,一批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北玻院复合材料等3家单位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发成果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省级科技奖励重大突破。

重视人才招引,激活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滕州市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优势,积极宣传各级人才创新政策、企业引才用才的成功案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发放人才政策600余册,培训企业管理者200余人,营造了尊重人才、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全年培养引进省级以上科技人才4人。其中,培养国家级人才1人,是枣庄科技系统唯一入选人员;引进培养省级人才3人,分别是省泰山人才2人、省外专双百计划人才1人。同时引进外国专家15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名。
此外,滕州市以“双招双引”为抓手,加快促成一批高科技人才项目落地转化。其中,获得枣庄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三等奖的哈工大刘发博士创业项目,已成功在南沙河镇落地;与山东大学合作研发总投资1.6亿元的极光胶业新材料项目在鲍沟镇落地;获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优胜奖的天洋新材料公司与中国林科院刘承果研究员产学研合作项目,计划在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落地。
优化创新环境,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紧扣“企呼政应、接诉即办”营商环境优化主题活动,滕州市开展了“强作风、提能力、优环境、促发展”主题活动,深入260余家企业调研服务,收集技术需求66条。围绕破解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滕州市严格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科技财税普惠政策,先后落实企业研发补助和科技奖补资金1534万元,235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5.88亿元,协助54家科技企业申请科技成果转化贷款3.85亿元,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坚持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工作。”滕州市科技局局长杨青霖表示,接下来,将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全力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工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全面提升滕州科技综合实力,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